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山文化制玉工艺

 利有用无 2016-08-08

红山文化制玉工艺

节选自朱宇迅《红山文化玉器研究》


红山文化制玉工艺源于石器工艺,但是玉器大部分为透闪石玉,其硬度在摩氏6-6.5°,加工琢磨难度很大。红山制玉人在制作玉器时已能依据器物的造型特点,熟练地运用切割雕刻、凹地隐起、琢磨钻孔、抛光打磨等多种技法来加工玉石,具备了较高的工艺水平。从工艺水平推测,已有明确的分工、较原始的砣制工具使用和完整成套的加工工艺。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红山文化时期金属工具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红山文化玉器的制作,是不可能用金属工具来直接琢磨完成的。但从玉器上留下的制作痕迹看,它的制作方法和此后历代玉器制作类似,主要是借助硬度大于玉料的“解玉砂”与水搅拌成的水砂浆,将玉器慢慢琢磨成形。这种带动砂浆去琢磨玉器的工具,应该是用竹、木、骨、角、陶等材质制作的。红山文化的阴线刻纹,较细者多用硬质材料直接刻划而成,较粗较宽阴线槽,往往两端较粗深,中间较细浅,很可能是用线绳或动物筋条带动解玉砂切割完成的,砣具痕迹在部分玉器上也有发现。管钻打孔已普遍使用,是否有用硬质石材砣具作精加工玉器的,也不能完全否认。红山古玉打磨抛光非常精细,应该是用皮革蘸取极细的“解玉砂”打磨,或将做好的玉器在砥石上直接打磨。


借鉴李澄渊所绘《玉作图说》所描绘玉作十三道工序:一、捣沙;二、研浆;三、开玉;四、扎碢;五、冲碢;六、磨碢;七、掏膛;八、上花;九、打钻;十、透花;十一、打眼;十二、木碢;十三、皮碢。

结合红山文化玉器的特点,推测红山文化制玉工艺至少应有以下八个步骤:


一、选石捣沙

选取硬度大于玉石的砾石作钻头和制作成分为石英岩、金刚砂的解玉砂。



二、切割开料

将玉石固定住,用扁平的石材、竹片或木片做锯片,加上解玉砂蘸水压磨,从两面切成沟槽,然后掰断。也可以用麻绳、皮条蘸水加沙拉动,将玉石切开。



三、设计描绘

在切割开好的玉料上用碳条或滑石,设计描绘将要制作的玉器图案。



四、砣工定型

根据设计,在开好的玉片上切割出玉器的雏形。这个步骤很可能用到砣机。原始砣具应是坐式,史前社会是席地而坐,工具大部分放置于地上,磨玉的砣机也不可能像明、清的砣机为几式、坐式,更不可能是高凳。原始砣机是轴旋转式,以手拨或用弓弦拉动旋转。大多数砣机为横轴,砣子与地面垂直,助手转动轱辘,玉人手托玉石操作,水沙从上向下流。原始砣机也很可能像制陶用的轱辘车那样半地下式,用立轴旋转砣子磨玉,可以一人操作,也可以两人配合。



五、打孔镂空

在玉器的雏形或半成品上打孔和镂空,用石钻、木棍或竹管加沙蘸水,在玉器上打钻。双向对钻技术很常见,多从两面钻起,在玉器的中部磨穿,由于受技术制约,两面孔对接不正,往往出现台痕。透雕镂空技术主要运用于勾云形器与鸟兽面纹梳形器,镂空的部位常呈圆弧勾形。



六、掏膛取芯(部分玉器需此步骤)

部分玉器如玉箍形器,需要掏膛取芯,这个步骤会用到打孔工艺与线切割技术。



七、精雕细刻

在基本成型的玉器上精雕细刻,将纹饰刻画于玉器上。在纹饰加工方法上,用较玉料更坚硬的刻具直接刻画与以砣碾制并用,原始砣具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制玉工艺的发展。



八、研磨抛光

最后,将雕刻好的玉器放在大的砥石上蘸水加细砂研磨或用兽皮蘸水加砂打磨,制成光滑圆润、光彩照人的玉器。


到目前为止,没有出土过红山的制玉工具也没有发现过红山制玉的文字记载,因此红山古人用的究竟是什么工具,猜想众多,下面一一列举一下:

1、金属旋转砣具
2、玛瑙旋转砣具。
3、手持玛瑙片状工具。
4、旋转木轮、水、解玉砂。
5、旋转陶轮、水、解玉砂。
6、手持木片货竹片、水、解玉砂。
7、手持陶片、水、解玉砂。
8、解玉砂加树胶压成砂轮,做成类似现在的切割锯。
9、解玉砂加树胶涂在木轮上,做成木芯砂轮。
10、解玉砂加树胶涂在陶轮上,做成陶芯砂轮。
11、解玉砂和粘土混合后烧制成陶土混合砂轮。

究竟红山先人用什么工具制玉呢?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