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t 综合征的治疗
Rett综合征至今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目前主要靠康复与对症处理。左旋肉碱对某些患儿的症状会有所改善。下面介绍与治疗与护理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左旋肉碱
左旋肉碱是为体内的一种载体,可将中长链脂肪酸运输到线粒体内进行燃烧而产生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分布于心肌﹑骨骼肌﹑肝脏中。动物中以羊肉含量最高,其次是牛肉﹑猪肉。牛奶﹑鸡肉﹑鸡蛋中含量均较低,植物含量极微。左旋肉碱作为重要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由于安全性高,已在营养﹑医疗﹑畜牧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90年代国外研究人员进行了Rett综合征的左旋肉碱治疗观察,在服药(100mg/kg/日)8周后,70%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在运动能力﹑眼对眼交流﹑注意力﹑语言﹑精神状态、情绪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副作用不明显,只有少数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尿有异味等。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左旋肉碱对老鼠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国内患儿也进行了左旋肉碱的治疗,部分症状有所改善。但该药并非根本性治疗手段,不可能完全治愈本病。
二、Rett综合征的惊厥与治疗
部分Rett综合征患儿在病程的第II、III期会出现惊厥,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肢体的抽搐、双眼上翻、愣神等。但家长有时会把Rett综合征患儿特有的重复性行为如屏气、过度换气、抽动、扭动、抖动等与惊厥相混淆;有时真正的惊厥又不被认识。长程视频脑电图可以区别哪些是异常的行为,哪些是癫痫发作。Rett综合征患儿多有脑电图异常,表现为慢波背景或阵发性慢节律及痫样放电。有些患儿既有脑电图痫样放电,又有确定的惊厥发作,有些患儿没有惊厥发作,而只有脑电图异常。对于有惊厥发作的患儿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患儿惊厥得到控制。医生会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及脑电图特点来选择抗癫痫药物的。对于无惊厥发作而只有脑电图异常的患儿可暂不用抗癫痫药。
三、便秘
便秘是Rett综合征最常见的胃肠道问题,见于85%左右的Rett综合征患儿。便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不及时处理,会使部分患儿表现出不适、焦虑、咬手,甚至导致粪便阻塞肠道(肠梗阻)。
便秘首先要加以预防,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增加液体及高纤维食品的摄入。进食有软化大便作用的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梨,梅干,杏,南瓜等;限制有可能引起便秘的
食物,如苹果汁,白米,烹调后的胡萝卜等。未加工过的粗粮可以减少便秘,但要同时补充充足的液体。训练患儿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预防便秘非常重要。
如果已经出现便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鼓励患儿每天吃绿色蔬菜和水果。②进食高纤维食品,如面包和谷类,加工过的燕麦片,生的水果和蔬菜,豆类,坚果和爆米花等等,但如果有咀嚼困难则要小心。③增加液体的摄入,如牛奶,果汁等饮料,汤或白开水都可以。④栓剂可偶尔应用,但长期应用通常效果不好。⑤应用泻药,如蓖麻油有时可能有效。⑥灌肠剂对清除肠道内的粪便是有好处的,但不建议常规使用。⑦按摩也可以缓解便秘,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的一部分。
便秘是Rett综合征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便秘的形成经历了很长时间,因此完全缓解也需要一段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坚持长期治疗。
四、睡眠
睡眠异常在Rett综合征患儿中很常见,并且反复出现,有的可能要持续至中年或更晚。为改善患儿的睡眠可采取以下方法:①制定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每天按时睡眠,按时起床,包括周末。②睡觉前不进行剧烈的活动。③鼓励患儿自己单独睡觉。④患儿晚间醒来时,尽量减少对她的干预。⑤药物:有研究显示褪黑素对改善患儿的睡眠效果很好,其他药物还包括盐酸阿米替林、水合氯醛等。
改变患儿的睡眠习惯很难。如果睡眠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不太可能在数周内得到改善。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需要耐心、努力和坚持。
以下是Rett综合征患儿父母提供的一些的建议:白天多锻炼;乘车出去兜风;睡前吃点东西,比如热牛奶,但不要吃糖果。听轻音乐或放松的磁带;洗个热水澡或腹部放一个温水瓶;安静的谈话以使患儿平静下来;睡前舒适的按摩;盖个柔软的毯子,或者脚上穿上柔软的短袜。
至于这些方法哪个有用,对每个孩子可能并不一致,需要针对不同的患儿和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有耐心、细心和毅力。
