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道德经丨虚心实干,才能有治(3)

 醉牛988 2016-08-06



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经第三章依然是在讲道的规律,其实道自有其自律性,人如果硬要从中作梗来帮助世界有序化,反而会制造出很多的事端。


那么先让我们就原文来品读一番,原文讲道“不尚贤”,也就是不要推举贤人,那么老百姓也就不会有人去争名夺利。“不贵难得之货”,比如说我们不去重视黄金的稀有,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注意它的高价值,也就不会出现偷盗之事,如果万物都被视为平淡,那么也就不会有奇珍异宝夺人眼目。“不见可欲”指的就是我们没有机会见到可以诱发欲望的事物也就没有了心乱,没有欲望心也就不会为之牵动。


所以老子啊,这么一推理,就知“道”了: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必定是从人心入手,先让每个人空虚轻灵,因为如此了人才可以更便捷地向前迈步,人才可以接受更多的事物。使每个人饱腹,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然后淡化其无限的欲望,并使他们的骨骼强壮。


这样的话,人们常常处于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那么智慧之人也不会胡作非为。那么无为也就可以更好的治理天下万事。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让老百姓被蒙在鼓里,并不是指老百姓无知无欲,而是说每个人没有相较,也就有了知足,知足才能常乐嘛,不过分追求各种名利,淡化自己的欲望,那么智慧之人也就无从下手,因为你们全然不在乎。


很简单的理解就是比如我们社会有人被诈骗集团坑蒙拐骗,那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们首要任务是赚钱,那么钱被重视了,而这种心态也被犯罪分子重视起来,利用这种心态进行行骗,所以啊,与其抓捕犯罪分子,不如让这样的事情少发生,也就需要有“淡泊名利”。


正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因为姜太公知道,只要是符合道本身的规律的,那么只要准备好你自己的内心,虚心,也就自然会有实干者相来。我们这个社会往往是“浮心”“好吃懒做”,那么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带来的是不光健康灾难,也是一个社会品质的灾难,谁有空搭理谁呢?每一个人都很忙乱~这个社会还有关爱吗?多的恐怕只是碰瓷吧~


追逐着原本就是属于人们的金钱,金钱不需要我们用心去追,我们只要虚心不断去接受新的视界,不断踏实努力,很多东西都会不经意间寻找到你。说个很简单的事情,寻常人家都知道的:小孩子成绩差,我们说你要用功,考取好成绩,给你奖励,感觉小孩子就是为了奖励而付出,而不知道自己的付出虽然在时间上有所舍去,但是却有一辈子的收益。这样培养的孩子,到了社会觉得自己做什么事都是需要有偿的,其实不是自己的事也可以做做,每一个生活的触点那都是对我们的莫大帮助,是我们人生添砖加瓦。


所以说虚心,每个人都虚心,才会不断去学习,才会从中踏实肯干,懂得来之不易,只有不去争论不去追求欲望,那么身体强健,心灵美好,这才是一种“健康态”。我们无需去争辩,只需要安放自己的心,然后不断去虚心学习,获得实干,那才是道德经所要告诉我们的。整个社会也都要效仿的,只有放下了其他,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能力。无为却能治理更多的事物,发现更美好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