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忻州市大多数州县名确定于隋朝

 黑老赵 2016-08-08

忻州市大多数州县名确定于隋朝

忻州市

秀容在线(彭图) · 2016-07-16 05:17

忻州市大多数州县名确定于隋朝

       
      隋文帝杨坚(541~604年)篡周自立后,立刻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当时的隋朝,北有突厥,南有陈与后梁。

       从开皇二年(582)到开皇四年(584),杨坚利用突厥内部矛盾,远交近攻,离弱合强,胡萝卜加大棒打败突厥,迫使其内附称藩,誓愿“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开皇元年(581)三月,杨坚派大将贺若弼、韩擒虎分任吴州和庐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扬州)、庐江(今合肥),作灭陈准备。

开皇七年九月(587年),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开皇八年(588年),杨坚开始攻陈,以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出永安,共五十一万八千大军,三路大军伐陈。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灭亡。

       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自西晋永嘉之乱以来,中国分裂长达280年之久,至此隋文帝再造统一之局。到隋炀帝大业五年时,“天下凡有郡190,县1255,户890万有奇。东西9300里,南北14815里。”

       隋文帝不仅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而且在政治制度上也有许多重大改革,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选官制度;他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并影响后世基本立法的律法《开皇律》……,而他在开皇三年以来推行的州县制则基本奠定了忻州市所辖县市一直延续至今的县域范围与名称。

       下面,即就《隋书·地理志》 所载分析:

       隋文帝时,在今忻州市设两州:忻州、肆州;隋炀帝时改置两郡:楼烦郡、雁门郡。

       楼烦郡:大业四年置,治伏戎城(在今宁武县宁化附近)。统县三:静乐、临泉、秀容。辖境相当今忻州市忻府区、定襄、静乐、岢岚、保德、河曲、五寨、宁武分水岭以南及太原市娄烦县、离石市岚县、兴县。

       静乐:“旧曰岢岚。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大业四年改焉。”静乐县在西汉为太原郡汾阳县地(汉汾阳县地域相当于今静乐、岢岚、宁武分水岭以南、保德、河曲以及娄烦、岚县、兴县);东汉县废,为南匈奴所居。东汉末建安年间到三国、晋时为新兴郡九原县地。北魏先后为肆州秀容郡秀容县、肆卢县地。北齐改岢岚(辖境相当于今静乐、岢岚、岚县、娄烦、宁武分水岭以南),隋文帝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县,隋炀帝大业四年又改为静乐。静乐之名从隋一直到今。

       临泉:后齐置,曰蔚汾。大业四年改焉。即今离石市兴县。

       秀容:西汉时与今定襄为太原郡阳曲县,县治在今定襄;东汉末为新兴郡九原县;北魏于此置肆州秀容郡及秀容县,后齐又置平寇县。后周肆州徙雁门。开皇初置新兴郡、铜川县。郡寻废。开皇十年废平寇县。开皇十八年以新兴郡改置忻州,大业初州废,又废铜川。以秀容县属楼烦郡。(唐高祖武德元年复改忻州,忻州之名从此一直延续至今。)

       保德、河曲、五寨当时亦属楼烦郡地。神池、偏关为马邑郡善阳县地。

       雁门郡:隋炀帝大业初置,郡治雁门(即今代县城),统五县:雁门、繁峙、崞、五台、灵丘。辖境相当今代县、原平、繁峙、五台及大同市灵丘县。

       雁门:西汉为太原郡广武县,东汉到北魏一直是雁门郡广武县。东汉建武年间曾于此筑雁门郡郡城上馆城。三国、晋仍为雁门郡广武县。北魏为肆州雁门郡广武县,辖境包括今繁峙县。北周迁肆州于此。隋文帝开皇初废雁门郡,开皇十八年改广武县为雁门县。(唐高祖武德元年,置代州总管,管代、忻、蔚三州。代州领雁门、繁畤、崞、五台四县。元朝省雁门县)。

       繁畤: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属赵,称葰人。秦属代郡。西汉置卤城县属代郡;又置霍人县,属太原郡。新莽改卤城为鲁城,东汉复旧,霍人县废入卤城县,改属雁门郡,建安中废。晋复置霍人县,属雁门郡,永嘉年间废。北魏侨置繁峙县于石城县境,繁峙县故治在原平县南板寺村。东魏在境内置武州,筑城。北齐改武州为北灵州,寻废。隋开皇十八年(598)于霍人县武州故治置繁峙县,初属肆州,后改属雁门郡。

       崞:秦时,属太原郡。 西汉置原平县,属太原郡,东汉属雁门郡。建安十五年境内移置云中县(在今楼板寨),属新兴郡。建安十八年复原平县,属雁门郡。三国时仍为原平县属雁门郡。西晋时永嘉4年(310),并州刺史刘琨“迁马邑、阴馆、楼烦、繁峙、崞五县之民于径南,更立城邑。”境内建楼烦城(在今大阳村)、崞城(今崞阳镇)、阴馆城。原平北迁于今县境北部,南部为新兴郡云中县地。北魏永兴二年(410)置石城县,隶属肆州秀容郡。始光三年(426)于红池村置敷城郡。东魏天平二年(535)置繁峙郡,辖繁峙县、崞山县,侨置于县境内,繁峙郡、县故治在今市区南9千米板寺村,崞山县寄治石城(今崞阳镇),石城遂又称崞山城。又于境内侨置恒州于云中故城(今楼坂寨),不久废恒州。武定四年(547)于石城县置廓州,领广安、永定、建安三郡,俱寄治崞山城内。北齐时废原平、楼烦、敷城3县及永定、建安、广安3郡,改廓州为北显州,故治在今崞阳镇。北周时繁峙郡、县及北显州俱废。北周又复石城县,属并州总管府。隋开皇十年(590)废石城县,平寇县自今定襄县境徙治崞阳镇,属肆州。大业二年(606)改平寇县为崞县。1958后始改崞县为原平县。

       五台:西汉置虑虒县,属太原郡。三国时属魏国,隶太原郡,为匈奴北部帅所居。西晋时属新兴郡,未置县。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复置县,改名“驴夷”,属肆州永安郡。北齐改属雁门郡。北周因之。隋大业三年 (607年)改名五台县,因境内有五台山而得名,仍属雁门郡。

       灵丘:北魏置灵丘郡,后齐省莎泉县入焉。后周置蔚州,又立大昌县。开皇初郡废,县并入焉。大业初州废。

       从以上分析可知,今忻州市东部县份基本在隋代奠定了今天的规模,其中忻州、静乐、崞县、五台、代县等县名皆为隋代所确定。

       杨坚在位23年,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开创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杨坚于604年病逝于大宝殿,终年64岁,葬于泰陵。

       杨坚去世后,太子杨广即位。杨广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八年冬,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封太尉。开皇二十年(600年),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文帝病逝于仁寿宫大宝殿,太子广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业。杨广即皇帝位,假造文帝遗诏缢杀前太子杨勇。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炀帝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此后不久,炀帝听从云定兴建议毒死杨勇诸子,翦除了对帝位的威胁。


秀容在线(gh_4eba8a6ccc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