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拳斷手述要-王薌齋(2)

 小蚂蚁u8mmxg13 2016-08-07

(九)烈虎出洞    

此法爲意拳之遒放也,須利用分佈力。    設對方以雙掌或雙拳襲我胸部,其右足向我發起穿襠窺中之勢。我出右足,同時雙手同去,自其兩手臂之下,沿其小臂內側猛然向上遒提,將其兩腕別於我之兩手肘之內側,與此同時,我上體與下肢運用對拉拔長之爭力,迫使對方拔根提氣,隨即用雙掌以卷挺頓放之力向敵之前胸推去,敵必被放出無疑矣。    

此法之關鍵在於遒,遒中須有引擎之意,撐肩橫肘臂腕卷提以引進敵身使之就我,上兜下坐,頭足對拉拔長,用兜卷抽托之力以擎起彼身,使之拔根就我。若能使敵拔根就我,則我由遒變放之際,敵必無隙可乘,而由我擲出矣,故遒放之法,遒爲切要。然須切記放非全然直推之意,放中須有頓挫之力,故雙掌至其身,不許一沾即離,雙手須沿其胸而下走,直至掌心無物感而後止。同時須借腿之力,以使雙放之力均整適當。故習時須體認此種用力之法,此刻留心肩肘腰腳之配合,務求力之均整,習時切記遒時臀部不許越過後足跟,又須有虎生之勢,放時腰脊垂線不許彎曲,須有斜中寓直之意。沾身縱力,抽身勁發,如烈虎之出洞,欲出而又入,欲入而又出,前伸後坐,爭力均整也。        

(十)雷霆擊地    

此項打法爲意拳之雙把栽捶也。    設對方低身下勢,出右足向我發起穿襠之攻勢,同時對手向我肋腹部打來,其手法似形意之馬拍子或炮捶之雙挫掌,來勢甚猛。設我右足在前,遂將右足後撤半步,同時雙手並去,自上捶入其兩小臂之內,我之掌腕即用橫撐旋提之力叼箵翁崞鋬杀弁螅蛭覒阎幸M其身,若敵有執,叫勁後坐,我則破執,乘勢松刮杖瑏K將後撤之右足進半步,同時我之雙拳借上體與下肢對拉拔長之爭力向敵之面及前胸擊去,敵必坐地彈起,傷內而挫擰腰脊。   

此法之關鍵,在於整個動作皆須巧妙地利用地面之反彈射力。我之右足後撤半步時,須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引進敵身,待敵後坐叫勁,我進步破執以發力進擊,亦須借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增強我上下對拉拔長所生爭力之直射強度。我力之方向並非平直,而是沿敵體而斜下,故我力遞至敵身而達於地面,地面之反射彈力又有將敵體彈起之勢,如是敵之腰脊之垂線即彎曲矣,故此法之兇猛,不僅在於擊其胸腹而傷其內臟,更在於挫傷其腰脊骨焉,因此,此法所運用之力,猶如雷霆閃電,白天空達放地面,複自地面反射於天空也,習時,須時刻體認自發力,上下對拉拔長縮短之既矛盾又統一之爭力,此種爭力爲集中力也。    昔日我嘗謂意拳有拔地欲飛之力,更與地心爭力,學者多各解其意,故意拳之某些斷手之技巧也難於學到手,於此我再次提出利用地面反射彈力之妙,以克服雙重不化之病,望學者努力爲之。 

三 神龜出水        此法即大乘樁之展開式也。(注:諸本均爲“大乘樁”,疑有誤。查王老文章,未見有將意拳樁分爲大乘樁和小乘樁之說。王選傑先生有意拳之大乘、中乘、小乘之說,或爲王選傑先生所改。另,神龜出水試力是意拳大式樁基礎上的試力,或爲“大式樁”之誤,存疑備考)    

此式之妙,即在於上下對拉,提按之演,前後拔長形曲力直。其形象猶如大龜立遊於水面欲浮而又沈,欲沈而又浮,時浮時沈而挾浪揚波於水面。操練此法之技擊性目的是欲使我之周身上下按之皆有漂木運動,蓋化打無執也,故習時須體認反者力之用這一法則,上下對拉,提按撐錯,前後拔長,摟劈鑽刺,左右圓撐,骨藏鋒棱,利用各關節拉力所生之分力,尋求其合力點,以達到技擊之效用。然仍是三角化打勁始蓄,直線發力帶鋒棱,手握提按斜撐錯,單臂杠杆克阻力,習時須體認我之兩臂所生若漂木之力,此單臂杠杆力之妙也。    

