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二

 山爷wzs0718 2016-08-11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二

陈友冰

野步 贺铸

津头微径望城斜,水落孤邨格嫩沙。
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

  贺铸(1063——1120),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此人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生长卫州(今河南汲县)。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为人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贺铸年少读书,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杜门校书,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

  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成就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能诗文,为北宋词坛名家,存词280余首。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他自己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其代表作《青玉案》、《踏莎行》、《石州慢》、《生查子》等,都是辞美而情深的婉约佳篇。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贺铸的词,据叶梦得《建康集》卷八称,贺铸曾自编为《东山乐府》,但未言卷数。今存者名《东山词》,有《四印斋所刻词》本,又有涉园影宋金元明本续刊本及《强村丛书》本。

  贺铸诗为词名所掩,其实也有相当成就。陆游称赞他“诗文皆高,不独工长短句”(《老学庵笔记》)他7岁学诗,至元祐三年,三十年间已逾五、六千首。经过不断删汰,自编《庆湖遗老诗集》时只存9卷。可见其写作之勤和数量之巨,远过于词。其为人豪爽精悍,故其诗也“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工致修洁,时有逸气”(《四库全书总目》),格调往往近于苏轼。只是题材内容不甚宽广。《黄楼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楼寓目》等诗奔放杰出,气格悲凉苍劲,而《秦淮夜泊》《杨柳枝词》等则清新雅丽。《清堂燕》等作格调又近于小词。贺铸的诗,据《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有《庆湖遗老前后集》20卷。但南宋初年仅存《前集》,光宗绍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传。其子方廪又搜求故稿、碑石编为《后集补遗》。有李之鼎宜秋馆据旧钞校刻本。

20160806_002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黄庭坚《寄贺方回》)

  贺铸词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描景,做到寄情于景。如他的名作《青玉案》将自己失意“断肠”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这个江南暮春景色来比喻忧愁的深广;以江南四月的典型气候特征“梅子黄时雨”,来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怀念亡妻又怜己坎坷的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罗大经称之为“兴中有比,意味深长”(《鹤林玉露》卷七),王灼赞为“语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鸡漫志》卷二),贺铸也因此得个“贺梅子”的雅号,黄庭坚更是极口称赞说:“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

  他的诗其实也以状物工巧、情景交融著称,尤其是一些旅途行役、登临游赏诗篇,只是为词名所掩,少有人知罢了。这首《野步》即使如此。这首诗诗句皆是写景,但通过“津头微径”、“水落孤邨”、黄草湿庵和枯坐的看瓜白头翁妪的描叙,一个孤寂落寞的诗人情怀无处不凸显出来。下面做一略述:

  “野步”,即在野外散步,显然这是一首以眼前之景为描写对象的景物诗。起句从远望着笔,“津头微径”则是诗人远望时落脚的地点。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地点的交待,而是参与了景片的构成和总体形象的创造。“津头”、“微径”、“城斜”连缀起来,构成的画面不但高远,而且给人一种幽深、阔大的动势。因为“斜”字所赋予人的动态感,是生活实践诉予人的客观感受,而且在艺术中,也早就为人注意。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以“斜”形梅枝之状,正是这个原因。这句与杜牧的《山行》诗起句相类。但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写的是人在行进中所观之景,强调的是山路的险峻幽深,而这一句是远望之景,注意的则是随地势起伏上下而建筑的城市的态势,所以不但画面不同,情调也不同。

  次句写眼边景。“水落”暗应“津头”,“孤村”有关“微径”。杜甫有诗说“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庾信有诗说“秋水牵沙落,寒藤抱树疏”,可见这句暗示了季节是在秋天。“格”即阻隔,“嫩沙”犹言充满了水分的湿润的沙。水落沙显,说明时间不长。村落过去被水分隔,如今又被沙划清了界限,所以依然是“孤”。至此,开阔中略带一点萧索的野景,便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后二句诗人视线再向近处收束,写的是眼下身边之景:在枯黄色的草棚里,枯坐着两个看瓜的老人,发自如霜。因为刚刚下过一阵稀稀拉拉的小雨,草棚里还有点点积雨在滴。雨湿草棚,水落孤村,浮动在这幅画面上的,不是正有缕缕的寒气吗?!