五、哭喊
哭喊是Rett综合征患儿的一种交流方式,哭喊是有目的的,它可能是生气、悲伤、困惑或疼痛的信号,患儿哭喊时,也许她是想告诉你什么事情,需要仔细观察她的需求,缓解她的痛苦,一定不要认为只是由于她是Rett综合征,她才哭喊。尽量和她进行交流。作为父母还要明确患儿有没有躯体的不适,比如是否有便秘,肠道涨气,有无尿路感染,月经的经前期紧张与经期疼痛等。
六、月经问题
Rett综合征女孩的月经虽然可能要晚些,但到了一定年龄,会出现月经,国外的建议是应用避孕药来调节月经周期,使周期维持在2-3个月一次。有月经周期后要注意经期的卫生,同时要注意月经疼痛可能也会导致情绪等方面的变化。
七、其他
过多的口水和流涎是Rett综合征患儿的常见问题,尤其是那些口腔闭合有困难的孩子。柠檬和香草的味道可能会刺激嘴唇闭合。如果流涎非常严重时,可以服用安坦。还可以咨询耳鼻喉专家,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磨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国外的一些Rett综合征患儿的父母的经验是按摩下颌可以缓解磨牙;用牙科矫形器械也可以取得某些效果;抗焦虑药物有所帮助。还有的父母采取给患儿一些软毛巾之类的东西让她咀嚼。当恒牙萌出以后磨牙会明显减少。
Rett综合征患儿体温调节有问题,有时不能保持体温;而有时又会出现发热。患儿经常是手脚冰凉,保温对她们很重要,可以穿上袜子或盖个柔软的毯子。
八、康复治疗
理疗,职业治疗,水疗与音乐治疗等对改善患儿症状,保持肢体的功能非常重要。
Rett综合征
Rett 综合征是由奥地利医生Andreas
Rett于1966年首先报道的,并因此而得名。但当时Rett医生的报道,并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真正使这种疾病得到国际医学界重视的,得益于一位瑞典医生Bengt
Hagberg。在近20年的临床工作中,Hagberg医生对病人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类整理,并于1983年以“Rett综合征”为名在国际刊物上报道了他们当时收集的35例病人。“Rett综合征”这一疾病名称被正式确立下来后,国际上曾组织过多次以这一疾病为专题的研讨会。从临床表现、发展过程到诊断标准,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1987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首先报道了中国的Rett综合征病人,至今以诊治病人上百例。
Rett综合征临床表现与分期
Ret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阶段性,共分为四期:
Ⅰ期 发病早期停滞期(Early-onset
stagnation)。从6~18个月起,可持续数周到数月。由于症状刚出现,容易被家长忽视。患儿可出现眼的注视减少,对玩具的兴趣减低,学习和运动能力均较差,头围增长缓慢,有孤独症样表现。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喂养困难,睡眠节律紊乱,部分患儿可能有过多的双手的活动,从9-12个月始,发育停滞变得越来越明显。
Ⅱ期 发育快速倒退期(Rapid developmental
regression)。从1~3岁起,可持续数周到一年。多为渐进性的,也可快速进展。出现清醒状态下的手的刻板动作,常包括搓手、绞手、拍手、洗手样动作、吸吮手指、单手的手指搓动等,入睡后消失。呼吸节律异常,如阵发性的过度通气、屏气、呼吸频率增快等,入睡眠后消失。逐渐出现步态不稳,运动困难。睡眠紊乱变得更加明显;情绪不稳定、易怒;头围的增长更加缓慢。大约有一半的患儿出现惊厥。
Ⅲ期 假性稳定期(Pseudostationary
period)。从4~7岁起,临床表现相对稳定,可持续数年到十年。手的失用、运动障碍和惊厥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孤独症样行为、情绪的异常得到改善,她们对自己的周围环境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个人的反应能力、注意力、交流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Ⅳ期 晚期运动恶化期(Late motor deterioration)
。5~15岁至成年。最突出的是活动减少,一些患儿失去行走能力,但交流、认知功能及手的技能不再倒退,手的刻板动作较前减少。由于肌张力异常,脊柱侧弯表现得较为突出,可以有四肢末梢的萎缩和畸形,双足/手的变小,髋关节脱位、屈曲位膝关节的半脱位、踝关节的挛缩等,骨折也常有发生,最终需依靠轮椅生活。
Rett综合征患儿从发病起,日常生活及大小便不能自理,另外,便秘、磨牙、睡眠问题也常常困扰着患儿和家长。
Ret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Rett综合征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并分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类,符合下列标准的为典型的Rett综合征。
必须标准:
1. 产前和围生期正常
2. 生后6个月精神运动发育正常,也可以生后即发育落后
3. 出生时头围正常
4. 出生后头围增长缓慢
5. 6个月-2岁半丧失已获得的有目的的手的技能
6. 手的刻板动作,如绞手、拍手、咬手、搓手等
7. 社会交往能力的下降,交流障碍,丧失已获得的语言,认知功能受损
8. 运动障碍。
支持标准:
1. 觉醒时呼吸异常
2. 磨牙
3. 婴儿早期睡眠异常
4. 与肌肉的废用和肌张力不全相关的肌张力异常
5. 周围血管运动异常
6. 儿童期进行性脊柱侧弯或后凸
7. 生长迟缓
8. 双足萎缩、发凉,双手细小
排除标准:
1. 内脏器官增大或其他蓄积性疾病的体征
2. 视网膜病变或视神经萎缩、白内障
3. 产前或围生期脑损伤
4. 存在其他代谢性或进行性神经病变