習時須體認地面之反作用力。蓋此式之全部精神在於力生有兩,兩則能一,力之生皆成對成雙,有向前之作用力必有向後之反作用力力與反作用力,作用於一條直線之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出現,同時消滅,性質相同,互不抵消。技擊發力時,我之前進或後退之虛足-對地面施加之作用力愈大,所發之力亦就越均整。故技擊時,爲增強作用力,以獲得大小相等,性質相同,方向相反之反作用力。在周身三角蓄勁之外,還須善於利用所進或所退之虛足蹬地時所生之集中力即爲反作用力。又須知我所進或所退之虛足,足尖一點地,即爲單臂力杠杆也,此種單臂力杠杆所生之反作用力與我上肢單臂速度杠杆所生之作用力,既矛盾又統一以合成斷手制敵之均整之力也。操練此式時,還須注意使我之整體重力作用線常保持在兩足支撐面積之內,以穩定我之樞紐平衡。欲達此目的,又須頂上意空靈一蓋我之頭顱,系一平衡杠杆也。拳家所謂“虛靈頂勁”,即指此也。故習時,頭不許前低,不許後仰,以與手臂虛足之單臂杠杆相配合也。故于別處,我曾將此樁法,名爲杠杆樁,實非無故也。    

神龜出水之式,既爲一項基礎試力,又系一項斷手模式,從中可派生若干具體打法,茲分別述如次。        

(十一)金戈鐵馬  
  

設對方出左足起左手,欲擊我之頭部或前胸,我向其左足之左側出右足,同時起右手,以旋提撐卷之力,利用我右前臂速度杠杆之特點,動小而快猛,橫截其左前臂或其肘部,我之右足利用地面反作用力配合我右臂之作用力,將對方擎起,此際敵已拔根提氣,我乘勢將所進之半步撤回,同時提起右拳隨即下落擊對方之腋肘部位,落手是點,往下延續成面,使炸力的分佈力之形式遞至敵身,配合此項動作所撤之右足仍須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此法之關鍵在於我起手旋提敵臂肘須藏身,落手擊敵旋提,其藏身而起,束手而落,前進後撤之勢,實如執金戈、跨鐵馬,馳騁沙場之古代將軍也。        

(十二)驚蛇入穴  
  

此法即鑽刺也    設對方平起右手欲襲我之胸腹部,我則出左足,兩手並去,左前右後,左前臂自下以驚彈之力橫截其右前臂,左手以指拳擊其右肋部位,同時我右手自上拍打其右手背,我之左右兩臂以對拉拔長之勢將敵之右臂撐住,迫使對方拔根提氣,彼必被擲出。如我所出之左手爲拳,擊對方之肋部,並左右互換,連續使用,此即意拳之連環馬,厲害無比。此法亦可用于對付對方之高路手法,我即以指拳刺對方之面部。    

此法之關鍵,仍在上下對拉,前後拔長之爭力,尤在前後之拔,用退步發力之法最爲適當。故習時須體認前後拔長之勢,前手進擊之作用力與後退虛足蹬地之反作用力成一直線,猶如長蛇之受驚。        

(十三)頓開金鎖  
  

此法爲意拳之撕也,系利用逆向之平行力。    

設對方出右足雙手向我胸腹部襲來,或對方抓我之兩肩或兩大臂,如摜跤者然,我亦出右足,兩手起於彼兩臂之外側,左手向我之左前方推對方之外肩頭或其大臂之外側,右手向我之右後方估瓕Ψ街彝髢葌然蚱溆倚”蹆葌龋抑煌埔焕毚笮∠嗟龋较蛳喾磥K須平行,同時生成,同時消失,尤須借助腰脊之擰擺橫搖與所出虛足之蹬地力,腰脊四肢配合無間,力必均整。如是力至敵身,彼必整體轉動,而拔根翻出矣。    