  这首诗首句写眼外之景,次句写眼前之景,三、四句写身边之景,把镜头步步向近处逼进,而最后放大在读者眼里的,则是枯坐在湿草棚里看瓜的白发翁妪。尽管诗人没有描绘出这一对老人的气色神情,但在萧索的自然景观的描写中,已经把诗人对他们的观感透露出来了。当然也是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情愫,因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我观物,事物皆著我之色彩”。表面上是描叙瓜棚枯坐的一对白发翁妪,反映的却是诗人渡头空守、孤寂落寞的情怀。《宋史本传》说他志向高远却一生坎坷,老大无成,晚年辞官退居苏州。闭门不出,校书编辑,可做可作这一情怀的注脚。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色彩和谐,黄、白二色又是整个色彩的主调。不仅后二句开头第一字即用了“黄”、“白”两个颜色字,而且第一句中的“津”,第二句中的“嫩”,也正是暗写了水白沙黄。这样就和“黄草”、“白头”互相照映并呈现出色阶,使整个画面的色调既有醒目的比较又有清楚的渐进层次,因此它所体现的情感的旋律也就舒缓有序。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说:“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同色搭配,只是在浓淡深浅上显示不同,杜甫《春夜喜雨》说:“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是用明暗的变化来表现夜景的动人。而贺铸的这首诗却介于对比和渐进之间,因此和谐中有变化,变化又不离和谐,这就是它的色彩美的特点。

  当然,色彩美是以增强意境美为目的的,但在渲染手法上,又各有不同。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老杜多欲以颜色字置第一字,却引实写来。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是也。”但杜甫用颜色字又远不只这一种,上面所举的《春夜喜雨》中的两句,就是把颜色字放在句末。至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则又是把颜色字夹在句中了。

  然而给诗着色,又不一定非用颜色字不可。有的诗把某个季节某种景物具有的代表性的色彩隐去,只用名词直白,读者依然不难想象出其中的颜色,且在画面的总体上,同样有着强烈的色彩感,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中的“月”和“霜”,就是不色而色的。同样,贺铸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津头”、“水落”、“微径”、“孤村”,虽然字面上并无颜色,但它们一经和全诗的整体画面融合渗透,也就自然带上色彩了。

  《王直方诗话》载贺铸的诗论说。“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淡不涉于流俗,奇古不邻于怪癖,题咏不窘于物义,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而勿失。”从实际看,他的理论和创作还有一段差距,但读了这首《野步》,是可以看出诗人向他的理论方向所作的努力的。

 
  附

《岩下放言》卷中 宋·叶梦得

  正素处士张举字子厚,昆陵人,治平初试春官,司马温公主文赋,公以第四人登第,既得官归,即不仕终身。元祐初,尝起为颖州教授,力辞不就,余家与之有连,故余冠得拜之。稍长益相亲,亦不以不肖视余,清通远略,不为崖异,与前此号隐居巷然自夸於俗者不类。士大夫既以相与推高,日款其门,随上下接之,无不满其意。贺铸最有口才,好雌黄人物於子厚,亦无间言,每折节事之,常称曰“通隐先生”。

《围炉诗话》卷五 清·吴乔

  贺铸方回工于词,而诗亦绝胜。如《放鹤亭》云:万顷白云山缺处,一庭黄叶雨来时。《茱萸湾晚泊》云:荻浦渔归初下雁,枫桥市散只啼鸦。《汉上属目》云:白云蒙山头,清川山下流。芳洲采香女,薄暮漾归舟。并蒂双荷叶,逢迎一障羞。持情不得语,大妇在高楼。皆妙

《诗人玉屑》卷十八 宋·魏庆之

  贺铸,字方回,尝作一绝,题于定林寺云:破冰泉脉漱篱根,坏衲遥疑挂树猿。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荆公见之,大相称赏,缘此知名。方回尝作望夫石诗云:亭亭思妇石,下阅几人代。荡子长不归,山椒久相待。微云荫发彩,初月辉娥黛。秋雨叠苔衣,春风舞罗带。宛然姑射人,矫首尘冥外。陈迹遂无穷,佳期从莫再。脱如鲁秋氏,妄结桑下爱。玉质委渊沙,悠悠复安在。交游间无不爱之。〔《王直方诗话》〕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 胡仔

  王直方《诗话》云:“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淡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尽心于诗,守此勿失”。

  王直方《诗话》云:“贺铸字方回,尝作一绝,题于定林寺云:‘破冰泉脉漱篱根,坏衲遥疑挂树猿,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荆公见之,大相称赏,缘此知名。方回尝作《望夫石诗》云:‘亭亭思妇石,下阅几人代。荡子长不归,山椒久相待。微云荫发彩,初月辉蛾黛,秋雨叠苔衣,春风舞罗带,宛然姑射人,矫首尘冥外。陈迹遂无穷,佳期从莫再。脱如鲁秋氏,妄结桑下爱。玉质委渊沙,悠悠复安在’。交游间无不爱之。

