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讼阅读|业务的三个阶段,劳动法律师不可不看的九本书

 chialeewei 2016-08-06

近来有朋友让推荐劳动法律方面的专业书籍,笔者回顾了自己学习劳动法律的经历,按照业务的三个阶段推荐九本书。

 

第一阶段:通识阶段

 

劳动法律业务在非专业化律所一般是作为新入职律师的训练业务,并未作为律所的盈利项目。究其原因是法律行业普遍的误区,即认为劳动法律业务接触层面较低、知识和技能要求不高。处于这一阶段的律师其业务范围集中于劳动仲裁诉讼以及简单的劳动合同审查、规章制度拟定。针对这一时期的特点,推荐书籍以劳动法律业务入门书籍为主:

书名:劳动案件裁判依据与规则适用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简介:本书是对劳动法律的汇总书籍,其体例采用法条、请示答复、指导案例的编排方式,可以让律师最大限度了解劳动法律相关条款及裁判口径。

书名:实施劳动法疑难问题深度透视

作者:董保华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简介:董保华教授的这本书选取了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的十大热点事件,并结合热点事件对劳动合同法做一专业解读,可以让律师了解实务中的情况下对劳动合同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董保华教授作为上海地区劳动法领域的权威,书中的一些观点,如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也影响了上海地区的劳动立法。

书名:劳动合同法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

作者:王桦宇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简介:王桦宇老师是劳动法律实务派的专家,他的著作主要从实务的角度来解读法律。本书的特点在于将劳动合同法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从入职、合同订立、试用期管理、培训、调岗调薪、解除终止、工作交接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角度融入对劳动法律的解读,是劳动法律嵌入人力资源业务的入门书籍。

 

第二阶段:管理阶段

 

对劳动法律和人力资源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之后,劳动法律师往往会出现分化,一个部分律师转入与劳动法律相关的公司、合同或者法务领域,另一部分律师会对劳动法律业务深挖细作,逐步进入管理阶段,即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业务以培训业务和劳动法律风险评测、劳动法律风险体系建设、裁员等非诉业务为主。

书名:入职管理日记、在职管理日记、离职管理日记

主编:魏浩征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简介:本书虚构了一个叫做雷小凡(简称小凡)的HR,以小凡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劳动法律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逐步展开,系统性地解读了HR工作中涉及的劳动法律问题,并提供了问题解决的思路及相关的法律链接。

 

本书的主要特征在于通俗易懂,是写给HR的劳动法律书籍。作为劳动法律师的推荐书籍,原因在于劳动法律师步入管理阶段,其客户群体为非法律专业的HR,因此需要劳动法律师跳出法言法语的限制,以HR的语言去解读和宣讲法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套书籍是个不错的选择。

书名:劳动合同法再入门

作者:翟继满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简介:正如上述所言,进入管理阶段,劳动法律师需要了解人力资源的工作模式,本书的特点在于对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以劳动法律的视角解读,是作为寻求劳动法律与人资契合的最佳教材。

书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文书范本.风险提示.实例精要)

主编:付勇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简介:付勇律师主编的这套书另辟他经,从人力资源管理表单的角度阐述劳动法律风险。人资工作的整个流程最终的表现方式是各式各样的表单,可以说表单概括了人资管理的各个模块,而梳理出人资表单的法律风险无异于梳理出企业用工方方面面的风险。本书值得一读。

 

第三阶段:跨界融合阶段

 

跨界融合阶段是劳动法律的高端业务,目前成熟的跨界模式包括:股权激励业务、集体协商谈判、商业秘密保护、集团型劳动关系管理。这一阶段要求劳动法律师不但具备深厚的劳动法律功底、而且要求了解跨界业务,如股权激励业务要求了解公司运作、公司证券法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技能。

书名:企业股权激励实务操作指引

作者:王文书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

 

 

简介:股权激励操作的重点在于激励的人数、期权与股权的区分、股权的回购、员工离职后的股权处理。本书是一本务实之作。

书名:集团型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主编:陆敬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简介:当前企业越来越趋向于集团化,集团可以分为母子公司、总分公司、关联公司三种模式,与之对应的集团型劳动关系如何管理就成为一个难题。如何开拓集团型劳动法律业务,本书给出了答案。

书名:劳动合同立法的争鸣与思考

作者:董保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简介:之所以推荐这本书,原因在于跨界融合阶段需要劳动法律师的创新思维和突破思维,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思考法律的适用,如此必然涉及劳动法律的深层次问题。而本书从立法的角度对劳动法律领域存在的各种倾向性意见作了详细解读,也涉及劳动合同法的原理论,是劳动法律师创新思维和突破思维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