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她培养了日本的“贤妻良母”

 昵称22346171 2016-08-06
文/何远琼

是她培养了日本的“贤妻良母”

为缓解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1903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上书《奏定学堂章程》,拟兴办新式学堂。随后,清政府第一次以政府名义推行规定完整的学制革新,主张“选取外国家庭教育之书,择其平正简易、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若日本下田歌子所著《家政学》之类),广为译书刊布”。

下田歌子的《家政学》,在1902年5月就曾由清末外交官钱恂之妻单士厘译刊。单士厘是倡导近代中国女子教育、启迪妇女国民意识之先锋。

她驻日期间,曾送长媳在下田歌子创办的实践女子学校就读,她自己也与下田歌子结下了深厚友谊,更将翻译下田歌子《家政学》作为她宣扬女学、启蒙妇女事业之先声。

无独有偶,同年11月, 康有为门徒汤钊也翻译了下田歌子的《家政学》,并由梁启超间接掌控的上海广智书局作为“家政学丛书”的第二种正式推出。

有意思的是,1903年,曾国藩第六女曾纪芬读到下田歌子的《家政学》后,认识到“国脉之隆盛,基乎家庭;而家道之振兴,关乎教育”,喜而译之,并在浙江官书局刻印出版。

在1902年5月到1903年5月期间,下田歌子的《家政学》在中国先后出现3个译本,并从一本日本女子学校的教科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中官方推荐书目。

下田歌子是谁?她的著述为何能成为当时中国的官方推荐书目?

皇族公主的老师

下田歌子原名平尾鉐(shí),1854年出生于美浓国惠那郡岩村(日本岐阜县),是松平藩藩士平尾镖藏的长女。据说她自幼学习四书五经等汉文经典,5岁会作俳句,6岁能写和歌,7岁可作汉诗,是个小神童。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因是尊皇派,受到德川幕府打压的平尾镖藏得到起用,于1870年赴东京就职。1871年,18岁的平尾鉐前往东京投奔父亲。翌年,皇室后宫改革,士族女性也可像贵族女性入宫充当“女官”,平尾鉐得以入宫做最低等的宫廷女侍。

她才貌出众,能文善歌,很快得到昭宪皇后赏识,并得赐“歌子”之名,在宫内步步高升。下田歌子在皇宫供职期间,还主动结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土方久元等政府高官。

8年后,“歌子”辞去宫廷职务,嫁给东京的士族下田猛雄。自此,平尾鉐得名“下田歌子”。遗憾的是,下田猛雄嗜酒成疾,很快病逝,下田歌子的生活也陷入困顿。

1881年,在首相伊藤博文等政府高官的援助下,下田歌子创办了桃夭女塾,开始从事女子教育活动,并由此逐步成长为被当时日本女性奉为楷模、影响遍及东亚诸国的著名女教育家下田歌子。

下田歌子创办的桃夭女塾,名字源自《诗经》“周南篇”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昭示学校是专门培养新娘的。女塾主要招收士族出身的政要人物的妻女,学习内容以吟咏和歌以及讲解《源氏物语》为主,完全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日本传统文化修养。

1868年明治维新颁布《五条誓文》,成立了文部省专门来管理全国的学校。在此背景下,原来面向朝廷贵族的教育机关“学习所”在1877年改名为“学习院”,归入宫内省管理,也开始了系列维新变革。

1884年,宫内省开始筹建华族女子学校。下田歌子因曾为女官,又与伊藤博文等政府高官熟识,便受宫内省派遣,参与华族女子学校的建设。

1885年,华族女子学校成立时,下田歌子作为筹建人之一,以“年俸千元”的高薪,被破格聘任为该学校的干事兼教授,桃夭女塾也被并入其中。次年,她又升任学监,统管学校的教务,同时兼任家政课、修身课的教授,地位仅次于校长。

这期间的下田歌子,被日本人奉为女性楷模。她也因此被选任为两位皇族公主的老师。

1893年至1895年间,为更好地完成皇族公主的教育任务,她获得海外考察教育的机会。她曾在英国皇室附设学校生活过一段时期,并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后来又考察了法、德、意、瑞士、美国等欧美国家上流社会女子的教育情况。

这次海外考察让下田歌子认识到,中层以下的大众妇女的教育,才是“国家隆盛之基”。此后,下田歌子的思想及活动方向发生了巨大转变,真正地从教育“名家”走向了教育“大家”。

“贤妻良母”的教育观

下田歌子回国不久,华族女子学校并入学习院,她也升任了“学习院女学部”部长,继续负责日本贵族女子教育。西方世界的经历,推使着她突破陈窠。

1898年,她牵头组建“帝国妇女协会”并出任会长。不同于当时通常只面向上流社会的妇人团体,她组建的这个协会面向全国妇人,特别是中层以下的大众女性。协会以提高新时代日本妇人教养和自觉为目标,计划从教育、文学、工艺、商业和社会救济五大方面开展工作。

1899年,下田歌子成功开设实践女学校及女子工艺学校,并兼任两校校长。1900年又发行了协会机关杂志《日本妇人》。随后,下田歌子在日本各府县陆续建立了协会支部和附属工艺学校,不断推进平民女子教育。

下田歌子将实践女子学校教育目标定位为“传授修身齐家所必需的实学,培养贤妻良母”,在教学内容上开设国文、历史、家政、技艺等科目,学制5年。

而女子工艺学校学习年限则为2-3年,主要以教授裁缝、编织、刺绣、插花、烹调等实用的家政技能,目的是“传授处世所必需的实学、技艺,兼授(女子)自立之道”。

1908年,下田歌子将实践女子学校与女子工艺学校合二为一,保留实践女子学校的校名,同时增设附属幼儿园、高等专科部家政科和技艺科。1911年又增设了高等女学部、实科高等女学部,并在高等专科部中增加了国文科。

女子实践学校,是下田歌子主要的事业。终其一生,下田歌子都倾注大量的心血来扩大学校规模,贯彻她推崇的“贤妻良母”的办学方针。

下田歌子在她所著的《妇女常识训》中明确提出,女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完美的妇女”。她心目中“完美的妇女”的标准:要有爱国心;要有身为国民的品德;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要有健康的体格。

下田歌子所著的《家政学》,是其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在书中,下田歌子一再强调妇女“如果能够管理好家务经济,那就足以成为相夫教子,富国明世的基础”。

为培养女子管理家务内政的能力,这本家政学教科书上卷包括总论、家内卫生、家事经济、饮食、衣服、住居等内容,下卷包括小儿教育、家庭教育、养老、看病、交际、避难、婢仆使役7章,系统性地介绍了与家政管理相关的许多浅近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下田歌子一生著述颇丰,涵盖了家政学、修身、女训、历史、文学等很多领域。

她是日本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比较系统清晰地阐述出自己教育理念的首位女教育家。加之她是皇室常客,政要密友,“学习院女学部”部长,她的这种“和魂洋才”的良妻贤母主义成了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主流教育理念,一直持续影响到战后乃至现今,在日本可以说是深入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