此法之關鍵,在於兩臂之逆向平行對拉拔長,如以拇指食指擰鑰鎖之力也。習時須左右互換,進退發力,體認此種用力之法,習時還須體認推拉二力作用線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可太小,小則無力,然亦不可太大,大則力散,須大小適當,方爲妙也。        

(十四)老僧稽首  
  

此項打法爲意拳扣挂之法,內有撐抱,仍系利用單臂杠杆力也。    

設對方用右手擊我面部,來勢兇猛異常。我如用橫截之法,甚難斷其來手,我則退右是,雙手並起,左手掌心挂其右小臂內側,兩手掌一合,須有鉗夾之力,隨其右手之衝力,我合十之雙掌夾住其右小臂內側向我左後方擲去,敵必拔根前栽,不打而自蹶矣。此法之形象,頗似僧侶之合十稽首,實利用速度杠杆力也。    

設對方以右手擊我之臍腹部,來勢亦兇猛異常。我如用橫截之法甚難斷其來手,我仍退右足,雙手合十並去,以左手臂之外側扣其右手臂之內側,同時我之右手與左手合十並攏,以雙臂之力引進其單臂之力,敵必前栽倒狀。    此法之關鍵,在於兩臂運動速度要快,速度愈大,則其動量也愈大,兩臂須在最短之時間內通過其工作距離,縮短其力作用時間,故習時須體認此種猝猛均整之發力方法。        

(十五)狸貓追鼠  
  此法即雙撞雙推之法也,仍須利用前後對拉上下拔長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設對方叼住我之雙手,並向其懷中用力,叫我之整體,欲將我引進而制之,設我之右腳在前,我無執令彼亦無執,我順執就其引我之力將雙拳向其胸腹撞去,此際對方必後仰,以避我之雙拳,如是,彼招我之雙手之勁必松,但其勁雖松而形未松,我隨將雙臂之均整之力往下一抖,上下拔長,彼必鬆開前手而前俯就我。我再起雙手擊其胸部,前後對拉,以均整之力將對方擊出。    此法之關鍵在於破其引我之力,

一般情況下彼必向其兩側,即或左或右之方向引我,而在我雖不許有執,但必須將其引我之力變成逆其體之力,此法即是隨中有牽之法,此法用好,其他動作則隨之適當得力。故習時,須始終保持力之直射,須體認我上下拔長是爲了更適於前後之對拉也。習時,其形象猶如俯身前趨,徹底地覓物之狀,雙手下落有聲,而步履卻似貓輕,故曰狸貓追鼠也。  
         

四 鷹戲封姨  
      此法即鷹樁之展開式也。    

昔日我曾提出“與大氣相呼應”,“利用宇宙之力波與地心爭力”,“體認空氣阻力何似”等說法,學者多莫解其義,因之於試力與斷手之道亦多似是而非。    

奈人體之所以能有機械運動,實外力爲其原因,如無地面給人體一種反作用力,則人體根本不會機動,技擊尤其如此,不借助地面之反作用力,根本不能達到技擊目的,此即“與地心爭力”之義也。如我由技擊樁之站式過渡到技擊樁之展開式,乃由於我之整體通過我之一足向後下方給地面一個作用力,同時地面應通過此足給我之整體以一個反作用力。在此反作用力之推動下,我之整體始獲得向前之加速度。空氣阻力亦是一種反作用力,以分佈力之形式作用于人體,有時作用於人之某一個局部,如左手或右手等。技擊時須借助於此種反作用力尤其是利用呼吸之彈力,此即“大氣呼應”。體認空氣阻力之義也。又如人體走擦拉步時,有向心力(離心力隨之)生成,此表明有向心力作用於人體。當人體之擦拉步停止時,向心力消失,此表明向心力亦不多作用於人體矣。凡此種種之合外力,即所謂之宇宙力波也,欲達技擊之目的,不利用宇宙力波,則無米而做炊也,誠然,意拳注重內勁真力,亦即本能活力,然唯有內勁而無由發之亦徒然也。    

