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章@陈帅 读书分享

 大智若愚wxy 2020-02-16

《道德经》第三章

圣人之治,无为而治


第三章  原文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注释】

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第三章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作为。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我的心得感悟

    刚读完本章的第一反应是非常气愤,心想这都是什么鬼逻辑,“不尚贤,使民不争”,怎么能“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呢? “实其腹,弱其志”,这不就是典型“愚民”培养方式吗?“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又怎么能让有智慧的人不敢作为呢?如此这般岂不是让广大民众都像行尸走肉般活着,无欲无求?但细想一下,作为一部流传已久而且备受推崇的哲学著作,应该是我思考的角度或者站的高度不够,再次细细品味,我发现了自己思考的硬伤,在我思考这个问题之初,就已经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把社会分成了很多个阶层,并且把自己默认放在社会的底层来品读这段话,但在老子文章中他应该是一视同仁地看待世人,

    站在一个极高的点来阐述自己的思想,文章中提到的“不上贤”不是真正的不推崇才能,而是想要表明不要过分的注重虚名,注重所谓的权威,不要在任何领域都要划分出严格的名号等级,“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其实也是在教导大家不要过分追加身外物,不要有贪欲,因为人的欲望无止境,混到什么时候都会发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却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去追求更高的职位,更多的财富。

     看看中国现在的人们,这像老师上课所讲,很多的人不是想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想着如何一夜暴富,想着自己怎么不是中国的索罗斯,偶尔后悔当初怎么没多买几套房,有欲望不可怕,但如果是欲望控心,就要自己反省一下了。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老子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更多的还是不要对欲望有过多的追求,同时,对“强其骨”而言,我们还可以把它延伸理解为我们精神世界的建设。“恒使民无知、无欲也”,此处的“知”不应该理解为知识,智慧,更多的是我们所谓的小聪明,不要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投机钻营之事,“无欲”也就是不要让心被欲望所控制。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以上,不过分追求,不妄为,不钻营,顺其自然,默默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默默的奉献,这样也许就是真正的“无为而治”。

分享者

陈帅

2017级MBA pc

2018-1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