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刀动态选点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拓展

 wjf8889 2016-08-11


目的:观察小针刀动态选点法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门诊收集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小针刀结合针灸为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0例和其他方法结合推拿组(简称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值有差异性(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上优于对照组。②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性(P<0.05)。说明运用小针刀动态选点法结合针灸治疗与其他方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不同,而且运用小针刀动态选点法结合针灸治疗优于其他方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结论:运用小针刀动态选点法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好、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优选方法。

关键词:小针刀;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临床研究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use of small knife dynamicbinding site selection manipulation therapy of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disease

Niu-Xianglai    Jing-Fuquan  Zhou-Yu

(Author: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acupuncture and massage Branch,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the small knife-point method combined with dynamic routing massage therapy and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Common 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clinicalefficacy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provide a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Outpatient collected by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90 cases 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mall knife and massage therapy for treatmentgroup (treatment group) and 50 case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therapy group (control group) 40 cas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linical symptoms, physical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clinical symptom score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control group had symptom score difference difference (P <0.05), indicating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symptoms. Compare clinical efficacy, the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0%; total effective groups, there are differences(P <0.05). Description using a small knife dynamic site selection methodwith massage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ordinary massage therapy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and the useof small knife point method combined with dynamic routing manipulation therapythan ordinary acupuncture combined massage therapy. Conclusion: Use asmall knife point method combined with dynamic routing manipulation therapy for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clinical effect, there are certainfeasibility can be used as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 Smallknife;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Acupuncture; Clinical Research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颈椎病中的一种类型,以眩晕为突出表现。有统计表明,颈椎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约占40%-5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发病的年龄呈下降趋势[1]。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颈部劳损、外伤、感受风寒之邪,闭阻经脉;年老体弱,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脑髓失养所致[2]本人采取颈椎部位动态选点的方法施以针刀松解并配合松解手法治疗CSA得了一定疗效,并且与针灸治疗相对比,治疗经患者签订知情同意,符合伦理要求,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90例CSA患者均为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针灸室门诊就诊患者,经颈椎X片、颈椎CT或者颈椎MRI确诊。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16例,女34例;汉族11例,回族11例,藏族4例,维吾尔族23例,俄罗斯族1例;年龄最大者为67岁,最小者为19岁,平均年龄(44.86±12.21)岁;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10天,病程<5月者19例,病程在5月至1年者18例,病程大于1年者13例;对照组40例,男12例,女28例;汉族7例,回族5例,藏族4例,维吾尔族22例,俄罗斯族2例;年龄最大者为64岁,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45.45±11.95)岁;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15天,病程<5月者12例,病程在5月至1年者15例,病程大于1年者13例。经统计学分析,以上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修订的CSA诊断标准[3]

①具有CSA典型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视听障碍甚至猝倒症状,旋颈时可诱发;②具有颈椎退变的一般临床表现:颈痛,颈僵硬,颈椎活动受限,颈肌痉挛或压痛,压头试验为阳性;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脑血流检查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④能排除眼源性或耳源性眩晕,除外脑内病变如单纯精神性神经官能症或肿瘤。


1.3纳入标准[4]

     凡符合CSA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者;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


1.4排除标准

    排除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65岁者以及炎症等。


2 治疗方法

2.1针灸取穴

取穴参考《针灸治疗学》[5]中颈椎病的治疗取穴:①主穴为大椎、天柱、后溪、颈椎夹脊(只选择病变椎体及其上下各一个椎体两侧的夹脊穴)、太溪、足三里、肾俞。②配穴为:头晕、头疼明显者加百会、太阳;恶心、呕吐者加中脘、内关。


2.2  针灸治疗操作

     ①患者取俯卧位,完全暴露颈项部、腰部以及下肢皮肤,医者查明病灶部位后,常规消毒,选用0.30mm×40mm毫针,取颈部双侧夹脊穴直刺,大椎穴直刺1~1.5寸,太溪、肾俞、足三里选用0.30mm×50mm毫针,直刺,用补法,其余穴位均按照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②针刺得气后,留针期间在患者颈夹脊穴加G6805-A型电针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③以上治疗均每日一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一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3  小针刀及操作

     患者取俯卧位,用碘伏常规全颈部消毒,查明病患的颈椎关节,并用记号笔标识,此外,对患者由术者手握患者一侧手腕做上肢被动前屈、后伸、外展、旋内、旋外动作寻找疼痛难以忍受的应力点,找到点后做标记,术者戴无菌手套,选用汉章I型4号针刀,术者左手拇指按压此处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右手持针刀刺入。刀口线与主要的血管、神经平行,快速透皮缓慢推进至疼痛粘连部位,刀下有紧绷感行切割、横行剥离、纵行疏通操作。患者通常有酸胀感,刀下有松动感时出针刀。助手再变换患者体位,寻找其他痛点依照上述方法操作,所有患者均在在患侧颈椎4-7横突后缘及锁骨上部触摸按压寻找紧绷的部位及压痛点,刀口线与臂丛神经走行一致,缓慢刺入切割紧张部位后缓慢退出。每日的治疗不超过6个点。