  潘子真《诗话》云:“世推方回所‘作梅子黄时雨’为绝唱,盖用寇莱公语也,寇诗云:‘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

渰渰 王令

渰渰轻云弄落晖,坏檐巢满燕来归。
小园桃李东风后,却看杨花自在飞。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仁宗至和二年(1053),王安石由舒州通判被召进京路过高邮,王令赋《南山之田》诗求见。王安石大喜,誉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源墓志铭》),并将其妻妹嫁给他。但享年日浅,28岁早卒。王安石在《思逢源》中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之句,对他的才高命短、未得重用表示惋惜。

  王令是北宋名扬于江淮一带的青年诗人。在他仅有短暂的十年创作时间,却写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诗作。他的诗歌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他的诗受韩愈、孟郊、卢仝、李贺的影响较深,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磅礴,意境奥衍。诸如“长星作彗倘可假,出手为扫中原清”(《偶闻有感》);“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龙池》)等句,均笔意纵横、气格雄壮。其中以《暑旱苦热》尤其突出。刘克庄称其诗“骨气老苍,识度高远”(《后村诗话·前集》)。其他如《不雨》、《良农》、《饿者行》、《和洪与权逃民》及五言长诗《梦蝗》等篇,则同情民间疾苦,对黑暗政治作了深刻的揭露。《松》、《大松》、《次韵和人古松》等诗,托物寄兴,抒发了崇高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慨。《渰渰》、《庭草》、《江上》、《金山寺》等写景抒情小诗,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不过,有些作品有生硬粗率之病,艺术上还不够成熟。

  王令诗文由其外孙吴说编为《广陵集》,未刊行,近代始有嘉业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新版《王令集》,即据嘉业堂本校点,诗赋文21卷。另有《拾遗》、《附录》、《年谱》等。

20160806_003

  他的诗大多是与友人的酬答唱和之作,主要叙述了自己的生平、志向与人生态度,为温饱而四处奔波的苦难生活。王令一生艰难,心情一直比较沉郁,这类诗的基调也比较低沉。但也偶有明快清新之作。这首《渰渰》即是其中之一。诗中所描绘的是春天傍晚特有的繁忙喧闹的景象。诗人捕捉的是云动风起时霎那间变化的物态,极力表现了大自然界的蓬勃生机。在对跃动着生命力的自然物的美的欣赏和描绘中,表露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舒展个人才志抱负的信心。因此读这首诗,不仅可以从艺术上看到王令在多种风格上的尝试和成绩,还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王令的个性和为人。

  “渰渰”,云生云起的样子。在诗歌中用形容词做题目是不多见的,可见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云起风动的韵味而作。所以,借描绘风云之状以表现诗人内心的“情动”,是这首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

  首句是远望之景,从状云落笔。夕阳西下,轻云舒卷于天空,层生层迭,使落日的余辉时隐时现。这意味着,风就要来了。但这毕竟不是夏日的雷暴天气,时以云起风动之势,是缓缓而来,并无“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急迫,故用一“弄”字以显其形态。“弄”是古诗词中习用的动词,常用来表现轻盈活泼的情味和抒发爱怜玩赏的兴致。李白《别山僧》有句云:“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表现的是人对月玩赏的情志志;于良史《春山夜月》中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流露的是人对花的爱怜之情,这都是以人“弄”物的。还有一种便是以物“弄”物,赋物体以人的情志,借以曲折地表达人的赏物之情,如柳永的《望海潮》中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王令诗中的“滨溶轻云弄落晖”亦是如此,只不过其含义更为丰富、空灵而已。

  “坏檐巢满燕来归”,从时间上说,是紧承上句而来。日暮昏黄,风云渐起,燕雀自然归巢。这一句所写的似乎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因而平淡无奇,其实妙处也就在于无奇中表现了诗人的匠心。因为归巢的晚鸟是“燕”,这就点明了诗中所写的景物是在春天,同时也暗合了首句对春天晚风气氛的描写。从对律动的表现看,这一句也是紧紧配合首句的,因为在巢满的“满”字中,我们不难想象众燕呢喃之状,这与“渰渰”而起之云,又是多么协调的配合。至于“坏檐”的“坏”字的用法,从实处说,是对“满”字的补充,以状众燕躁动之势竟至屋檐不堪其累而坏了,或者暗示住屋的老旧。燕子筑巢喜在老旧之屋,这是生活常识,也说明诗人观察的细致;从虚处说,这显然正是诗人化丑为美的艺术追求,在轻云渐合,归燕巢满的艺术形象中,加入一个“坏檐”,这不但使画面更富有生活气息,而且也更容易动人情思。这与八大山人笔下具有明确的思想性的枯枝败荷用法相同。在读古诗词时,对于类似“坏檐”这样的“丑”的艺术形象,我们应多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它,才会把握得更准确些。