5. 由严重的感染或头部外伤而引起的神经病变
不典型Rett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
必须标准:至少具有以下6项指标的3项
1. 在婴儿晚期或儿童早期丧失(或部分丧失)已获得的手的精细功能
2. 丧失已获得的语言(单词/句子/儿语)
3. 手的刻板动作
4. 早期出现的交流能力的异常
5. 头围增长缓慢,小于2SD(即使仍在正常范围内)
6. Ret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倒退期(II期)后接触与交流能力有一定的恢复(III期),而不是整个学龄期与青春期缓慢的神经运动功能倒退
支持标准:至少具有以下11项中的5项
1. 呼吸异常(过度通气和/或屏气)
2. 吹气/吞咽空气
3. Rett综合征特征性的咬牙
4. 步态失用
5. 脊柱侧弯/后凸
6. 下肢神经系统异常
7. 脚小,青紫/凉,自主神经/营养异常
8. 特征性的Rett综合征的脑电图异常
9. 自发地突然地大笑/尖叫
10. 知觉异常/迟钝
11. 眼睛注视
排除标准:同典型Rett综合征
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Rett综合征又分为顿挫型、保留语言功能型、晚发倒退型、先天性、早发惊厥型。
MECP2基因
Rett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努力,证实Rett综合征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MECP2 (甲基化结合蛋白2)基因突变造成的。世界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报道了这一发现,在我国的Rett综合征患儿中同样发现存在这一基因的突变。
MECP2基因编码合成的蛋白叫作甲基化结合蛋白2(MeCP2蛋白),它具有抑制其它基因表达的功能。MECP2基因突变后丧失了调节其它基因表达的功能,这样本该被MeCP2抑制的基因在错误的时间与部位表达,造成了神经功能的异常。通过对Rett综合征病人大脑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他们脑内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比正常人要少,推测MECP2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的建立,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
Rett综合征的遗传问题
在我们对Rett综合征的诊治与随访过程中,患儿家长最常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我们能不能再生一个孩子?下一个孩子会不会再得Rett综合征?如果再生一个男孩是不是就没问题了?怎样预防Rett综合征的发生?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简单介绍Rett综合征的遗传特点。研究显示大约99.5%的病例为散发的,是由新的MECP2基因突变而来,只有0.5%~1%有家族史,也就是说100~200个病人中,有1个是由家族遗传而来的。国内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们在2004年对我国66例患儿进行了随访,生了第二胎、第三胎的家庭共23个,男孩、女孩合计27人,其中9例患儿有姐妹11人,年龄1~24岁,平均16.3岁,13例患儿有兄弟14人,年龄2~19岁,平均10.7岁,只有1例有一兄一妹,其兄于生后第二天因“营养不良”死亡,妹妹4岁。在存活的26人中,只有1人曾于5岁时发热抽搐1次,其余均无神经系统疾病,无1例有Rett综合征的表现。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结果虽然显示下一胎再患Rett综合征的风险较小,但并非无风险,毕竟0.5%~1%的患儿是由家族遗传而来。
如果生一个男孩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并非如此。尽管Rett综合征绝大多数为女孩,但男性Rett综合征时有报道,我们也有符合RTT的诊断标准的男孩。另外,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有MECP2基因突变的男孩,不仅可表现为Rett综合征,还可表现为其它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婴儿期严重脑病、X连锁的智力低下/进行性痉挛、Angelman综合征、精神疾病等。男孩的MECP2基因突变大多由家族遗传而来的。所以,重要的是母亲是不是有MECP2基因突变,如果有,那么不管生男生女,每一胎都有大约50%的机率患病。
我们曾遇到过因为孩子患了Rett综合征,孩子的父亲要与妻子离婚,认为是妻子有问题。早期医学界也曾推测是母系遗传,而进一步的研究使Rett综合征的遗传问题越来越清楚。多个研究显示在散发的Rett综合征患儿中,突变的MECP2基因大都位于来源于父亲的X染色体上,例如德国的Trappe等研究了27例散发的Rett综合征患儿,其中26例突变的MECP2基因位于父亲来源的X染色体上,父亲本身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正常,传给胎儿时发生突变。由于父亲的X染色体只遗传给女儿,也就是为什么Rett综合征多发生在女孩的原因。这些患儿的发病与母亲没有关系。只有0.5%~1%有家族史的患者,可能是由母亲遗传而来的,所以有遗传史的家庭应检查母亲有无MECP2基因突变,而大部分的Rett综合征患儿为散发的,其发病与母亲无关
遗传性疾病的预防主要依靠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由于大部分Rett综合征病例为散发的,所以产前诊断的开展目前并不普遍。
感谢包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