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文精神之起源

 优雅a 2016-08-08

中国人文精神之起源

时间:2013-05-15 17:30来源:君毅学园 作者:唐君毅 
中同人文精神之发展的第一阶段,乃孔子以前之一时期;此时期我们可称之为中国人文精神表现于具体文化之时期。在此时期中,严格说并没有多少人文思想。但是中国文化之根源形态,即在此时期中确定。
  中同人文精神之发展的第一阶段,乃孔子以前之一时期;此时期我们可称之为中国人文精神表现于具体文化之时期。在此时期中,严格说并没有多少人文思想。但是中国文化之根源形态,即在此时期中确定。此形态即为人文中心的中国后来之人文思想,亦多孕育于此时期之中国人之心灵中。此所谓人文中心,不是说此时期人之宗教性信仰不浓,亦不是说此时期之人对于自然不重视。重要者在对宗教性的大帝与对自然物之态度。这只要与当时印度。希腊文化情形一比,便完全明白。人对自然物,简单说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利用厚生的态度。一种是加以欣赏或以之表现人之情感德性之审美的艺术态度。一种是视之为客观所对,而对之惊奇,求加以了解的态度。只有第三种态度,可产生纯粹的客观的自然思想。而此则是希腊之科学与自然哲学之所自始。这个态度所生之思想是直倾向自然,而初是趋于忘掉人自己的。据说希腊之第一个科学家兼哲学家泰利士,曾仰观天象而掉落井里。又说有一哲学家看了天上太阳,于是想道:如果他能到太阳中去,而知太阳之构造,虽葬身烈焰,亦所不惜。这才是真倾向于对非人文的自然的思想,而不惜姑忘掉人自己的精神态度。这种态度,正是中国古代人所缺乏的。中国古代人对物只偏在利用厚生的态度与审美的艺术态度。中的古人主要是依此二态度,成就其文物之发明与礼乐生活。中国古代的圣人,如伏羲、神农、尧、舜,皆兼被视为文物之发明者,人伦政制之订立者。以文物或利用厚生的工具之发明及制造之多而精巧上说,在二百年前,中国实超过于西方。但这却不能证明,中国文化原是重自然思想富于科学精神的。这是我不能同意一些朋友的意见的。因为真正的自然思想或纯科学精神,是应为了解自然而了解自然,为求真而求真的,此即希腊哲人之所以看不起技术工作,亚基米特之羞于记述其所发明之器物。反之,中国古代之重文物或利用厚生之工具之发明,却可证其缺乏纯粹的自然思想、客观的科学精神。中国古人发明文物或利用厚生之工具,当然亦要对自然用思想。但对其所成之器物,则只视为供人之求生存于自然之用,与成就礼乐与生活之用者。则此思想,根本是人文中心的,而隶属于人文思想之下。

  其次,中国古代人对上帝、天、鬼神之信仰亦非不笃。“文王陵降,在帝左右”,即人死后可与上帝同在之思想。但是如印度宗教家之思及人死后之有无尽的轮回,而产生种种如何解脱之思想,明是中国古人所未有。如希伯来人由视上帝有其不可测之独立意志,而生之寅畏,如西方中古神学家,对上帝本身属性、内向动作、外向动作等之讨论,中国古人亦是不了解的。总而言之,即纯视一死后之世界或神界为一独立自存之对象,而对之加以思索之超人文思想,是中国古人之所缺乏。同时,觉人生如幻而不实在之感、在神前充满罪孽之感,亦中国古人所缺。由此而专为神人之媒的僧侣巫觋之地位,亦较不重要。中国古代帝王之直接祀天,而上承天命以施政,以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意”见于“民意”之思想,天之降命于人,视人所修德而定之思想,即使“天”、“君”、“民”与“人之德性”,四观念相融摄而难分。亦即使中国古人之宗教意识、政治意识、道德意识,相容摄而难分。中国古代之宗教思想,亦即隶属于一整体之人文思想中,不能自成一超人文之思想领域。

  我们了解中国古代之缺乏对非人文之纯自然的思想,对超人文之死后世界及神界之思想,便知中国文化乃是一在本源上即是人文中心的文化。此文化之具体形成,应当在周。古人说“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因至周而后有礼乐之盛。古代圣人之创制器物。大禹之平水土,表示中国人之先求生存于地上,能制御万物。此中器物之价值,多在实用的方面。在周代有礼乐之盛后,实用器物乃益化为礼器乐器,物之音声颜色,亦益成表现人之情意、德性之具,而后器物之世界,乃益有其审美的艺术的人文意义。夏殷之较重扭鬼神,表示中国人之先求与神灵协调。此时之礼乐,当主要是和神人之礼乐。至周而后礼乐之意义,更重在通伦理,成就人与人间之秩序与和谐。故文之观念之自觉,亦当始于周。文王之谥为文王,与后来公羊家之说“人统之正,托始文王”、《礼记》之说“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也”、《易传》之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大下”,都当是指周代礼乐之盛所表现之人文中心的精神。

  我们方才所引之几句话,都是春秋以后人才自觉的说出的。毕竟春秋以前的人,对其所生息之周代文化中之人文精神,究竟自觉至何程度,颇难说。大约在的周之封建贵族的礼乐之火化,是一生命力极健康充盛而文雅有度的文化。这时人之精神或内心的德性,即直接表现于其义化牛活中。因而自觉反省的思想,亦不需要很多。我现在只引《国语·周语》小一段话,以为此种人文精神之说明。

  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

  此段话之将人之一切德性如敬等,视为属于礼文,并与天等事物连贯而说,正是一种“人内心德性,直接表现于文化生活的精神”之一种最好的说明。这一段话中的思想发生的时间,虽仍不能十分确定,但是我相信,用以说成周盛世之人文精神,当是最切合的。(节选)
(责任编辑:耕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