  诗的最后二句,写的是风动,依然承首句而来,表现的是云起生风的必然性的景观。前两句写云起燕归之状,后两句写风吹花飞之势,整首诗表现的都是动的旋律。它不但写出了春天傍晚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充分地表现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在诗人对自然界的饶有兴味的生趣的咏叹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一个充满着生命力的青年诗人的形象,也就活跃在我们的眼前了。有人认为王令的诗“少年的风味很重”,如果这是事实的话,这首诗就是一个证明。不过,这正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少年人尽写老气横秋的诗,那倒真是一种不幸了。

  王令的诗是以奇崛峭拔见胜的,但这首诗却显得深远简淡。不过,王令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的深远简淡,与梅尧臣、苏舜钦等人所主张和表现的“平淡”和“古拙”又是不同的。这当然不仅仅是美学观点的区别,也是他们政治思想的区别所致。在王令的眼光里,自然界往往具有更多的社会性的色彩,所以“沧沧”之云,也就带有明显的象征性的内容。诗的最后一句用“却看”二字钩勒,突出了杨花的自在飞扬之状,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诗人对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实现的无比信心。正因为如此,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就是平而不静,淡而不闲。

  这首诗可能受了吴融的《杨花》诗的影响。吴诗云:“不斗稀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这首诗在以杨花与桃李作比较中,突出了杨花一身洁白、临风而喜、迎风而上的品性和风姿,其寓意是不难看出的。但王令在《渰渰》中却更加强调了杨花自由飞翔之状,加上把翻飞的杨花放在广阔的天宇背景之中,作者的胸怀之开阔,也就不难想见了。

  在王令其它托物言志之作中,含蓄并不是他所注重的,惟这首诗是个例外。他的《春晚二首》就是直抒胸臆。其一云:“春来还自有游人,常是春归独念春。落后见花尤更惜,不知谁忍扫花尘?!”其二云:“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这里的第二首,与《沧沧》同一题材,但情感的直露,意旨的明白,却显然过于《沧沧》。从这方面看,王令诗歌的雄浑新奇几乎逼近韩愈、卢仝,而其遒劲清新显然与王安石同一神彩。

 
  附

《思逢源》 王安石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三·集部六 清·纪昀等

  令,元城人。幼随其叔祖乙居广陵,遂为广陵人。初字钦美,后王萃字之曰逢原。少不检。既而折节力学,王安石以妻吴氏之妹妻之。年二十八,卒。遗腹一女,適吴师礼。生子曰“说”。其集即说所编。凡诗赋十八卷、文十二卷。又拾遗一卷,墓志、事状及交游、投赠、追思之作皆附焉。令才思奇轶,所为诗磅礴奥衍,大率以韩愈为宗,而出入於卢仝、李贺、孟郊之间。虽得年不永,未能锻炼以老其材,或不免纵横太过。而视局促剽窃者流,则固倜倜乎远矣。刘克庄《后村诗话》尝称其《暑旱苦热》诗“骨力老苍,识度高远”。又称其《富公并门入相》、《答孙莘老》、《闻雁》诸篇。明冯惟讷编《古诗纪》,以其《於忽操》三章误收入古逸诗中,以为庞德公作。岂非其气格遒上,几与古人相乱,故惟讷不能辨欤。古文如《性说》等篇,亦自成一家之言。王安石於人少许可,而最重令。同时胜流如刘敞等,并推服之。固非阿私所好矣。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刘攽(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江西省樟树市黄土岗镇荻斜墨庄刘家人。出自诗书世家,祖父刘式,南唐时举进士,入宋后,官至刑部郎中。父亲刘立之与叔伯四人俱举进士。仁宗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刘攽与兄敞同举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历仕州县二十年,始为国子监直讲。熙宁中(1072),判尚书考功,同知太常礼院。因考试开封举人时与同院官争执,为御史所劾;又因致书王安石,论新法不便,贬泰州通判迁知曹州。曹州为盗区,重法不能止。攽为治尚宽平,盗亦衰息。迁京东转运使,知兖、亳二州。吴居厚代京东转运使,奉行新法,追咎攽在职废弛,贬监衡州盐仓。哲宗即位,起居襄州,入为秘书少监,以疾求知蔡州。在蔡数月,召拜中书舍人。元佑四年卒。