人體筋肉遒放之內勁須與宇宙力波相配合,二者相反相成,所謂高超之技擊家,實乃利用二者間統一矛盾之能手也。   

此式之技擊效用,在於依本此式所設計之姿式而運行,以體認宇宙力波之妙。習之恒久,成本能反射,遇敵自能得心應手,應付有餘。此勢之運行,仍依本三角蓄勁(形曲),直線發力(力直)之法則。我之整體各關節皆成鈍三角形,各關節之相對位置即潛蓄一種彈力勢能,在意念領導,神經支配與筋肉支撐遒放之條件下,借助宇宙之力波,此種彈力勢能即轉化爲彈力動能,此即技擊之所需,所謂“遍體彈簧似也”。故習時雙臂向意向之方向伸縮遒放,借助於宇宙之力波,將勢能轉化爲動能。其勢如蒼鷹之翔行,俊鶻之橫飛,似有我不知我乘風力耶,或風乘我力耶之慨。    習時,我縱橫往返,高低起伏,進退發力。我之整體重心不斷變化,其與地面之相對位置即潛蓄一種重力勢能。在意念領導,神經支配與腰脊擰擺橫搖,虛足蹬地之條件下,借助於宇宙之力波,此種重力勢能即轉化爲重力動能,此即技擊之所需,所謂“渾噩逆體”者也,其勢如神鷹之順風提兔也,有如遊龍之逆流出水,此即直線發力之要也。    

我于別處曾提出“勁潛百體內,力奪形骸外”之說,學者費解,故於此處扼要述之,望學者體認操存久之,自覺奇趣盎然。    

總之,此法之妙,是一彈一撞,彈中寓撞, 撞中寓彈,然仍系依本形曲力直之法則。此法既是一項基礎試力,又系一項斷手模式,從中可以派生若干具體打法,茲分述如次。        

(十六)烈馬奔放  
  

此即鑽裹踐,仍系利用地面支撐之反作用力。    

設對方起右手欲擊我胸部或胸部以上之部位,對方同時出右足欲取我之中央。我亦出右是,但只半步,放於其右足之內側,有套怪畡荨N彝瑫r起右手,手掌向外,以小臂前部之外側截擊彼大臂前部之外側,一接觸我即以均整之力撞其大臂,隨即我猛轉我之小臂,以裹吞之力略引其身,於猛轉小臂之際,我之右手已握拳,以鑽挺爆炸之力向彼之面部或右側之動脈部位擊去。    此法之關鍵,在於開始之一撞,此一撞從我之角度亦是豎勁,從對方角度看是橫勁,借此一撞,務使對方之整體來一個四十五度之轉動,方爲妙。此際彼必拔根提氣,順勢我裹吞以發力進擊則迴旋有餘矣。撞之所以成功,取決於我所出虛足之蹬地與我腰脊之擰擺橫搖,兩個動作統一協調,使我之整體動力勢能變爲整體重力動能,借我小臂外側之鋒面傳遞到對方之整體,

彼若功力較淺,彼不僅整體轉動拔根,而實有翻出之可能,爲增大力之直射速度,我可用左手撐助我之右小臂,同時,亦可避免我右臂關節之病。  
  

設對方功力較深,當我以右臂撞彼時,彼卻抗勁有執,我則順勢翻手裹捋其臂,吞噬其力而引進其身,在發此動作之同時,我前虛足一點地,以助上肢吞引之勢。當我後撤之右是一蹬地,我裹捋之右手即變拳進擊對方之面部。此法之關鍵,在於我右手裹捋吞引之形,力是向後而我前足卻前蹬,此是前後對拉。當我右手由裹捋吞引變爲向前進擊之際,而我前足變爲後足,卻向後蹬地,此仍是前後對拉。在此前後對拉拔長之過程中,我之整體重力動能借我右拳之鋒面傳遞至對方之整體,彼必負傷翻出。欲使我力均整適當,必須利用地面之支撐反作用力,尤須切記我進擊之拳必須指向對方之面部。蓋我後足蹬地時,所發生反作用力之方向是斜上方,亦即我之後足及其蹬地時反作用力之合力皆與地面成一銳角。欲充分利用此反作用力之效應,須使此項力與我右拳所發之力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如是則著敵之力必均整。    

