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成为一个拥有强大自我知识体系的大牛?

 易良义 2016-08-09

By Sue

轻松冥想(wechat:easymx)微课之《采铜:如何建立深度知识系统》课后感悟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保证有一百个人想知道答案。事实上这也是我选择听采铜老师这节微课的原因。每个人都渴望快一点,比别人早一点登上大牛的殿堂。从前我看潇洒姐王潇的书,她说要想跟别人不一样,就是你得去做别人不一定会做的事儿。这节微课下来,算是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采铜老师会成为我们眼中“厉害的人”。

A.设立强目标,以“主旨问题”指导信息收集

只要是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主题挂钩的内容,百分之一百会提到设立目标的重要性,而采铜老师提出以一个“主旨问题”来作为风向标,其实质就是给自己设立一个信息收集“目标”。

信息爆炸的事实令人头疼,但有时“茫茫人海中你一眼就发现的TA”靠的是一双“我就是要发现TA”的慧眼,带着“主旨问题”进行扫射,与之关联的内容自然就会像字体加粗一样跳入视线中,而根据二八法则来说,一堆信息中真正对你有益的,也就加粗的这20%。

既然主旨问题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找到它呢?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些长期困扰且看上去复杂难解的问题,甚至有时候潜意识也会不断地提示我们去收集类似的信息。举个例子来说,大部分的姑娘都有“到底怎么吃才能又瘦又健康呢?”的困惑,这使得她们一旦在微博或微信上看到以“低脂”“健身”等关键词出现的文章就忍不住点击收藏——事实这(应该)算是以主旨问题收集信息的一种表现,但是为什么我屯集这么多信息,却没有成为大牛,也好像对知识体系建构没有任何帮助呢?

首先,因为“怎么吃才能又瘦又健康”其实是一个囊括范围极大极广的问题,伴随着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很可能还会产生以下问题诸如“什么样的体态算健康?”“怎样定义健康的事物?”“对我来说多瘦是好的?”“体脂率是怎么一回事?”等等横跨南北两极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利用“提问”将自我的主旨问题不断拆解,引导自我进行深度的挖掘和理解,是回答主旨问题的一大关键,也是自我的视野和思维得到极大扩展的好时候。

其次,主旨问题的广阔意味着眼光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学科之上。比如为了解答上面的主旨问题,可能会需要来自“健身”“营养学”“心理学”“食品药品学”等等多个领域知识的高度结合,信息的载体可能是文章也可能是纪录片,这就意味着,假如要为主旨问题找到更好的解答,在可能的领域里广泛的收集信息才是正道。

B.放轻松的“随机漫步法”

或许有人要哭了,世上信息千千万,何时才是个头啊?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提到过这么一个观点,

“一开始,你全力以赴;紧接着,你因为竭神费思而倍感焦虑;于是,你放弃努力,想让自己放松和休息一下时,创意却不期而至了。”

——《创意的生成》

假如前期经过了持续的信息收集和思考提问的工作,我们手里其实已经拥有了一个关于“主旨问题”的毛线团,只是找不到头在哪儿,这时候该做的,是随便读上一本书,喝点咖啡甚至冥想一阵,等回过神来时,也许猫已经替你把毛线头挠了出来。

随机漫步的方法,不适合主旨问题的收集,但有时候“临门一脚”,让异质信息介入却不失为一个激发创意的好机会。所以宝贝,别整天死读些《健身必备指南》了,有时候和伙伴开心地出去走走,也许还变瘦变健康了呢?

C.把一本书读出八种意义,就好像读了八本书的“八面受敌法”

手握信息,也有了“灵光一闪”,是不是就足够成为大牛了呢?这时候需要重新思考一下构建自我知识体系的意义——为了和别人不同从而体现自我的独特价值,对吧?但万一别人和你有一样的主旨问题,而两个人收集到的信息也基本相似呢?

这个时候要拼的就是思维能力了,当把一条信息以八个不同的角度解读出来时,无形中就像是拥有了八条信息,所以为了比别人看得更远更深,还要有足够强大的多维信息解读能力和思维发散力。就好比同一个食谱,有人只看到了哪些食物是低脂的,有人只看到在一天中的哪些时段进食最为合理,假如你除此之外还发现某两种食物搭配起来能拥有更好的减脂效果和健康值,那么在回答主旨问题上,就已经比他人多了一个重要的砝码。

但是,多角度解读不等于一次性要解读出几种含义,毕竟一次吃出一种含义就已经够消化了,但是对有价值的信息给予多次、不同角度的解读,将成为你丰富的食物储备,也许哪天就派上用场了呢?

D.实践出真知,几个G也顶不上行动

你会觉得硬盘里存了几十个G健康食谱的的人是大牛吗?还是说你会更欣赏认真实践下厨并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姑娘?

信息之所以有用,是因为被使用,而消化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行动。这个食谱是不是合乎体质?食物之间的搭配真正产生的效果与自己的期待相同吗?如果不同,怎样才是更好的?行动促进反思,反思引导提问,提问转化新的信息来源并引起新的行动,并在重复中逐渐养成习惯形成技能,这才是大牛合理的成长路径。

采铜老师在这里提到了“默会知识”,也就是那些很难说清楚却可以轻易演示的技能,从外显信息转化为默会知识,是将信息真正掌握必不可少的一步。同时,试着将默会知识转为外显知识,将知识分享出去,不仅可以成为KOL,还能将别人的建议囊括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是知识体系拥有了更强的抵御能力。

E.打散再组合,知识体系非一夕可建成

砖石瓦块的材料都已备齐,且经过了反复论证,最需要的便是把他们一一添进“知识体系”大楼里。采铜老师提出了利用EXCEL构建知识索引体系的方法,私以为非常有用,但要坚持下来也不是易事。将小块知识点添补进EXCEL之中,辅以关键词便于日后查找,利用EVERNOTE作为后备的资料储存仓库,每每遇到与主旨问题相契合的材料便整理入体系,并且以一周为划度对已整理好的材料进行总结编排……一时三分热度总是容易,又有多少人能扛下其中漫长的跋涉呢?

大多数时候,人们像凑热闹一样地为许多课程而扎堆,为大把大把的学习资源而感到兴奋,因为想变成不一样的人,所以我们来了,但有多少人能认真听完一整个COURESERA的课程,有多少人在每一次课后把学到的东西知行合一反复练习呢?

不是不可能成为大牛,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大牛,可以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但那只是马拉松终点处的奖杯,“脱颖而出”不过是附加值,真正重要的是内心里是否拥有了“向前一步”的力量。

固然可以欺骗自己足够努力,但最后时光会给你这一切的答案。选定目标,找好方法,反复论证,以及坚持。也许最后你不仅仅是构建知识体系领域的大牛。

You can do everything.

2016.05.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