  刘攽学识渊博,与兄刘敞齐名。欧阳修称其“辞学优赡”、“记问该博”。苏轼在草拟刘敛任中书舍人的制书中称赞他“能读坟典丘索之书,习知汉魏晋唐之故”。尤邃于史学,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作《东汉刊误》,为人称诵。刘攽、刘敞与敞之子刘世奉尝合著《汉书标注》,世称三人为“墨庄三刘”。刘攽卒后,家中除藏书千卷外别无财产。其妻指藏书对子女曰:此乃“墨庄”。“墨庄刘氏”被奉为古代家庭教育典范。他也是位著名的诗歌评论家,其《中山诗话》是成书较早的诗话,推重“质愿宏壮”、“含蓄深远”的诗歌。认为作诗的要务是立意,如果立意不高,辞藻再美也算不上上称之作,“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反对为追求平淡而陷入“质多文少”的误区,主张作诗应该除去鄙俗。其中除诗歌评论外,还记载不少今日已佚的诗歌及文坛掌故、朝野轶闻,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史价值。

  刘攽博闻强记且生性诙谐幽默,宋史本传说他“为人疏隽,不修威仪,喜谐谑,数招怨悔,终不能改”,一些诗话和当代文人笔记对此有许多记载,如宋人徐度在《却埽编》记载:刘攽与王安石是好朋友,相聚必尽欢终日。有次刘去拜望王安石。安石时为参知政事,王命侍从安排刘先到书房小坐,留下吃饭。刘见书桌上有篇论兵的草稿,浏览一遍便过目不忘,然后便借口现在是宰相下属,不宜在书房等候,便走到外面廊下。吃饭时,王安石问他近来有什么大作,刘攽说近来写了一篇论兵的文章,但还没有写好,仅是个草稿。然后将本是王安石写的草稿从头到尾念了一遍。王安石听后默然良久。等刘走后,取出草稿撕毁。因为王安石自视甚高,却不愿自己作品与别人雷同。刘攽不仅博闻强记,而且反应极快,为此开的玩笑因而召来嫉恨。据北宋孙宗鉴《东皋杂录》和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记载:马默击和刘攽两人“玩侮无度”。刘攽对马默击说,既然连马都默,何用驴鸣?于是立即口吟一篇《马默驴鸣赋》,其中居然有“冀北群空,黔南技止”这样的名句。王安石欲改革富民,有个小人出个馊主意,把八百里水泊梁山的水排干变为农田。王安石问:那水排到哪里去了?刘攽应声而答:再挖个八百里梁山盛水不就行了吗?王安石大笑而止。又有一次王安石同刘攽开玩笑,说“刘攽不值分文”(按:“攽”字拆开为“分、文”)。刘攽应声回击:“失女便成宕(按:指“安”字),无宀莫是妒(指“安石”二字)。下交乱真如(指“安石”二字的下面),上颈误当宁(指“安”字)。“介甫(王安石字)大衔之。默记”。刘攽不仅说话口不择言,写书撰文也是如此,他的《中山诗话》就是因为在谈论诗歌时把北宋时期朝廷的一些阴暗面也给暴露出来,因此当徵宗崇宁二年(110年)下诏禁毁元祐党人的书籍时,《中山诗话》《中山诗话》也被毁。

  刘攽著作极为丰富,除了《资治通鉴》外,自己独立完成的著作还有100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著作有《东汉刊误》4卷、《汉宫仪》3卷、《经史新义》7卷,《五代春秋》15卷、《内传国语》20卷等多种。刘攽也是宋朝的著名诗人和文章大家。他的诗歌风格较为生动,与欧阳修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他的文章更受到同时代的曾巩和后来的朱熹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诗文由后人结集汇编成《彭城集》40卷。又著有《公非集》六十卷,《文献通考》及《文选类林》、《中山诗话》等,并行于世。

20160806_004

  刘攽不仅是位著名的学者和诗歌评论家,也是位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创作中有不少篇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充满着对国家、民族的关切和对百姓痛苦生活的同情,如《幽州图》、《自古》、《京北流人》等。其写景小诗,描景状物也清新可喜,颇有自然风趣,这首《雨后池上》即是如此。下面略作解析:

  美是到处都存在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发现它。

  阵雨过后,风平浪静,忽然又起风,于是树上所积的雨水纷纷落下,打得水面上的荷叶蓬蓬有声。这样的自然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可惜的是我们很少注意这一现象,更没有想到其中能有什么美,以致这一饶有兴趣的自然景象,常被我们轻易忽略了。

  刘攽的这首《雨后池上》,正是细致而真切地把握并表现了这种美。读了这首诗,是会自然地唤起我们对自然景象的回忆的。这首诗不但以其对自然景观的瞬间变化的生动描绘动人情怀,也以其对自然美细心的发现而给我们以启发。

