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默然潜行在智慧语文的路上 李安全

 清源渭水 2016-08-10


2015324日,重庆市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永川区北山中学承办的李安全“智慧语文”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永川区北山中学隆重召开。

或许,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的确是我教育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智慧语文教学得到了重庆市语文教育专家和同行的关注。

615日,突然接到《今日教育》编辑部张磊老师的电话:“安全老师,请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你的智慧语文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吗?”

我激动不已。

激动之余,我辗转反侧,苦思冥想。

终于,我明白,我其实也就是一位寻常得像“大海中之一滴”的普通教师,我的智慧语文也就是一个普通语文教师的很普通的教学主张,智慧语文的提出也不过是一个语文教师坚持读书、坚持思考、坚持探索、坚持写作的寻常行为所结出的寻常之“果”而已。

一、做一个阅读者,以阅读丰富智慧

有一次,我给老师们做“怎样读经典”的专题讲座,提出了经典解读的“3333”原理。第一个“3”是阅读经典的三种视角,即文本视角、作者视角、读者视角;第二个“3”是文本解读的三种意义,即文本意义、作者意义、读者意义;第三个“3”是经典阅读的三重境界,即读懂、读通、读破;第四个“3”是要厘清三种关系,即教学性阅读与休闲性阅读的关系、正解与别解的关系、公众意识与私人情怀的关系。

有老师问我三问:李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书?到底读了好多书?都读了些什么书?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热爱读书,把读书当作自己的工作、生活甚至事业的一部分;要有分辨力,要学会选择,要明白“读什么”和“不读什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为自己拟定一个读书计划;最紧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眼光读书,读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发现,甚至构建自己的思想。

作为语文教师,要上好课,首先必须化大工夫来研读课文。只要我们反复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去体味,联系作者写作的特定的心境去琢磨,一定会读出你的发现。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这首《鹅》,仿佛就是一首儿歌。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当做一首托物咏怀的咏物诗,并且追问这里到底写了几只鹅?加入我们读者的想象,如果是一只鹅,那似乎就表现了一个特立独行者人格精神的清洁与高尚;如果是三五只会或者一群,似乎就渲染出春天里蓬勃热烈的生机,似乎就预示着“盛唐气象”的肇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从文本本身读出来的也是一种巨大的“孤独”。如果我们再联系陈子昂摔琴的故事,联系其一生的不幸际遇,以心契心,用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相“契合”,我们会发现,陈子昂“登幽州台”之高“歌”,抒发的是胸怀天下苍生与宇宙万物的豪杰之士的最伟大、最永恒、最伟大的“孤独”。

杨绛《老王》结尾写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到底为什么“愧怍”?如果以我们的阅读经验来阐释,或许很自然就会想到《孟子?尽心上》中的一段话: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原来,杨绛的“愧怍”里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从表面看,这“愧怍”里包含的是一个正道直行的知识分子的自责,更深层的则是作者对正义与良知的秉持,包含着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对天地良心的坚守,包含着一个纯净的灵魂对于正义与善性的呼唤。

二、做一个思想者,在思索中修炼智慧

曾经,在重庆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班上介绍我的智慧语文。我说,有时候,我一夜要睡两次觉,大约两点半,突然顿悟,一个念头冒出来,就起床在草稿本上写写画画,半小时后,再度入睡。

有老师说:“哎呀,李老师,你过得太辛苦了吧?!”

