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大家谈7

 【漏痕斋】 2016-08-09
第一次写成联---联出我心

     我看中了慕容泊尔,于是我缠住他,要认他做师傅,他咬死了不答应,我也是个烂脾气,咬死了要跟他学,他无奈丢给我一套自己搜集的清联,让我看去,那是我得到的第一本对联书,我看得很投入,那些句子,就似长了脚一样的钻到我心里,我很清楚的记得第一成联,应该是8月吧,或者9月初,我学对联半年的时候,一个晚上,我看了那本清联,扔到一边,一种很想说什么的感觉,纠缠着我,摆脱不了,最想说的,是我网络中结识的一些朋友,以及朋友们的故事,那些故事,我曾经用我的感情投入的听过、看过、体验过,那种想诉说的感觉,就是以后我写对联时候有的感觉,第一个成联很顺利,没怎么修改,我常常回想起它。

◎无言

叹昨是今非,萍水相逢,谁还有泪;
任梅开雁去,蒲团静坐,我自无言。

    这是绝对意义上的处女作,同时写的还有两个,都不及这一个,是自然的从心里出来的声音,第二天,我忐忑不安的把它们发给慕容,慕容给了我肯定而且评价很好,当时没很兴奋,事实上,慕容的一直给我的夸奖,让我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如果没有这些鼓励,恐怕我会走得更漫长和辛苦,也许会放弃,因此,我知道,慕容是个好老师,是个很有点傲气的才子。 

第一次宣言---我不放弃

     有了第一次写成联的经验,我喜欢上成联了,那个时候,也认识了另外一个师傅,大笨钟,和慕容比,大笨是传统、憨厚型的人,我跟他学了一个来月,中间,我用张秋的马甲在学堂继续学习,也不断的写,大笨要求我每天对句至少10个,不好的,不算,寄萍居私塾也开学了,道人给我的入学对句的评语大概是,颇有文学性、可读性,用字灵活不拘泥,是个有前途的联手。我一边和道人学,一边和大笨学,有了成联,就交给慕容,对付三个老师,尤其是大笨,有点费劲,其间,也做了道人的私塾基础班老师,忙是忙,很充实,能学到很多东西,也就是那个时候,去了中国楹联论坛原创版做版主,写的成联多了,我天性中有点性灵的东西开始逐渐暴露了,大笨老师希望我能学有所成,给了我很大希望,他是比较传统派的,喜欢沉稳、大气的对联,我从他哪里学到了一些传统的东西。
     大笨老师因为工作的原因,开始没上网了,我一有句子,不管好坏,就会等到慕容上线,马上发给他,他很多时间就给我先占了,慕容耐心很好,也很懂点教育心理学,给我的表扬远远多余批评,慕容曾经说“我的马屁造就了试剑和木兰”,想到这里,就不觉想笑,我的成绩,可是慕容的马屁堆积出来的啊,嘻嘻。
     慕容还有一个长处,他从来不管我写啥,没有低级趣味一说,完全符合王国维先生说的,意境无高低贵贱,只有大小。也不管我写成啥样子,后来读《人间词话》,静安先生的“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看来,慕容也是王国维先生的追随者,任我怎么张扬,他只教我技巧,也开始有人不大喜欢我的风格了,开始很看重这些,心里很难受,慕容差不多也是我发牢骚的对象,可是,我喜欢对联,也喜欢用他表达我的心声,我一方面在乎人家的评语,一方面不想放弃,于是过了很痛苦的一段时间,但是,无论怎样,我不放弃,只要不放
弃,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个体会,多看书,能找到的,都看,文学评论、诗词、历史、文学史、美学、语言学、大散文、民间文学、哲学、宗教……写对联,这些都能用上,推荐一个系列的书,叶迦莹的“嘉陵论诗(词、元曲)”,还有李元洛的“唐诗(宋词、元曲)之旅”、大学中文系用的“古代汉语”教材、吴恭亨的“对联话”……都是写对联比较用的着的。


新千字文--楹联篇
(大道不空)  

国粹楹联,文苑流芳。源于五代,兴于盛唐。联分上下,可短可长。格律分明,音韵铿锵。
学联之道,先练基础。六大要素,各自精熟。先明字数,上下相符。再讲词性,前后同途。 
内容相关,或正或反。结构相称,变化万般。节奏相应,有断有连。平仄相谐,格律规范。 
首贵立意,可雅可俗。天然成就,挥洒自如。言心写景,信笔而书。说情道理,令人信服。 
联之二道,贵在推敲。精简文字,句式短小。细细琢磨,面面俱到。深入思考,境界方高。 
再重品评,练笔怡情。取长补短,格调分明。博纳百川,学无止境。推敲应细,勤练不停。 
联贵变化,博采众家。苦学有道,摒弃浮夸。风格不定,各自得法。但求尽美,白玉无暇。 
联如诗韵,余味无穷。结句应缓,似有唐风。静如皓月,动似游龙。层层递进,更显清空。 
佳联似画,重在渲染。风骨突出,笔触流转。浓淡结合,虚实各半。铺垫衬托,韵味无限。 
若求进步,时常反复。推敲万般,吟颂不住。学欲知新,当明温故。心态不同,另当有悟。 
笔可言心,当知取舍。喜处对欢,悲时联涩。意境选择,自然即可。粗疏不限,只求适合。 
学联九法,尚重创新。逍遥万里,自在行吟。莫拘前法,当明本心。我辈鸿才,需怀自信。 
联之高下,首看立意。意境为尊,亘古不疑。百般品味,皆应学习。众家文理,十法取一。 
或曰豪放,文显疏狂。长辞骈句,一气成章。谈天论地,联纳沧桑。逍遥不尽,如凤天翔。 
或取空灵,余韵不凝。空山云雨,笼雾成屏。依稀风远,素淡雪晴。长天万里,尽化无形。 
三曰寒涩,悲苦难遏。嗟叹世情,怅惘随歌。文笔凄楚,音韵曲折。哀而不伤,自成风格。 
四则闲逸,山水托寄。情系于笔,飘摇不息。学此联风,贵在选词。平直自然,浑然一体。 
五为悠远,余韵无边。清新飘逸,自在成联。恰似云浮,又如鹤远。其鸣不定,声传九天。 
六归清秀,女儿婉柔。笔调清幽,如丝如绸。连绵不断,借景抒愁。细节描写,文法自修。 
七云柔媚,花间遗风。选词华丽,用典无穷。格律精求,另僻其踪。春愁秋醉,叶碧花红。 
八乃说教,平铺白描。重在内容,引人思考。常引俗谚,无须细敲。平仄放宽,不求机巧。 
九曰佛联,论道参禅。句意隐晦,重在非凡。用词凝练,典故常嵌。说理论事,故弄虚玄。 
十为谐趣,文笔活泼。行文幽默,言语超脱。时有俗口,笑料诸多。不宜乱对,也应琢磨。 
文理文法,联道联风。万变虽异,不离其宗。行文当慎,下笔如风。分寸尺度,尽入心中。 
联非难也,应悟情真。对虽易也,难掌精深。师傅领路,习在个人。勤思勤练,皆看自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