  诗的第一句,是借时间来写景的。“一雨”二字,是统率全诗的关键。因为以下三句所写的自然景象,都是因这“一雨”才得以出现的。理解这一点对我们欣赏这首诗是至关重要的,其原因在下面再说。

  第二句,是借空间写景。这一句所描绘的内容是对第一句中“水面平”的延展和补充。因为“平”只能状其形而不能显其色。所以续以“淡磨”、“明镜”,就把池面清亮之色渲染出来了。至于“照”,则是在静中求动的点睛之墨,它使池上的安祥平静中暗含了动意,其作用不只是为了使写法上有所变化,更是为了让人对下两句所写的风起荷响的动景有精神上的准备,另外,从意境的创造上来说,它还有这样的作用:随着“照”字而出现的池面上的“檐楹”的倒影,无疑扩大了“雨后池上”的空间范围,因为“檐楹”自然是在池面之外的。当然,这里对池岸上的檐楹的描写是虚写,可是,这一笔虚写却为下面的池面之外的另一景物——垂杨的实写作了铺垫,使它的出现不显突兀,且使“雨后池上”这一标题所规定的空间范围,不仅限于池面之上,而是包括池岸之上了。

  以上二句,是对雨后的池上静景的描绘,用语质朴自然、结构绵密。

  三、四两句,描绘的是一时平静之后的动景。“更作荷心万点声”一句,是全诗的精华,它使全诗的意境升华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度,使人惊讶叹赏。风吹树摇、积雨落入荷心,其实这正是不久前的“一雨”的余响。诗人不正是由于动情于这一阵余响,才提笔写下这首诗的吗?!那末,这阵余响之所令人动情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不管诗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由于他从现实自然的景观出发,客观上却反映了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规律:静总是暂时的、相对的,不静则是永恒的。如果从美学的角度看,我们在这首诗中所获得的美感享受,最大的是在哪里呢?不是在诗人对雨后池上的自然物色彩的描写,也不是在于诗对自然物的形态(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的描写,而是在于诗对自然景物由动到静,由静到动,这二者相互转换的关系上,我们看到了自然界自身律动的美。或者说,它表现的不是静止的绘画的美,而是流动的音乐的美。正是这种美,使我们感到自然界的亲切,又正是这种亲切感,使物境和我们的心境和谐起来,交融起来。这就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描写雨后自然物态的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本来是不少的,但是,象刘敘的这首《雨后池上》能表现出自然自身的律动的美的,还不多见。在刘敘以前的诗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对雨后自然物的色彩和姿态的直接再现,而且这种再现多是静态的绘画性的,这里且举李白的一首《晓晴》为例:

野凉疏雨歇,春色偏萋萋。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溪。

  这首诗前六句都是正面描绘了雨后自然物的色态和形态,后二句虽然以新鲜的比喻创造了动人的形象,但是这种形象依然是静的而不是动的.因此它依然只是一幅画而不是一支乐曲。

  类似李诗的这样写法,是古人多所采用的,如雍陶的《寒路初晴》:“晚虹斜日寒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由傍绿杨林”。其设色构图,与李白的《晓晴》并无大异。

  不过,梁代简文帝的一首《雨后》倒与这种写法不同,值得一提:

散丝与山气,忽合俄复晴。
雷音稍入岭,电影尚连城。
雨后云稍薄,风收热复生。

  这首诗描写雨后的自然界的不安和骚动,预示了新的风雨的来临。它应当也是音乐而不是画。不过,虽然从气派上看,这首诗比刘敘的《雨后池上》恢宏宽敞,但从细致轻巧上说,却又不能相比了。前者是锁呐高鸣,后者是琵琶轻弹,音域自然不同,美感也就各异了。

  刘攽是北宋有名的学者,因此他的诗也自然带上了学者的风度:出语谦和质朴却蕴含丰厚。他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读其论而察其诗,可知诗人的实践和理论是相吻合的。

  附

却埽编 南宋·徐度

  刘贡父旧与王荆公游甚款,每相遇必终日。荆公为参政,一日贡父访之,值其方饭,使吏延入书室。见有草藳在砚下,取视之,则论兵之文也。贡父善强记,一过目辄不忘,既读复置故处,念吾以庶僚谒执政,径入其便座,非是,复趋出,待于庑下。荆公饭毕而出,始复邀入坐,语久之,问:“贡父近为文乎?”贡父曰:“近作兵论一篇,草创未就。”荆公问所论大概何如,则以所见藳为己意以对,荆公不悟其窥见己作也,默然良久,徐取砚下藳裂之。盖荆公平日论议欲出人意表,有同之者,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邵氏闻见录 北宋·邵伯温

