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剖——学习中常用的多角度思考法

 北舟01 2016-08-08

一个事物换个角度观察或者认知,所得是不一样的;一件问题,换个角度去分析,往往结果不一样;一个知识,换个思维去认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深度解剖——学习中常用的多角度思考法比如:

正弦:直角三角形对边与斜边的比。前提:RT△,正弦=对边/斜边。但是了解的也仅仅是这个知识点罢了,其他的知识点还需要老师的讲解。但是如果自己有多角度思考的能力,那么就这一点知识点,可以讲所有锐角三角形函数的知识点全部串联起来:

从边比角度去分析:对边/斜边是正弦,邻边/斜边呢?对边/邻边呢?邻边/对边呢?这样就有正弦想到了余弦、正切和余切。四种边比之间的关系:正切=正弦/余弦;余切=余弦/正弦

从常量去分析:勾股定理是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内,余弦和正弦的平方和等于1;正切和余切的积等于1。

特殊三角形:30°/60°角;45°角的正切、余切、正弦、余弦的值分别是多少。

从函数去分析:RT△中的锐角越大,正弦值越大,余弦值越小但是都在0~1范围内;正切值越大,余切值越小;正余弦的和>1。

从应用角度分析:够不到的高度测量,跨不过的远读测量可以用这种方法。而形成的俯视仰视和方向角度表述就自然产生。

因为思考角度不同,就产生了知识由点及面的串联。而在考察中,也无非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些看似很难,但是又很简单。简单在知识的理解,难在知识的关系梳理。

如何在学习上,让自己学会用多角度的思维去思考知识的多种应用:

1.多角度意味着多角色

我曾经跟学生分享过:你要以学生的姿态去学习知识,然后以老师的姿态去应用知识。就知识的掌握而言,你和老师的根本的区别,不是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成绩比你好,老师的智商比你高。而是老师在应用知识的时候,用的是学习金字塔最高层次的——教授他人。所以老师的知识把控度,要比学生高。

不一样的角色对待同一个知识,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深度和不一样的理解角度。我们鼓励学生成为小老师,自己对自己讲,自己对家长讲,如果对自己能讲清楚,对家长能讲清楚,那么这个知识自己不就理清楚了么。

2.阶段不同,收获不同

同一个知识(一道题),在自己的不同阶段,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比如:鸡兔同笼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是一个绕数字的难题;但是到了初中阶段就是非常简单的方程组问题。

一道题结果或许唯一,但是解法不然。为什么要建议学生要有自己的好题和错题,不仅仅是因为可以经常拿出来复习。还有自己不同阶段去翻阅这些题目,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同一道题,自己基础薄弱的时候看这道题觉得很难;自己基础牢靠的时候看这道题就简单了很多;自己基础做到完全驾驭的时候看着道题,不仅能一题多解,还能基于这道题,自己重新出题。

3.建立知识的网状联系

在复习阶段,尤其是初三或者高三的总复习阶段,一般的学校会有3轮复习,有的学校4轮5轮也是有的。但是每一轮的复习,角度是不一样的。不仅仅可以按照教材复习,也可以按照专题复习,还可以按照知识相似度复习,按照知识应用综合点复习……

其实这就建立了章节知识之间的网状联系,学生不仅仅要听老师讲,还要自己去观察,自己尽可能的发掘一些。

知识的联系,最宝贵的不是联系之后的结果,而是为什么这样联系的思考。

很多学生会买一些学习辅材,辅材里都将知识给学生总结得好好的。而学生就认为既然有总结了,就没必要自己去做。最终的结果呢?只有少得可怜的学生能够有毅力将里面的知识掌握住。而其中付出的艰辛,是大多数学生望而却步的。

知识的网状联系,功夫下在平时,依靠点点滴滴的认知积累,如蜘蛛吐丝,这样的发现过程是充满乐趣。

4.调整心态

同样一个观点,心态不一样,对观点的看法就不一样。比如:最近,小赵老师从网上买了一个移动空调,在购买之前,心里想的满满的都是买这个东西的好处,当买回来之后,享受了几天的凉爽后,就会发现怎么看都不爽,满满的缺点。比如:不能整体降温,拉个排气扇出来难看…..这种拥有之前的积极观和拥有之后的消极观,对比是非常明显的。

于是乎,我做了一下心态调整,老妈在厨房烧菜没有空调,把这个给老妈用,老妈说这玩意儿不错。

自己晚上看书的时候,可以对着吹吹,就不需要立式空调,既省电,又降暑。于是原先的那种喜爱感又回来了。

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前后三番五次只不过是因为心态变了,影响了自己对这个东西的评价。

学习也同样如此,自己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学习,再苦自己也能坚持;但是如果自己用消极的心态去看待学习,再轻松,也觉得很辛苦。

随着自己在互联网上分享了一些心得,也慢慢学会了别人的评价按照三分论:①有理反对,借鉴;②无理反对,无视;③赞赏,提供动力。

同样的事情,自己换个心态去理解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如果过分关注负面的,除了质疑自己,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其他收获。但是如果用积极的心态,则不仅让自己有所收获,还能让自己有提高的动力。

总结

我们总在说,学习要灵活,不能呆板,不要读死书。怎么样算是灵活?其实就是用多角度去思考所学知识,让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变得立体化。

文章为原创,观点的提出角度是对学习深层次的剖析。 更多学习方法深度剖析的细节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语音辅助,关注“福聿学习之道辅导” 公众平台(微信平台号:tianji_365)找到对应文章即可,如有疑惑或者经验交流,加微信juece365交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