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风光(1449)华楼山石刻 华楼峰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6-08-06

祖国风光(1449)华楼山石刻 华楼峰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华楼山位于崂西北宅镇蓝家庄西,山上有叠石似楼得名。华楼峰地处山顶东部,拔地而起,高约30米,岩石叠加方形成峰,宛若高楼。又因凌空立石,形似华表,又称“华表峰”。此峰民间传说颇多,一说为八仙聚会之地,故称之“聚仙台”。又因民间传说何仙姑曾在“楼”上梳洗打扮,又有“梳洗楼”之称。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题刻“华表峰”作者不详,可能是杨方升的字。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题刻“聚仙台”。镌于华楼峰阴,梳洗楼高一丈处,篆书,字径30厘米。明代陈沂书。

       陈沂,字宗鲁,后改字鲁南,号石亭,因好苏诗,又号小坡,浙江省鄞县人,后徙家今江苏省南京市。陈沂生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正德十三(151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年间,出为江西参议,又任山东参政和提学使,后以山西行太仆寺卿致仕。陈沂善诗工画,尤擅隶篆,为当时“金陵三俊”之一,著有《维祯录》、《金陵古今图考》、《遂初斋集》、《石亭集》等。陈沂任职山东时,曾遍游崂山,留下了许多诗文,至今在崂山的许多景点仍可见他的勒石题刻。清嘉靖十二年(1533年),陈沂游崂山时曾撰写《鳌山记》(又名《劳山记》),记述了五日之游程,对崂山各处景观介绍颇详。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1958年,陈人诰”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华楼叠石之下,西侧,有石刻一片。其内容是道士云岩子刘志坚刻录的洞明真人和北七真之一刘长生的诗句。

第一首:“洞明真人作。   临真境戒自心空,和气周流满行功。兴即痛今青嶂里,倦时高卧白云中。”

洞明真人祁志诚曾赐刘志坚“云岩”为号,他可能是刘志坚的师父之一。
洞明真人,名祁志诚(1219年-1293年),字信甫,号洞明子。金元时钧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元史》有传。在赤城县金阁山下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道观——崇真观,它的创建者就是“元门掌教”、“存神应化洞明真人”祁志诚。
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元兵攻进河南,14岁的祁志诚被虏,和他一起被虏的百余人都遭杀戮,只有他幸存下来,兵返到太原时,祁县姓强的一个大族把他收为养子,并让他从师就学。等到该成家的时候,祁志诚却拒不婚娶,他说:“我生逢乱世,远离亲戚,白刃之下幸存下来,形如槁木,心同死灰,已不想像常人那样生活了,我要将息情绝,入山学道。你们的抚养之恩,我有生之年定会报答。”养父看祁志诚志向已定,也就不再勉强。
当时全真教盛行,祁志诚听说宋披云(即宋德方)正在太原西龙山传道,就赶去拜他为师,宋披云给他赐号洞明子,并向他传授全真教的教义。全真教是金代王重阳创立的道教宗派,丘处机将其发扬光大。祁志诚苦修苦学,并立志要像丘处机那样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到蒙古兵聚居的地方传道,感化他们放下屠刀,使更多像自己这样的无辜百姓免遭杀戮。他选择了元兵往来最频繁的赤城云州,这是元上都到大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丘处机多次到过的地方。蒙古海迷失后称制二年(1250年),祁志诚出居庸关到云州,建了一个简易的道观乐全庵住了下来,开始了他在赤城45年的修行传道历程。祁志诚著《西云集》三卷传于世,其中有“闲把一瓢盛海月,常垂两袖舞天风”之句,足见其既为方外之人,也是饱学之士。

第二首:“长生师父作。  贪茍衣食不故前,呈千空惺惺怜。利少解多知依不,得行不得湿空。万物不省本性不知所往奔荡空。万物不省性体虚空郝达空。万物不省性知性神赶神安头空。万物不省,知端得下手处不知动净,半路里见影界执省,便了过不去顽空。万物浮昧,有清有净,贪有爱有染有省,难推怜利六道轮回空。万物不省,心情意净,性停命住,来往分晓,神坐端然,明明照破,绵绵无间断,为之真空。”
后缀:“书刘志德    大德四年二月初十日  云岩子上石  匠人曲道明”。

刘长生真人刘处玄(1147-1203-57岁)金朝东莱(今山东省)人。字通玄,又字道妙,号长生子。大定九年(1169-23岁)师事王重阳,重阳仙逝后,独遁于洛京间。迁居云溪之滨门,炼性于尘埃之中。大定二十八年(1188-42岁)主醮于昌阳,立坛祷雨,皆有征验。后主东州醮坛。承安三年(1198-52 岁)金章宗召见,待之以礼。四年(1199-53岁)乞请还山。章宗赐名“灵虚”。泰和三年(1203-57岁)仙逝于武官灵虚观,为全真道随山派创立者。至元六年(1269)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世称“长生真人”,为全真北七真之一。著作有《仙乐集》、《道德经注》、《阴符经注》、《至真语录》、《黄庭经注》。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华楼叠石下面巨石上,崂山区政府立有石碑。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摩崖上,这个乱刻挺有意思。是附近宫家村一位枝姓村民所刻留念,枝姓很少。1975年,他49岁。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华楼峰西边不远是华楼山进山大门,门躲上有原国民党青岛市长沈鸿烈的刻字。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民国山门
青岛市市长沈鸿烈。1933年所题“华楼山”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迎仙岘】向北出山门下山,不远可见。自华楼山北响石村登山,沿途山路有十八盘,俗称“小十八盘”。过此后,见山右侧有一石壁,顶部前伸如厦,旧名“接官亭”,明代隆庆二年(1568年)山东提学邹善游华楼山时,嫌其名太俗,更为“迎仙岘”,并即时赋诗:“相逢俨列仙,人吏谢凡缘,传呼仙子避,绝倒石崖巅。”登上山口,清风穿林,松涛阵阵,即松风口。拾级再上,景色愈奇,石磴尽处,即清风岭。山势至此豁然开朗,向西经过“名山第一”碑,穿过幽深的竹径,就是华楼宫。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向西北登山,不远可见一巨石。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周鲁,明代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人。武举,工书善诗,曾遍游崂山,有游山诗文及勒石题记多处。在崂山明霞洞题有《玄真洞》诗一首,在崂山鹤山“一线天”南壁有刻诗一首:“数数频来似有情,青山与我久要盟。战袍脱却浑无事,一曲瑶琴乐太平。”在崂山北九水亦有其“仙古洞”题刻。 

华楼山石刻 <wbr><wbr> <wbr><wbr>华楼峰


“名山第一”碑原镌刻之字为“海上名山第一”,由明代巡抚赵贤题写,后此碑被毁,清代即墨知县尤淑孝另建石碑,题刻为“名山第一”,后石碑也无踪。这个石刻可能是周鲁所为。  

清代胶州著名文人张谦宜《华楼仙迹记》记有一段传说:明代崇祯年间华楼宫有一老道攀登上梳洗楼,得青玉碗和白玉吕洞宾像,后被县令索去。另有传说,清咸丰年间有姓胡的道士曾上去过,见上面古柏极多,柏下有洞,洞旁有泉,洞里有金色神像。近代曾有人沿石隙打桩,挂上铁链,攀登到峰顶,发现有人工开凿的石洞、线刻的神像、松树和清泉等。清代山东抚军崔应阶有《华楼》七律诗:“第一名山海上留,华峰谁到最上头。琼浆已涸玉盆水,仙髻罢妆梳洗楼。烟崮遥连翠屏合,天门中豁白云留,道人何事攀援上,玉盏徒增墨吏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