  马默击刘贡父玩侮无度,或告贡父,贡父曰:“既称马默,何用驴鸣?”立占马默驴鸣赋,有“冀北群空,黔南技止”之警策。客问刘贡父曰:“某人有隐过否?中司将鸣鼓而攻之。”贡父曰:“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客笑而去。王荆公会客食,遽问:“孔子不彻姜食何也?”刘贡父曰:“本草书姜多食损知,道非明民,将以愚之,孔子以道教人者,故云。”荆公喜以为异闻,久乃悟其戏也。王荆公好言利,有小人谄曰:“决梁山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矣。”荆公喜甚,徐曰:“决水何地可容?”刘贡父曰:“自其旁别凿八百里泊,则可容矣。”荆公笑而止。

东轩笔录 北宋·魏泰

  刘攽为开封府试官,出临以教思无穷论,举人上请曰:“此卦大象何如?”刘曰:“要见大象,当诣南御苑也。”有又请曰:“至于八月有凶,何也?”答曰:“九月固有凶矣。”盖南苑豢驯象榜帖之出常在八九月之间也。王彦和汾口吃,刘攽嘲之曰:“恐是昌家,又疑非类,不见雄名,惟闻艾气。”又尝同趋朝,闻叫班声,汾谓曰:“紫宸殿下频呼汝。”盖常朝知班吏多云“班班”,谓之唤班,攽应声答曰:“寒食原头屡见君。”汾与坟同音也。刘攽与王汾彦和同在馆阁。一日刘谒王曰:“君改章服,故致贺耳。”王曰:“未尝受命。”曰:“早间合门使传报,君但询之。”王密使人询合门,乃是有旨诸王坟得以红泥涂之。攽又戏王觌曰:“公何故见卖?”王答曰:“卖公直甚分文?”

  刘攽、刘恕同在馆下,攽一日问恕曰:“前日闻君猛雨往州西何也?”恕曰:“我访丁君闲冷无人过从,我故冒雨往见也。”攽曰:“丁方判刑部,子得非有所请求耳。”恕勃然大怒,至于诟骂。攽曰:“我与君戏耳,何忿之深也?”然终不解。同列亦惘然莫测,异时方知。是日恕实有请求于丁,攽独不知,而误触其讳耳。

东轩杂录 北宋·魏泰

  刘贡父辨博才敏,出诸人上。一日在馆与诸寮友语及时政,王学士观遽止之,使勿言,陆经乃戏王学士云:“王三到了是惜命。”贡父应声曰:“不惟王三惜命,更兼陆四括囊。”人皆服其机警。王三、陆四,皆排行也。

东皋杂录 北宋·孙宗鉴

  攽与王介甫最为故旧,介甫尝拆其名曰:“刘攽不值分文。”攽遂答曰:“失女便成宕,无□莫是妒,下交乱真如,上颈误当宁。”介甫大衔之。默记

春渚纪闻 北宋·北宋何薳

  刘贡父为舍人。一日朝会,幙次与三卫相邻,时诸帅二人出军伍,有一水精茶盂,传玩良久,一帅曰:“不知何物所成,莹洁如此?”贡父隔幙谓之曰:“诸公岂不识,此乃多年老兵耳。”刘贡父初入馆,乘一骒马而出,或言:“不虑趋朝之际,有从群者,致奔踶之患耶?”贡父曰:“吾将处之也。”或问:“何以处之?”曰:“吾令市青布作小襜,系之马后。”或曰:“此更诡异也。”贡父曰:“吾初幸馆阁之除,俸入俭薄,不给桂薪之用,因就廉值取此马以代步。不意诸君督过之深,姑为此以掩言者之口耳。”沈存中为内翰,刘贡父与从官数人同访之。始下马,典谒者报内翰方浴,贡父语同行曰:“存中死矣,待之何益?”众惊问故,贡父曰:“孟子云,死矣盆成括。”

  曾布为三司使,与吕嘉问争市易事。介甫主嘉问,布坐左迁。诏命始出,朝士多未知。布字子宣,嘉问字望之。或问贡父,贡父曰:“曾子避席。”又问:“望之何如?”曰:“望之俨然。”介甫闻之不喜,由是出贡父知曹州。

  刘贡父作给事中,时郑穆学士表请致仕状过门下省,刘谓同舍曰:“宏中请致仕,为年若干?”答者曰:“郑年七十三。”刘遽曰:“慎不可遂其请。”问其故,刘曰:“且留伴八十四底。”时潞公年八十四,再起为平章事。潞公闻之,甚不怿。宏中,穆字也。