辛苦吗?累吗?我自己真的不觉得,因为我热爱。记得20107-8期湖北《中学语文》杂志“名师风采”专栏,有一篇文章介绍我,《到底是热肠挂住》。的确,对于语文教学,我真的是“热肠挂住”,所以,有时候,“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作为教师,尤其需要思考,需要做一位有思想的教师。

我以为,所谓师者,也就是讲师、教师、导师、人师之合称也。真正优秀的教师,当是讲师、教师、导师和人师四重身份的“融合”。一个教师专业成长之境界,不是从“讲师”到“人师”,而是从“讲师”到“讲师+教师”,到“讲师+教师+导师”,到“讲师+教师+导师+人师”。

语文教学中,一个看似简单的教学设问,其中包含的不只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文知识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还有对于人生、社会以及家国的观照。

且举一个例子来说吧!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教了十多遍,读了几十上百遍。去年,又教《游褒禅山记》,忽然对其中的一段话有新的感悟。“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那位“怠而欲出者”真的就应该遭到埋怨、责怪吗?做任何事情都要真的像王安石想的那样“勇往直前”地“冒险”吗?或许,未必吧。不是不时就听闻有探险者“一去不复返”而给生者留下无尽的悲伤吗?不是常常就有一些“硬头冲”不知变通,执意坚持,最终落得头破血流吗?

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文题:

与王安石同游的人还有四位。如果你就是那位“怠而欲出者”,请你也写一篇游记,记录你的见闻与感慨。

而且,我还写了这样一篇“例文”,其中最重要的段落是:

寻常之景,多在目前;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寡。好游之心,人皆有之;探险之意,安可抑灭耶?然人之力,物之助,时之资,亦有限也,岂可竭力尽物,以入不可穷之穴,探不可测之险哉?是以智者之行,顺势而量力也;愚者之为,恣意而无度也。吾生有涯,进耶,退耶,必三思而后行也。安能不计物量力,审时度势,而恣意妄为耶?

要成为真正有智慧、有个性的语文教师,必须提出并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必须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这不是为自己的教学贴上一张美丽的“标签”,而是为自己的教学找“灵魂”。也许我们的主张并不新鲜,并不独特,恰如我们自己的姓名一样,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同名同姓,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一样,这个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长相、性格、气质、修养绝对相同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有两种绝对相同的教学主张。

三、做一个探索者,在实验中创生智慧

我的QQ日志有一段教学日志:

201171日,下午4点,下楼去开会。出电梯,看到刘凌坤(2013级学生,我只教过一年,后文理分科,他去了理科班。引者注)。我说:“刘凌坤你是读理科吧?”刘凌坤曰:“谢谢老师还记得我的名字。”我说:“怎么记不得呢?”刘凌坤说:“非常感谢安全老师高一的那些快乐的语文课。”

我以为,好的语文课,是有笑声的课,是有真诚的对话、思想的交流、精神的默契的课,是让学生喜欢的课。要把语文课上出快乐,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顺着学生学习的思路去教,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

我以为,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必须开展教学实验,通过实验来改进教学,促进自己的成长。

这里且介绍一下我的“小先生教学实验”。顾名思义,小先生教学,也就是让学生讲课。

199510月,我带的是高19962个班的语文课。高三,基本上都是复习课,做题,讲题;讲题,做题。教师教得很得力,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费力,很痛苦,效果却并不很理想。我想,是不是应该让学生来评讲习题或试卷呢?反复琢磨,反复权衡,与学生交谈,学生答应让他们试一试。一节课,学生评讲20分钟,剩下20分钟,或者老师补充,或者同学提问,或者同学订正答案,或者同学做练习。结果呢?真的不错。

19999月,我又按照这样方式进行同学评讲习题的高三复习课,并且加强对讲课的同学的个别辅导,加强了习题的选择与组合。结果,竟然是意想不到的好。

20019月,我带的是高20043班和4班两个的语文课。从高一开始,我就开展了同学讲课的实验。从课本中选出3-5篇课文由同学讲解,同学自愿报名,老师指导同学备课,然后,同学当小老师讲课。同学普遍觉得很好玩,很有趣。再从考试成绩来看,也很理想。

20062月,我带的2007级进入高二下期。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我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参加讲课。

后来,我在我带的每一个班,都坚持搞“小先生教学实验”。

实验也罢,研究也罢,根本目的还是要做自己的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细加梳理,我的智慧语文,从教学策略上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十条:

为每一节课设计一个新的问题;

为每一篇课文寻找一种新的解读;

为每一篇课文(单元)选配一篇(组)辅导读物;

为每一个学生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及书目);

为每一次作文设定一个特定情境;

为每一次作文选一篇(组)例文;

为每一个学生编一本作文(作品)集;

为每一次语文活动(实验)设计一个好的方案;

为自己的学生编一本习题集;

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袋。

四、做一个写作者,在表达中凝结智慧

迄今为止,我在《今日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研究》《语文学习》《语文建设》《名作欣赏》等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201111月,第一本专著《智慧语文: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手记》出版;20129月,《语文教学的智慧境界》出版;201410月,《怎样读经典》出版。

有朋友颇感疑惑,问我:“李老师,你怎么这么能写耶?你那有怎么多时间来写呢?

其实,我不是能写,只是我喜欢写。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写,必须喜欢写;我不是时间多,只是我能够忙里偷闲,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挤”一点空闲,写一点文字。慢慢地,观点也就有了;慢慢地,思路也就顺了;慢慢地,也就多了。

一节课下来,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高兴也罢,失意也罢,已经过去,就不必过多地记挂。但是,一个真正热爱教学的教师,一定会回忆,会反思,会总结,并从中获取经验或者教训。常常,一节课下来,我首先做的是,就是在教案本上或者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一段教学后记,对这一节课做一个简要的、如实的记录,有概述,有过程,有学生答问的精彩,有教师引导的自如,有意料之中的成功,有意料之外的“闪失”……纪事而已,纪实而已。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叶澜老师说,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对于教学的反思写下来,可以是小论文,可以是随笔,可以是教学日记,形式不拘,内容不拘,篇幅不拘。“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坚持下来,三年,五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还应该给自己拟定一个长远而宏大的习作计划。为自己的教学提出一种鲜明的主张,为自己写一本专著,这并非不可企及的事情。比如,我们在做自己的生涯规划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力争在10年之内完成一本自己的著作。内容可以包括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札记、教研论文、教学案例;甚至还可以初步设计各种“成果”的具体数量,比如,教材分析10篇、教学设计10篇、教学实录10篇、教学札记20篇、教研论文10篇、教学案例10个。有了这样的规划,然后按照计划行事,日积月累,要完成一本自己的著作并非难事。

写作即研究。作为一线教师,最有效的研究就是教研结合,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以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基于这样的理解,我提出了智慧语文教学研究的10条策略:

为每一节课写一则教学后记;

为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写一篇日记;

为每一次教研(研修、培训)活动写一篇学习心得;

为每一个模块(单元、专题、学期)的教学写一篇总结;

为每一项实验或研究(专题或课题)写一篇总结;

为每一种文体(课型)建立一种模型(附课例);

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开发一门校本课程;

为自己的专业发展选择一项专长;

为自己的教学提出一种主张(或思想);

为自己的教学写一本专著。

还记得,在我的智慧语文研讨会上,重庆市中语会理事长王方鸣老师对我的鼓励:“尤为让我们感动的是安全老师的语文精神。这种精神可以用四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热爱,执著,创新,超越。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超越他人,更要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真正地成为优秀,而不是显得优秀。”

还记得,20133月,在我主持的市级科研课题“智慧教学的实践研究”开题会上,重庆市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谭小林老师的激励:“李吉林老师从情境教育发展为情境教育,再发展为情境课程,希望安全老师也能够从智慧语文走向智慧教学,走向智慧教育,走向智慧课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愿意望着大师们的背影,追随大师的足迹,默然潜行,走在智慧语文、智慧教学、智慧教育的路上,一直走向“美的彼岸”。

我真诚地希望,也相信,每一位教师朋友,默然潜行,少说甚至不说,低调,沉实,按照自己的步子一步一步地前进,只要坚持不懈,终究也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今日教育》2015718):56~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