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抢购万科有了一个危险的隐喻

 树悲风 2016-08-08

上周的最后两天,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主流舆情,许家印和恒大杀入万科争夺战无疑是惟一的热点。一位万科的内部人笑称,再来两家,中房协的会,就可以直接在万科开了,因为房协的主要会员,都成了万科的股东。


过了一个周末,攸克君想从另外一个视角说说这件事。因为抢夺万科股权里面慢慢有了一个危险的隐喻,这件事,比万科姓什么大得多。


有两个基本情况需要提前了解,第一,万科股票的信用,基本上等同于国家开发银行的债券;第二,十年期国债的承销招标利率已经低到了2.74%,但是还是引发了承销机构的暴抢,如果按照这个招标利率,刨除银行间市场的成本,年化收益还不到千分之五,但就这样,承销商还是打破头。


这两件事和许博士杀入万科战局有什么关系?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现在的资金市场,就是债券当股票炒,股票当债券买。许博士杀入万科战局,抢下的万科股权,且不论日后干嘛,如果从万科股票信用约等于国开债的角度看,恒大实际在低位进行了一次避险性质的投资。资金市场都知道买国开债不赔钱,所以,买万科股票,长期看至少不赔钱。


再来看十年期国债,这个债券在资金市场上,基本等同于无风险,但收益极低,这样还疯抢,只能说资金避险的冲动极强。不仅十年期国债,上周“16株国投”---一个城投债---居然获得了超百倍的认购,这事儿在债券市场上,就相当于股市里的涨停。


抢抢抢,抢万科,抢债券,资金避险的需求已经昭示一个危险的隐喻,就是对未来流动性的担忧。简单说,就是大家都预期流动性会大幅度增加,必须持有资产避险,但对于经济局势的不确定性预期,又使资金极力规避高风险的资产,继而转向低风险的资产避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恐慌。


目前,中国内陆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Roe只有6.3%,非上市公司更低。这意味着,可供避险的低风险资产,少之又少,就那么几个。比如,万科的Roe远在平均线之上,再比如,十年期的国债,违约可能性为零。所以,资金只能把这些有限的避险资产搞成稀缺资源,从而造就了股票当债券买,债券当股票炒的盛景。


从纯财务投资的角度看,恒大短时期内不会卖掉万科股票,甚至还会增持。因为卖了也没什么安全的资产可以买,多拿点万科,且不说别的,资产安全。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个信号,债市利率水平下降,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但企业的负债率不降反升,只有一个解释,因为更多低利率的资金,被用于借新还旧,就是用新借来的便宜的钱,还过去借的利息比较贵的债,这个冠冕堂皇的说法,叫做调整债务结构,看看,多少房地产企业到今年年底,都会提到这个词。


这意味着,企业没有扩大再生产的意愿,证明了经济局面比较差。金融本来是配置资源的工具,但,配置的一个主要方向又没有了。再加上流动性宽松的预期,资金无处可去,自然会来抢购安全的避险资产,从而造成了今天割裂式资产荒的局面。


所以,万科会被抢,民生银行会被抢,国债会被抢,接下来所有安全的资产都会被抢。这也是一二线城市地王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么下去,北上广深的土地还会被疯抢,因为相比未来的流动性陷阱,特大城市的土地和房地产,也具有了避险性资产的属性。


这就是万科争夺战最近一个重大的隐喻所在,房地产向来都是宏观经济的镜子,现在,连万科也成了镜子,这该是谁的荣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