明道杂志 北宋·张耒

  刘贡父呼蔡确为倒悬蛤蜊,盖蛤蜊一名壳菜也。确深衔之。

  孙莘老形貌奇古。熙宁间论事不合责出,世谓没兴孔夫子。孔宗翰宣圣之后,气质肥厚,刘贡父目之孔子家小二郎。元佑间二人俱为侍郎,二部争事于殿门外幄次,贡父过而谓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坐间有悟之者,大笑。

侯鲭录 宋·赵令畤

  孙觉、孙洙同在三馆。觉肥而长,洙短而小,二人皆髯,刘攽呼为大胡孙、小胡孙。顾临字子敦,亦同为馆职,为人伟仪表而好谈兵,攽目为顾将军。又以反语呼之曰“顿子姑”。攽尝与王介同为开封府试官,试节以制度不伤财赋,举子多用蓄积字,声近御名。介坚欲黜落,攽争之,遂至喧忿。监试陈襄以闻,二人皆赎金。中丞吕公著又言责太轻,遂皆夺主判。是时雍子方为开封推官,戏攽曰:“据罪名当决臀杖三十。”攽答曰:“然,吾已入文字矣。其词曰:切见开封推官雍子方,身材长大,臀腿丰肥,臣实不如,举以自代。”合座大笑。

《宋朝事实类苑》引魏王语录 北宋·江少虞

  孙巨源内翰从贡父求墨,而吏送达孙莘老中丞,巨源以求而未得,让刘,刘曰:“已尝送君矣。”已而知莘老误留也,以皆姓孙而为馆职,吏莫得而别焉,刘曰:“何不取其髯为别?”吏曰:“皆胡而莫能分也。”刘曰:“既是皆胡,何不以身之大小为别?”于是馆人以孙莘老为大胡孙学士,巨源为小胡孙学士。王平甫学士躯干魁硕,而眉宇秀朗,尝盛暑入馆,方下马流汗浃衣,刘攽见而笑曰:“君真所谓汗淋学士也。”

  刘贡父为馆职,节日同舍有从者以书筒盛门状遍散于人家。贡父知之,乃呼所遣人坐别室,以酒炙犒之,因取书筒视之。凡与有一面之旧者,尽易己之门状。其人既饮食,再三致谢。遍走巷陌,实为贡父投刺,而主人之刺不达。

轩渠录 宋·吕居仁

  李公择于秘书省种竹云:“使后人见之曰:此李文正所植之竹也。”盖自许他日谥文正也。刘贡父闻之曰:“李文正不特能系笔,又善种竹耶?”是时京师有李文正善系笔,士大夫多用之。后贡父西省种竹,东坡诗云:旧德终呼名字外,后生谁续笑谈余,盖谓此也。

诗话总龟 宋·阮阅

  刘贡父知长安,妓有茶娇者,侯鲭录云:所谓添苏者也。以色慧称,贡父惑之,事传一时。贡父被召还朝,茶娇远送之,为夜宴痛饮,有别诗曰:“画堂银烛彻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唱尽一杯须起舞,关河风月不胜情。”至阙,欧阳永叔出城迓贡父,贡父病酒未起。永叔问故,贡父曰:“自长安路中亲识留饮,颇为酒病。”永叔戏之曰:“贡父,非独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矣。”

过庭录 南宋·范公偁

  世以癞疾鼻陷为死证,刘贡父晚有此疾,又尝坐和苏子瞻诗罚金。元佑间同为从官,贡父曰:“前于曹州有盗入人家取书一卷而去,乃举子所著五七言诗,就质库质之。主人喜事,好其诗不舍。明日盗败,吏取其书,主人赂吏,私录之,曰:’吾爱其语,将和之。’吏曰:’贼诗不中和。’”按以上画墁录略同。子瞻曰:“孔子尝出,颜、仲二子遇其师,子路趫捷,跃而升木,颜渊濡缓,顾无所之,就市刑人经幢避之,所谓石幢子者。既去,市人以贤者所至,不可复以故名,遂共谓避孔塔。”坐皆绝倒。

后山丛谈 北宋·陈师道

  贡父晚苦风疾,须眉脱落,鼻梁断坏。一日与苏子瞻数人各引古人一联以相戏,子瞻曰:“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坐间大噱。贡父恨怅不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友有得风疾者。急往视之,已不能言矣。方生死之争其苦有甚于刀锯木索者矣。予知其不可救,默为祈死。东坡志林癸巳类稿引此,谓是刘贡父事。元丰应作元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