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造虾成功率80%,他却放弃中造虾养殖,到底所为何事?

 水产前沿 2020-10-16

  • 文/ 水产前沿 李钒


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十大精英养殖户孙水浩

“我从2000年开始养虾,总有人问我有没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虾经验,我说没有。我感觉对虾养殖业一直在变,特别是近几年养殖难度加剧,养殖形势每年都在变,可以说,如果还守着原来那套老经验,是很难在养虾业存活下来的。”

以上这段话,是笔者采访海壹水产种苗有限公司(下称“海壹种苗”)十大精英养殖户孙水浩时他所说的。进入7月,海南的早造虾大部分已经收关进入中造虾养殖,尽管上半年海南总体的养殖情况好于去年,在昌化养虾的孙水浩,他的养殖成功率也达到80%以上,但孙水浩并没有顺势而上,而是将大部分池塘闲置,放弃中造虾养殖,他到底在思考什么?

这位海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科班出身的养殖精英,从2001年进入对虾养殖业后便一直扎根在基层一线,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在大浪淘沙的养虾界稳步前行,访谈间,我们或许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由经验化养殖转变为数据化养殖

“今年周边地区的头造虾养得并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下水的盐度由以前的3-5格涨到了15-18格,盐度越高弧菌的致病力越强,很多养殖户没有留意到这个问题,还是按照老经验来养,可能就不合适了。地下水的指标每个月都在变动,所以我们的养殖场一定要定期检测水源,通过数据分析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孙水浩告诉笔者,以前养虾全凭经验,通过看水色大概就知道是什么藻,按照以往的经验追肥,水色就能维持下来了。现在别人问他这种水色是由什么藻相组成的,他不敢妄加判断,因为肉眼的观察往往和镜检结果有出入,说明大环境已经变了。现在养殖场依托海壹的实验室,可以分析水质标指(藻类组成、水体钙、镁等微量元素含量等),做药敏实验,通过数据分析,他大概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做。尽管外塘受环境影响比较大,但起码有了一个处理方向,补肥、补微量元素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盲目。

“现在依托海壹的实验室后,发现调水管理要比以前顺手了很多。现在的养殖环境不像从前了,肉眼看到的都不算,镜检看过的才算准确。数据化养虾使我掌握的信息比别人更科学、更及时。像我们这种科班出身的养殖户,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就是知道该往哪个方向思考,方向感多多少少还是比较强的。可以说,数据化养虾肯定是以后的发展方向,靠运气吃饭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年年岁岁虾相似,岁岁年年“养”不同

“我不敢总结什么成功的经验,我从2001年开始养虾,感觉养虾的形势每年都在变化,一两年又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我们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出现问题了我们会思考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一定要找出原因,再做出相应的决策,特别是现在养殖环境一年不如一年,谁变得快谁就能生存下来,养虾不能一成不变,要随机应变。”

孙水浩说,2011年出现EMS后,他就开始跟踪这个问题,2013年后这条虾就变得特别不好养,但仍然没有找到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接紧着又出现肝肠胞虫病,虾瘦身,那时候没那多人去关注,大家也不深究。但他及时转变,开始建蓄水池,水源经过漂白粉消毒,检测弧菌、余氯没有超标后再放苗。平时加水也要经过蓄水池预处理,用这个方法一般能解决瘦身的问题。“现在塘租贵,很多老百姓不愿意拿出一些塘做蓄水池,怕成本划不来,但在养殖环境如此复杂的当下,如果还守着常规一成不变,很容易就撞个头破血流。”

“说到弧菌的处理,我们常常说要杀灭弧菌,所以有一段时间消毒药和抗生素卖得特别火。养殖过程中我们也定期检测水体弧菌含量,如果超标了,我比较习惯于先消毒后培菌;如果没有超标,就只用益生菌平衡水体生态即可。只要生态平衡了,即使有弧菌但达不到致病水平,就不需要刻意去处理,就像白斑病一样,如果对虾的体质好,环境优良,它一般不会爆发,也就不需要刻意去用药,所以养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孙水浩其中一个养殖场全景

数据化养殖年代,人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虽然孙水浩的养殖场也引进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养殖设备,增氧、投料都可以根据设定来完成,但是再先进的设备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现在的孙水浩常日奔走于5个养殖场之间,每天观察池塘藻相、水质、吃料情况的变化,“如果等设备告诉你出问题了,已经迟了!现在养虾真是瞬息万变,稍不留神可能就会全盘皆输。”

“大型养殖场管理一定要到位,比如这几年出现的病害问题,常表现为发病快,死亡量大的特点,早上倒藻,下午就不吃料,或者两三天突然感觉不对劲,马上吃不上料,虾就瘦身了。对于这些问题,往往没有特效药。这就需要管理者提前观察预判,工人发现不了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早发现,比如近年常见的白便问题,如果发现得早,做一些药敏实验,对症下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换句话说就是经验与数据相结合,人是经验的传播者,数据是客观条件,只有两者相结合了,管理水平才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也就是这个意思。”

大浪淘沙,生存下来才是王道


昌化地区弃养中造虾的池塘

“尽管我们的头造虾养得不错,但海南的中造虾价格没有优势,现在的养殖成本大概要12元/斤,利润只有2-3元,如果偷死多可能就会亏本。加之7、8月份又是台风季,养殖风险会大很多,因此我们中造虾只放养一半池塘,还降低了放苗密度,能维持基本日常开销即可。等到8月底9月初再养一批尾造虾,这造虾的利润更可观。”

孙水浩说,这几年他都选择比较稳键的养殖模式,现在养殖风险大的时候,特别是大型养殖场,如果不求稳,经常大起大落,撑不了多久的。“按平时,亩产6000斤的结果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中造虾不能太贪心,比如这造虾我就降低了密度,放苗10-15万/亩,养2个多月亩产4000斤,能维持平时的费用就可以了。如果是2-3口塘的散户,他们的放苗密度可以高一点,但这种赌博的心态还是不能提倡,毕竟养虾是为了持续地生产和稳定的盈利,而不是冒险赌博,这是行业不健康发展的表现,这部分养殖户可能也会被慢慢淘汰掉的。”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