習時,須左右互換,進退發力,體認各項力之運用,運動速度之快若雷霆閃電,其行形似烈馬之奔放,而其神意則又如秋霜之肅草木也。    

習時還須切記,若不利用呼吸之彈力,亦難得此法之妙。蓋我之內勁整體真力中,除筋肉遒放之拉力外,發力之際某些器官如利用適當,則爲動力,如利用不適當則爲阻力。橫隔膜即爲此類器官,於發力之際,我之呼吸與大氣相應合,氣沈隔膜下,所謂“氣沈丹田”,則發力適當,如隔膜發緊,氣浮於胸,則發力必不能均整,發力時若呼吸能與大氣應合,無論以呼氣之法或醒氣之法,利用聲由內轉之功夫,則力必均整。此仍系利用宇宙之力波也,故習時須以聲輔也,用時亦應如此。        

(十七)俊鶻舒翅  
  此法與上述第二法略同。    

設我裹吞對方之力並引進其身之際,由於彼身向前俯栽,身勢過低,若用直拳擊其面,則我發力即有不及之慮,故必順勢橫擊,我之右臂手心向下,以我右小臂內側爲鋒面,橫擊對方之面部或胸部,對方亦必負傷翻出,此法只適於退步發力,若用於進步發力,則先出左足而右手進擊或出右足而左手進擊,習時須體認此種發力之道。    

習時須左右互換,進退皆鬚髮力適當,仍須利用宇宙之力波,要有大鳥乘氣流直飛橫遊之勢,故喻之曰俊鶻舒翅也。        

(十八)浪力三頓  
  此意拳之頭擊肩打之法也,仍須依本人體重力動能之法則,亦橫走豎撞之打法。    設對方將我之雙腕皆叼住,其形勁皆甚扎實,且將我之兩臂向左右兩側張開,其右足在前,彼隨時即有起左足欲撩我腹襠之勢。此際設我右足在前,我即用右足猛然蹬地,借地面支撐反作用力。我之雙臂猛然向後撐去,將對方引進就我,我隨勢以頭之前額爲鋒面,借我腰脊擰擺橫搖之浪力撞其面部,彼必負傷翻出。    

設我右足蹬地之際,左臂後撐,而右臂即向我斜下方撐去,亦是意欲將彼引進就我。我乘勢用左肩頭撞彼之左肩頭,對方亦必翻。設我左足在前,則左足蹬地之際,我之右臂向後撐出,引進彼身,我乘勢以我之右肩頭撞彼之右肩頭。    此法之關鍵,在於我腰脊擰擺橫搖之浪力,以此種浪力將我之重力勢能化重力動能,而遞至彼身,以頭或兩肩爲擊敵之鋒面。故習時須有浪力,在浪力之帶動下,使重力於我之整體之某一局部鋒面而傳至對方之身體某一局部,以奪其重心,此即撞打之妙也。故習時須:        

身動揮浪舞 意力水面行  
  

兩臂具己頭 妙在蹬虛足        

練時也須左右互換,進退發力,同時仍要體認宇宙力波之微妙。 
       

(十九)寒雞立雪  
  

此法亦是橫走豎撞之法也,仍依本上述法則。    設對方出左足並起左手擊我胸腹部位,我出右足起右手以推挫裹抱之力,橫截其左手,吞噬其力而引進其形,待其形略前俯,我之右手猛然自其右小臂之上向其胸肘部位翻揚橫推,同時我起右足向其左小腿之?部橫踩,上下之動作須做成一個動作,對方必被撞出。    

設對方來勢甚爲兇猛,我在橫截其左手時,不出右足,而卻退左足,在右足蹬地之際右手變翻揚,同時左足借蹬地之力立即起而橫踩對方之左小腿,對方亦必翻出。此法之關鍵系利用來回勁所生之浪力將我之整體搖推起來,以發揮重力動能,將對方撞出。    習時須左右互換,進退發力,其迂回曲伸,重心移行提頓之勢,猶如遊龍之戲鶴,寒雞之鬥驚蛇也,此法爲雞樁之展開式也。    習時還須切記,所起之橫足不是踢亦非蹬,而實是以踩之形式將我整體之重力動能傳給對方,與上肢之橫推配合,實爲推撞之法,所起之橫足不宜過高,以不過對方之膝部最爲適當。        

五 騰蛟挾浪旋  
      此養生樁之展開式。    此式爲斷手技擊斷手模式之一,系利用向心力及其反作用力離心力,仍利用離向本囫圇,陡頓離向之法則。以腰脊爲豎軸,兩臂前伸,左手在前出左足,右手在前出右是,左右互換,整體轉動不已,進退發力,力生於足,勁貫指端,其勢若騰蛟之破浪前進,力波起伏,旋渦滾滾,實有橫掃鯨穴之意也。    

