分享

孙诺七林大师,香格里拉最美器物——尼西黑陶

 廿氏春秋 2016-08-06



  香格里拉最美器物——尼西黑陶

  文/杨建开 图/陈昱州 和婷婷

  黑如漆、亮如镜,说的正是迪庆州香格里拉独有的尼西黑陶。黝黑发亮的陶体、加上精心点缀的白瓷片和纯手工打磨出来的花纹图案,尼西黑陶展现给世人的是一种无可取代的粗犷野性之美。


  香格里拉独有的宝

  提起云南的陶器,很多朋友马上会想起雅致精美的建水紫陶,而相信看过尼西黑陶的人,绝对会被其那种低调而又粗犷的美丽所折服。

  尼西,是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这里一直有着悠久的民间制陶历史,且已世代相传近千年,尼西黑陶享誉滇西北及全西藏,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


  事实上,尼西黑陶在滇西北一带很普遍,很多人家里都有黑陶,炖锅、火盆、罐子、茶杯,还有茶壶、酥油壶,此外还有包含了宝伞、金鱼、金瓶、牡丹、海螺、吉祥结、法轮、经幢等八种图案的浮雕藏八宝。相比名头更甚的建水紫陶那份细腻雅致,尼西黑陶除却同样让人惊艳叹服的美,还有着实实在在的功能。尼西黑陶炖锅炖出的鸡肉、牦牛肉的肉质极其鲜美,黑陶茶罐里煮的奶茶味道纯正芳香,是香格里拉最不可错过的美味。

  作为当地文化的象征之一,黑陶制品在藏族聚居区被广泛地使用着。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考古发掘就曾发现两千多年前的黑陶器皿。尼西黑陶也被称作藏族黑陶,上千年来,民间艺人孜孜不倦地用双手打磨着黝黑色的陶土作品,传承着悠远的黑陶文化。

  尼西黑陶虽有上千年历史,但产量并不算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制作尼西黑陶的土只有尼西乡汤堆村才有。


  寻访尼西黑陶

  尼西乡汤堆村离香格里拉县城并不远,驾车约40分钟就可以抵达。孙诺七林,是一代黑陶大师,2007年被评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制作的“黑陶火盆”“酥油茶壶”“凤仪茶罐”等黑陶制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可以说,会制作百余种品种的孙诺七林就是香格里拉黑陶的代名词。

  在孙诺七林位于汤堆村的传习所里,我们见到了他。孙诺七林和儿子诺桑恩卓分坐在工作室的两头,安安静静地做着手上的活计。孙诺七林正在埋头制作一个双龙壶,诺桑恩卓则正在做一个深圳客户预订的鱼纹瓶。


  双龙壶的造型大气,细节繁复,凹凸有致,制作难度较大。壶身制作好以后,要将泥搓成细条,贴到壶身上,再用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竹片一点点打磨出龙的造型。最后,孙诺七林拿出一小块麂子皮,沾上一些水,再将整个壶细细地打磨光滑,双龙壶的初期工作这才算告一段落。整个过程让人眼花缭乱,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看着那一团团泥巴在孙诺七林的手中如行云流水,不断变化着造型,最终成为了大气古朴的双龙壶。

  一块泥巴的“浴火重生”

  孙诺七林告诉我们,很久以前汤堆村只有一户人家5口人,没有任何生活用具,于是这户人家便挖泥巴做锅、碗及其它生活用具。千年以来,尼西黑陶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特有的品种——香格里拉尼西黑陶;而如今,汤堆村的制陶艺人已有近百户。


  与建水紫陶不同,尼西黑陶的塑形、抛光等都是手工完成的,没有电动马达,也不需装窑烧制。孙诺七林介绍,黑陶制作分5个程序:备料、塑形、雕花、阴干、烧制。



  要想漂亮地完成制作黑陶的每一个步骤,并不是易事。孙诺七林说,做黑陶用的砂土要从2公里外的陶土山上采挖,在约1米深的地下,才能挖出需要的红土与白土。这里的红土是河流冲击下来的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其可塑性很好。尼西黑陶的原材料是两种材料混合而成的,除了红土,还有一种是风化石。“两种各一半,混合起来后粘性特别好。如果不加风化石,在烧制的时候很容易裂。”因为这些泥土里含有非常丰富的微量元素,所以用尼西黑陶炖食物不仅味美,对人体也大有裨益。



  砂土运回家后,孙诺七林一家开始晒晾、冲洗、筛选、和泥。接下来的塑形,是制作黑陶耗时最长、也是最关键的工作。将泥土捏成形后,需要用40多种木制工具对粗坯进行反复塑形打磨修改,令其光滑如玉;因此,孙诺七林和儿子常常会在工作室中从早忙到晚。


  雕花也是一项很考技术的活,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孙诺七林来说,在泥胎上雕刻的技术都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揣摩中练就的,他一般喜欢在黑陶上雕些花儿、叶子、麒麟、龙等动植物图案,既美观又有吉祥之意。孙诺七林最得意的雕刻代表作品是藏八宝,宝伞、金鱼、金瓶、牡丹、海螺、吉祥结、法轮、经幢等8种图案的方形浮雕,最早是挂在佛堂里的,现在许多人会买来当作家居装饰品。这种浮雕的工艺非常复杂,堪称黑陶雕刻中的经典。黑陶成型后,要在室内阴干一周左右;待完全阴干后,方才可烧制。


  如果说建水紫陶是温文尔雅,赏心悦目的话,那尼西黑陶就犹如藏族大汉,奔放豪爽。汤堆村的红土烧出来的陶土是墨黑的,如此神秘脱变过程令人瞠目结舌,但其烧制的方法却十分简单。


  烧制黑陶不需要土窑,只要一个通风的地带便可以。架起松柴点火烧上2个小时,黄褐色的粗坯在火中逐渐变成深红偏黄的颜色,再在锯末灰中闷上30分钟,粗坯就魔术般地变成了黝黑的颜色,这就是黑陶的蜕变。

  纯手工里的质朴

  孙诺七林说,他从11岁开始便跟着爷爷罗布思珠学艺,做了数十载黑陶,最让孙诺七林得意的还是教徒弟。汤堆村136户人家,有20多户做土陶制品,全是跟他学的。甚至一些外国人也有慕名而来的,不管哪里来的,只要肯学,他都倾囊相授。两个儿子也是他的徒弟,十来岁就开始跟着做黑陶,如今也都成了做尼西黑陶的高手。


  孙诺七林的黑陶作品而今远销美国、日本、瑞士和印度等地,订货最多的是来自台湾地区的客商。作为一代黑陶大师,孙诺七林的黑陶价格却一点没有“大师”化,跟其他的黑陶手艺人一样,多年来依然卖着最亲民的价格。

  孙诺七林感叹,与宜兴紫砂陶、建水紫陶相比,香格里拉黑陶或许显得很“土”,但它的价值就在于质朴与纯手工制作。数十载光阴过去了,孙诺七林带着徒弟们依循着古老的土法,安安静静地做着黑陶。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不变的是那份手艺人的认真,还有他们手中简洁古朴的尼西黑陶。

  作者:杨建开,云南大理白族人,《东方风情》杂志记者。从事媒体5载,徒步过云南绝美的山山水水,参加过云南众多独特的民俗节庆,吃过最云南的地道滇菜,走访过云南百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想了解最云南的物产,可关注“朋友云南”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