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难啊!原来作文是这样被“烤焦”的

 tnj660630 2016-08-10


亲爱的老师,我们如约又见面啦,前两期“好运来老师·讲作文”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讲:《作文难啊!为何总把作文目标定在天上》

第2讲:《作文难啊!“我手写我心”盖是一句忽悠人的话》

今天,好运来老师会为我们讲作文的哪个话题呢?快来分享吧~~




作文难啊
原来作文是这样被“烤焦”的


暑假快要来到,老师们经常布置“记暑假一件有趣的事”或“暑假一件难忘的事”等作文题目给学生当暑假作业。待题目出示后,教师往往请几位学生回顾一下暑假中经历过的哪件事最有趣、最难忘,然后一声令下,学生们便奋笔疾书,开始写作起来。为什么去写?写作目的是什么?我们教师很少去关注;关注最多的是写什么,至于本年段本次习作将要提升学生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什么样的写作知识却不曾思考过。因此,学生年年写,仅仅是对某件事情的印象加深而已。

像这样拍拍脑袋出作文题的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我们常批判政府机关里的某些当权者凭长官意志,拍拍脑袋就决定某项工程上马,不经过调查,不考虑民众实际需要,结果既劳民又伤财,真是形式主义害死人。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有形式主义之嫌呢?反正,作文题目我出了,也让你练习了,至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那不是我考虑的事情了。常见的拍脑袋作文有如下几个特征:


太简

学生的习作欲望晕倒在简而又简的命题上。博友卡卡·欧阳说:不知道别人小学时候都写些什么作文,反正我小的时候就是把那么八九个、十来个作文题目翻来覆去地写,有时候小学写过的题目到高中居然还会遇到!因此每次老师一布置完作文,我总是把一年前甚至几年前的作文本再拿出来抄一遍。所以对那些作文真是记忆深刻。小学生的比赛就是诸如拔河啦、赛跑啦、打球啦……比赛的时候倒是兴致极高,可是发愁的是回去还得写那篇作文——《记一次难忘的XX比赛》。《我的老师》也写了不下七八次,因为我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都写过了,其中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还被写了两遍呢!最实用的就是《给XX的一封信》了,因为不但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一并将爸妈让我给爷爷奶奶写信的任务也完成了。唯一不同的就是落款有一个爸妈的签名。

有网友还罗列出如下小学生经典作文题目:

《童年趣事》《我的XX》(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家庭风波》(五好家庭风平浪静,怎么写?编呗!)《我长大了》《记一件难忘的事》《XX,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别再拿这题目来折磨我了)《第一次做家务》(这个题目促成了我第一次做家务。)《观XXX有感》(每次学校组织看电影都好痛苦)《一件小事》《XX年后的我》。

这10道小学生们常见的命题作文,短者4字,最长不过7字,可谓言简意赅,然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题目,可苦了我们的小学生了,他们面对题目感到不知所措,一时无从下笔,常常要搜肠刮肚、挖空心思,思考如何应付得了这一次习作。命题似乎离学生日常生活比较近,但却不知道命题者想要干什么、到底如何写。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回忆说:“沈先生不赞成命题作文,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他给学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比如‘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和‘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这样的题目小学生不想写都很难。命题本身没有错,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非命题作文,题目与所提供的写作材料要让学生好理解,让学生有话想说,好下笔,这是命题的真谛。


太繁

学生的习作信心跌倒在繁琐的审题要求上。试卷命题者往往过高地估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阅历。在某小学一次四年级期末作文考试中,有一道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编个童话故事呢?其实编写童话故事很简单,就是让本来不会说话的事物也能像我们一样去想、去做、去说。如:橡皮能帮助我们擦掉做错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让橡皮开口说话:“小主人,你的题目又做错了,我帮你擦掉好吗?”瞧,这就成了童话。简单吧?

看看自己平常使用的文具,你能用“XX和XX的对话”为题写一个片断,让它们自己把自己的特点或作用介绍出来吗?试试看,你一定写得很精彩。

考试结果显示,近30%的学生出现跑题,而且跑得离谱,如:《月亮婆婆和小白兔的对话》《狐狸和乌鸦后传》《猫和老鼠》《桌子和椅子的对话》……真是千奇百怪。出现如此高的跑题率,作文题目显然不合理:首先,文题叙述太啰嗦,长长一大段都是讲怎样写童话的,不够细心的小学生等不及看完下面的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过来就写,所以跑题的现象特别多。其次,文题限制太多。什么“XX和XX的对话”“要写平时用的文具”“要介绍清楚文具的特点和作用”等,这么多的限制,自然会把学生搞糊涂了。

其实这道题可以不可以这样出:以“XX和XX的对话”为题,写一篇童话,写作时,要让童话故事里的物品开口说说话,体现你所写物品的特点。简明扼要的题目,学生一看就懂。小学生作文命题不光要考虑开放、简明,还要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限制过多,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找不着重点,容易造成审题困难,从而出现跑题现象。


太硬

学生的习作兴趣衰减在字数的刚性要求上。习作课上,尚未动笔,学生就问:“老师,您让我们写多少字啊?”于是学生边写边数,一旦达到了老师规定的字数,便就此打住,不再写下去。若字数不够,便东拼西凑、胡编乱写,直到凑够字数为止。教师缘何要学生达到规定的字数?根源在于作文考试中经常是有字数要求限制的:中年级要不少于250字或300字,高年级不少于400字。即使没有字数要求的文题,往往篇幅较长的作文才能拿到高分。试卷为何有字数的限制?概受原课标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的影响。君不见,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皆没有明确的习作字数要求,为何在第三学段才提出?那是小学毕业时应达到的保底要求,有的人却机械地分解到各个年段去,且以考试的形式固化下来,并扩展到了平日的习作练习中。


太窄

三年级的孩子作《我心目中的美国》,四年级的孩子作《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六年级的孩子作《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这些美国小学的作文多侧重生活事件及历史事件的评价。从美国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他们的作文以认识生活、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为作文发端,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一种探究意识。对于中国小学生来说,我们的作文不外乎记人、叙事、状物、写景。《语文课程标准》虽然也倡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在习作方面却没有体现。我们的作文题目很简单,一节或两节课就能完成。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目比较难,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信息化社会要求我们不仅具有知识,而且要具有搜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思考、探究和问题意识,是培养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手段。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不妨从作文开始,作一种新的尝试。



————————————  

宋运来

南师大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

《星教师》“好运来老师·讲作文”栏目主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