習時須體認離向二力之功,向心力作用於我之腰軸,而離心力作用於我之兩手掌,特別是前手。當我雙手觸敵,借所進或所退之虛足蹬地力突然停止旋動,向心力停止做功,離心力同時消失,我之雙掌循慣性力沿切線方向做直線運動,此種直射力始爲技擊斷手之所需也。離心向心同時生成,同時消失,生成之際,你蓄勁之時,消失之時,爲發力之際,我之整體旋動之時,須上下拔長,前後對拉,左右圓撐,身若旋球也,整體具鋒棱,蓋圓中有直也,故此法所試之力,實爲慣性力。此法之關鍵,在於突然中斷離心力,此即所謂陡頓,技擊斷手所需要者正是此類陡頓之力也。    由此式可以派生若干具體打法,茲分述如次。        

(二十)榔頭拷打  
  此法系依本慣性力,頓打之法也。    

設對方出左手並左足,以直拳之形式擊我之胸部,我出右足,雙手自下起,提挂卷對方之左小臂,以右拳橫擊其左肩部或其左大臂,以腰脊爲豎軸,整體作一百八十度之旋轉,所出虛足一蹬地,向心力即中斷,借陡頓之力,將對方擊出,其勢如掄榔頭以擊物也。    

設對方來勢甚猛,且有穿襠之勢,我可用退步斷手之法。此法之關鍵,在於我雙臂旋轉時須曲蓄,陡頓之際卻須直伸,蓋因離向之力同時消失之時,我所出之右拳有循慣性力沿切線作直線運動之勢,在此我之右拳在接觸敵之左肩或左大臂之際有一種摩擦力也。此法之妙即爲吞吐,而吞吐無間行也,引進其力即爲打,故習時須體認此種用力之法,不可草率從事。    

習時須左右互換,進退發力,以腰脊擰擺橫搖之勢,帶動兩臂之旋轉,以兩臂之旋轉吞噬敵力而引進其身,使用時甚爲得力省事。毫無拖泥帶水之病也。    

此法仍是利用我整體重力勢能向重力動能之轉化,蓋我整體之重力系一種分佈力,故我用此法發力實即爆炸力之運用也。        

(二十一)腦後發炮  
  

此法仍爲利用慣力,觸敵時爆發爲炸力。    

設對方出右足,起右手欲擊我之面部,我出左足,雙手並去,右手以刀裹之力吞噬其力,而引進其身,左手旋出握拳擊對方頭顱之丘腦部位。我雙手之動作,應不用局部之力,須借腰部擰擺橫搖之力,與所出左足蹬地時之支撐反作用力,同時吞噬其力並引進其身,務使敵就我而擊之,如是方爲妙也。此法若能操之適當,能使對方斃命,故學者宜慎用之。    

同時仍須體認三禺象本囫圇、陡頓離象分一之法則。須使我整體重力勢能向重力動能之轉化,以炸力形式遞至其身,亦即我之整體于發力時必須上下拔長,前後對拉,左右圓撐也,不如是則力必不均整。故運用此法以擊敵,力如炸藥拳如彈,手至敵身力分佈,此即曲中寓直之炮捶也,同時仍須左右互換,進退發力。            

結論  
  

意拳之斷手,共分五式二十一法,皆以力之運用爲主。整體發力,鋒面觸敵,借宇宙之力波,發揮本能活力,非局部片面之法也。 習之恒久,自不難升堂入室,而得莫知至而至之妙。應掌握之法不宜過多,多則臨戰時必被束縛,蓋不果決故也。    

此文系我暮年發病時所作,寫作時常有筆不從心之感,然此文之要義卻了然明暢,一曰勁力均整,二曰三角預應,三曰單重發力,四曰無法即法,法在無念,五曰提頓吞吐,沈托分閉,六曰形力須歸一,神意不著象。學者能于此六義中有所體認,則於意拳之道蓋亦思過半矣。    我常感到天地間之學問實無窮盡,而筆墨又實難表達我胸中之所蘊也,學者若能從我之所說者推出我之未說者,實我至望焉。    

王薌齋    一九五九年于天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