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贞的奸臣马植:失陷大宋的使者

 雲泉 2016-08-09

如果他精心筹划的韬略能够成功实施,他的爱国抱负就能顺利实现。大宋朝将屹立不倒。历史将为他留有最辉煌的一页。

虽然他离开祖国很多年,但他依然爱着这个国度。这是最饱满而炙热的爱国情怀。他是每一个爱国者都应该学习的楷模。

马植一刻也不曾忘记他的祖国,可最后,祖国给予他的定位,却是以“奸臣”的身份写入历史,这和他那颗热血滚烫的爱国心大相径庭。

他人生最大的闪光点,不在于最后的结果,而在于他提出这个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他时刻为国筹划未来的壮举。

流离在国度之外的普通百姓,从古到今,有谁能像他这样,一心为祖国的振兴矢志不移?

唯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聪明的马植,一切都算好了,唯独没有认真思考清楚的是:祖国已经千疮百孔、毒疮遍布,身躯早已羸弱不堪。难以承受起复兴的梦想。

纠结于心的夙愿

马植人生最耀眼的岁月,是从后半生开始的。

那时候的马植(?-1126),正在辽国生活。虽然他从小就出生在辽国,但他身在北方,却胸怀祖国。一直挂念着自己的祖国——北宋王朝。

久久萦绕在马植心头的伤痕,是早年间北宋王朝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大块土地。这些广袤的大地,被辽国长期侵占。深深地刺痛了马植的心。他觉得,作为大宋的子民,他有责任为祖国出力,讨要回主权属于宋朝的土地,并为此一直准备着、努力着,寻找机会报答祖国。

燕云十六州是五代时期划割给辽国的。那是在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间,河东(今山西)节度使石敬瑭造反,被后唐最后一个皇帝李从珂围困。大军压境之下,造反派头头石敬瑭无奈之下向辽国求援。辽国看到石敬瑭被围困,立刻乘机开出苛刻的条件,说如果辽国帮他打败后唐,就要他将部分土地割让给辽国。求胜心切的石敬瑭哪里还顾得上考虑这么多,随口就答应了辽国的要求。结果,辽国出兵帮助石敬瑭将后唐彻底打败,并扶持石敬瑭当上了皇帝,史称“后晋”。石敬瑭为了报答辽国,做出两项丧权辱国的承诺:一是认辽太宗耶律德光为干爹。这简直是厚颜无耻的行径。因为当时石敬瑭已是47岁,可辽太宗却只有37岁。可石敬瑭为了求得皇帝宝座的安稳,竟然罔顾人伦,心安理得地做着这个鲜廉寡耻的“儿皇帝”。下一步,为了表示当初自己的承诺,石敬瑭将北京、密云、蓟县、顺义、涿州、延庆、易县、怀来、大同、朔县等长城以南的16个州县大片土地,拱手赠送给辽国,从此这些地方沦陷为辽国殖民地。

作为大宋后裔的马植,就出生在这里。虽然衣食无忧,但心里的憋屈一直困扰着他,让他感到无比屈辱。眼看着这么肥沃的土地被少数民族侵占,他自出生以来就一直不甘心地寻找机会,希望能够帮助大宋朝收复失地。收复这块在他胸中珍藏的祖国版图。但作为一介平民百姓,谈何容易。

对于心中有梦的人来说,机会或迟或早,总会出现。而且,马植在中年时期,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当然,宋朝建立后,也曾对这片失地进行过收复努力。先后三次北进伐辽,企图收回燕云十六州,却均遭惨败。为了收复失地,英勇的“杨家将”家族,洒下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战争悲歌。到宋真宗时,打了胜仗的宋朝,却匪夷所思地与辽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两国暂时讲和,但前提条件是辽国继续占领燕云十六州,并且每年宋朝还要向辽国进贡银绢。国之软弱,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处于长城以南的燕云十六州,让辽国可以随时出击进攻中原,毫无阻挡。马植正是看到这种潜在的危险,所以苦苦思索破敌之策。

终于,他等来了宋朝派遣到辽国贺寿的一个使团。他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和盘托出自己思谋已久的救国良策,希望将燕云十六州再次纳入宋朝版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