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与人生》丨棘刺刻猴:洞悉我们内心的盗贼

 广鹜浩淼 2016-08-06
每个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人,都有权利进行内心的选择,选择清静自然、淡泊自在地生活,选择见素抱朴、选择少私寡欲,选择清静人生。当然,也可以选择功名利益,选择巧利之心,做巧利之事。


文/方崇阳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每个人都有权力进行内心的选择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有一则“棘刺刻猴”的故事。燕王非常喜欢小巧玲珑的玩意,于是从全国征召有微巧之术的人。有个卫国人应召而来,告诉燕王说:“我能够在荆棘的刺尖上面雕刻出母猴来。”燕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并且准备赏给这个卫人三十里地的供奉。燕王说:“我很想看你在这个荆棘的刺尖上做出母猴来。”那个卫人回答道:“燕王想要看棘刺之猴,一定要半年不能入后宫,不能喝酒吃肉,并且要在雨停日出,阴晴交替的时候,才能看到这‘棘刺之猴’。”燕王听到这些条件,为了能看到这“棘刺之猴”,也只有暂时先养着这个卫人,耐心地等待着卫人所说的日子到来。


虚伪的巧利(资料图)


郑国有个为国君服役打杂的铁匠,听到这件事后,对燕王说:“我是一个打铁的铁匠,能够做世界上各种削刻的刀具,要制造最微小的物件,一定也是要用削刻刀具来制造的,并且所要制造的物件一定是比削刻刀具大,才有可能制造出此物件来。而现在荆棘的刺尖上根本不能容得下刻刀的刀锋,所以也就难以制造出这‘棘刺之猴’了。燕王您只要看看这个卫人的刻刀,这个卫人到底能不能制造出‘棘刺之猴’,便一试可知。”燕王听完之后,高兴地说“非常好”。


于是,燕王找来卫人,严肃地对他说:“你做这个‘棘刺之猴’,是用什么工具来做呢?”卫人疑虑了一下,回答说:“我用刻刀来雕刻这‘棘刺之猴’的。”燕王紧接着说“那么,我想看看这把刻刀呢!”卫人非常紧张地回答:“好的,燕王,我回住的地方,拿来呈现给您看!”卫人离开王宫后,找了个机会溜走了。燕王因此奖赏了郑国的铁匠,并留下铁匠为自己服务。


燕王希望大量拥有巧利之物,来满足精神上的喜悦;卫人希望通过虚伪的巧利,蒙骗燕王,获得暂时的物质利益;郑人铁匠希望通过揭露卫人的欺诈,表达自己的忠诚和正直,以此巧利的智谋,获取燕王的荣宠。


我们内心的盗贼是欲望。(资料图)


《道德经》第19章“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我们内心的盗贼是欲望,如果摒弃掉这些巧利的欲望,放下对这些巧利外物的执着,我们的内心就会清静而安宁,不再会为私欲之事烦恼而嘈杂,并因此避免生出不必要的灾祸和是非。


世间之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和想法,不可能全然地清静和淡泊,否则人类社会无法生存和发展,无法按照历史的规律演变和进化。


每个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人,都有权力进行内心的选择,选择清静自然、淡泊自在地生活,选择见素抱朴、选择少私寡欲,选择清静人生。当然,也可以选择功名利益,选择巧利之心,做巧利之事。当然,这种种选择也要因此准备承受随之而来的福祸循环,也要准备经历内心的变化波动,情绪上的喜怒哀乐。(编辑:孟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