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思雨 | 你体验过福流吗?

 七个汉字的昵称 2016-08-09


哲思雨系列之七

你体验过福流吗?

朱晓宇

哲学园特约作者

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既是乐趣也是挑战,因为它们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感,却使欲望愈演愈烈,如果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则会令生活苦不堪言。释迦牟尼曾经说过,沉溺于感官享受的人,就像被刀刃上的蜂蜜所吸引的孩子,为了一点点快感,不惜割伤舌头;也像麻风病人,为了止痒而把病腿放到火上烧,痒的感觉虽然暂时减轻了,腿却被烧伤,加剧了原来的痛苦。

其实,吃喝玩乐和一掷千金的生活既不是人生唯一的享受,也不是最好的享受。如果将其当做人生最高理想,则不免浪费宝贵光阴,错过享受更好的乐趣的机会。那么,什么是更好的乐趣呢?其中之一,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传世之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论述的人生之乐。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是完满幸福的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最好的快乐并不是感官享受,而是具有美德的人在从事他们所擅长的活动时所体验到的快乐。亚里士多德对“美德”的定义十分宽泛,不仅指道德方面的高尚,还包括智力、个人修养、甚至技能方面的杰出和优秀的品质。他认为,快乐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与某项活动相伴随,而且没有好坏之分,其价值取决于它所伴随的活动。与美德相关的活动所产生的快乐健康有益,反之则害人害己。

刺激大脑快感中枢所产生的快乐和从事与美德相关的活动所产生的快乐是完全不同的。有益的快乐必须是创造性活动的副产品,而不可能是目标本身。制作食物和享用食物是健康有益的活动,快乐自然而然相伴而生;但如果把吃的快乐当作目标的话,就很容易养成贪吃的习惯,并且导致肥胖症。用劳动和技能换取金钱也令人感到快乐;但如果把赚钱当作目的,则必定会不断遭受匮乏感的折磨。同样,恋爱的乐趣伴随着相爱的过程而产生,但如果为了反复体验这种快乐而恋爱成瘾的话,那么就会像欧兹老鼠一样,本末倒置,生活失控。(“欧兹老鼠”详情请见《哲思雨系列之四:你为什么留不住快乐?》点击蓝字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奇科森特米海依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发现,人在从事具有高度创造性和适当挑战性的活动时,会体验到无与伦比的陶醉感。艺术家常常忘记饥饿和疲劳,全副身心扑在作品上,而一旦完成了创作,就对作品失去了兴趣。显然,令他们着迷的是艺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他们说创作时就像被水流载着往前走,那是一种行云流水般妙不可言的感觉。奇科森特米海依把这种体验称为“福流”(flow)。


如果你喜欢滑雪,那么应该有过福流的体验。当你从山顶风驰电掣而下,熟练地调整身体平衡,越过急坡缓坡、拐过大弯小弯时,每一个动作好像既在你的掌控之中,又仿佛是完全自然而然地发生。这时,你的技能发挥到极致,正好能够迎接雪道的每一个小小的挑战。你感到自己和蓝天雪山融为一体,无与伦比的快乐与祥和之感弥漫全身、令你陶醉。时间似乎凝固了,只剩下耳畔的风声和两侧掠过的树林,脚下的绵绵白雪承载着你不断向前。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在《庖丁解牛》中描述了一则与福流体验十分相似的例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在宰牛的时候,手、肩、脚、膝所触碰之处,全部“哗哗”作响,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和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庖丁解牛的技艺是如此娴熟,他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也就是说,他不需要用眼睛看,只用精神和牛接触就可以了。这大概就是行云流水般的福流状态吧。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全身心地做某件事的时候,无论是写作、打球、种花,还是与知心好友深入交谈,亦或是上班时完成一项工作,都有可能体验到令人陶醉的福流。这时候,你专注于发挥自己的技能,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我,完全沉浸在每一个当下。


奇科森特米海依发现人们最喜欢做两类事情:一类是感官享受,但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一旦得到满足就无需更多,过量反而会令人作呕;另一类就是让人享受福流体验的活动。做这些事情的乐趣比感官享受还要多,你需要全神贯注,但并不感到吃力,只要跟着感觉走就可以了。每一个小小的挑战来临,你都能从容应对,并获得积极反馈,从而不断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那么,福流和感官享受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福流有持久性。福流是伴随创造性活动而产生的高度兴奋状态,令人感到快乐和满足,这种乐趣不仅持久而且反复加强。与此相反,感官享受不是生活的稳定状态,而是状态的转换过程,因此注定是短暂的。(详情请见《哲思雨系列之四:你为什么留不住快乐?》直接点击蓝字阅读)

第二,福流是积极的。福流体验是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意味着个体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活动并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保持这个活动的挑战性与自己的技能之间的平衡是创造福流体验的关键。难度太大的活动会让人产生紧张感和失败感,毫无乐趣可言;而太容易的活动,又会令人觉得平淡无聊。就像下棋的时候,对手太强或者太弱都不理想,只有棋逢对手,才会感到乐趣无穷。福流是紧张刺激和平淡无聊之间的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为了保持福流体验,我们有时候需要寻找难度更高的活动,有时候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福流能够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沉溺于感官享受却只能让人被动地接受外界越来越强的刺激,无需使用任何能力或才华,最终沦为空虚无聊、深陷痛苦的瘾君子。

第三,福流具有过程性。为了获得福流体验,我们必须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当下,享受创造的过程,而结果只是副产品。然而,对感官享受和物质财富的迷恋却是对结果的追求,因而无法摆脱享乐适应性的影响,必定陷入空虚和失落。

第四,福流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福流体验引导我们积极投入到各种各样的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中,促使我们不断进取。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勇气面对困难,有能力控制局面,并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这些经历帮助我们提高自信心和实现自我价值,使生活变得丰富、充实而有意义。而感官享受则是建立在身体的不适与匮乏的基础上的,它不是积极和充盈的,而是消极和索取的;它是动物的本能反应,与个人的才能和价值毫无关系。

从事自己擅长和热爱的工作会让人源源不断地获得福流体验。笔者有位朋友在一所大学任逻辑学教授,他说:“每天早晨醒来,我都惊讶于自己如此幸运。我太喜欢逻辑学了,不管怎样我这辈子都要研究逻辑。只是不敢相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会有人付给我钱!”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大致分为三种。如果把工作看成饭碗,那么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做的事情,因此赚钱是工作的目的;如果把工作当成事业,那么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名誉地位,实现雄心壮志和自我价值;工作也可以是一种使命,视工作为使命的人,无论是中了头彩还是永无被他人承认的可能,都会义无反顾地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因为对他而言,工作既不是赚钱的手段也不是成功的途径,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渴望,是生命的一部分,名誉、财富等外在因素与完成自己此生的使命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福流体验最初来源于兴趣,经过多年的技能研习与实践,逐步强化和深入,渐渐转化为个体与外界之间的重要联系。它使人生丰盈厚重、充满创造的激情,是被动的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所无法比拟的人生感受。这种神奇的体验,你拥有过吗?
哲思雨系列回顾

你为什么渴望多样化的性伴侣?(1)

为什么男人都想做唐璜?(2)

一夫一妻制符合人性吗?(3)

你为什么留不住快乐?(4)

你的幸福感由什么决定?(5)

钱能买到幸福吗?(6)

原创稿件
欢迎个人转载

机构或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小编

zhexueyuan2013@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