针刀治疗每两次治疗间隔5天,3次针刀治疗间穿插4次针灸治疗为一个疗程。针刀治疗当日不做针灸,以卧床休息为主,次日均采用针灸治疗。


2.4   推拿治疗

主要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滚法、点按法、拔伸法、拍击法、四指推法等。治疗部位以患者颈部、两肩胛内上角、肩胛岗上下斜方肌、头夹肌、肩胛提肌及项韧带为重点。治疗时患者取坐位,治疗师站于患者背侧,用较轻手法按揉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采用拨法轻拨肩部肌肉,点按风池、风府及颈部夹脊穴,再用滚法滚整个颈部及肩部,促使痉挛肌肉放松。待肌肉松解后在颈椎棘突、横突和肩部寻找压痛点,用稍重手法进行点拨按揉推2~3min,再采用揉法及滚法进行放松,连续练习3~5组。治疗师用肘部托住患者下颌,将一手食指及拇指置于患者风池穴处并固定其头部,向上轻轻拔伸颈椎4~6次,同时也可用扳法整复错位关节,促使椎体恢复正常排列;最后采用揉法、滚法放松整个颈部及肩部3~5min,上述对照组治疗每天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一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采用魏毅等制定的CSA功能评定表[6]进行评估。量表共11个问题,最低11分,最高33分,得分越高,眩晕越重。


3.2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评定》[7]进行评定:①治愈:阳性体征转阴,临床症状消失,能正常参加日常工作。②显效:阳性体征基本消失,临床症状基本消除,对日常工作影响不大;③好转:阳性体征减弱或者消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只能从事日常比较轻的工作;④无效:阳性体征无变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自觉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受影响。


3.3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设计。计量资料数据用                             ±s表示,均数比较用t检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


3.4结果

表一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对照组

40

27.13±2.95

17.85±3.04

-9.28±0.09

治疗组

50

27.36±2.72

15.24±3.01

-12.12±0.35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分别进行比较,均有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有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13(26.0%)

24(48.0%)

11(22.0%)

2(4.0%)

96.0%

对照组

40

2(5%)

14(35.0%)

12(30.0%)

 12(30.0%)

70.0%

    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性(P<0.05)。说明健脾补肾针灸法与局部取穴针刺法治疗CSA的临床疗效不同,健脾补肾针灸法的疗效优于局部取穴针刺法。见表2。


4 讨论

 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电脑处理信息化和电子游戏机使用频率的增高,CSA在临床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增长。有专家预测,在未来50 年内,该病将在整个脊柱病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取代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诱因的腰腿痛,而上升成为骨、伤、针、推科临床的重要疾病之一[8]。中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多因老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复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或姿势不正而致气血痹阻,不通则痛。而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而止痛。


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认为,人到中年因内分泌失调,引起肩部的代谢障碍,使代谢物淤积而刺激有关的软组织,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影响颈椎部的血液循环,造成颈椎部关节的动态平衡失调,而产生上述的临床表现。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每个人对于损伤的反应程度不同,修复损伤的程度及快慢也不同。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自身修复加之锻炼,症状可自行消失,有的患者病情较重加之自身修复能力差,颈椎部关节周围的粘连、斑痕较重,就需要借助外力来松解粘连。针刀具有松解粘连、疏通经络、解除痉挛等作用,用刀的切割解除粘连及结疤的机械压迫,刺激局部小血管扩张、血流向松解部位灌渗,使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从而恢复了病变部位的功能。[9]本人体会治疗组的优势在于针刀医学关于颈椎病的病因学及软组织动态平衡学说的建立,为通过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因素颈椎周围组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针刀闭合性松解枕、颈、肩背软组织的粘连、可有效改善或消除腱筋膜组织的拘挛和异常高张力状态、促进无菌性炎症的消退,恢复局部组织的正常功能状态,促使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得以重新建立。


推拿手法治疗是在针刀对局部组织有效松解的基础上,通过手法解除颈肌痉挛使其松弛从而达到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整复纠正和恢复寰枢椎关节与椎体间关节错位和颈椎节段的不稳、可减少或解除局部的组织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的刺激,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供,从而达到有效缓解和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鞠丹,高维滨,张萍萍.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32-33

[2]吴晓东.颈三针输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130-131

[3]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议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l(8):472

[4]于楚怀.颈椎眩晕症状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

[5]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0

[6]魏毅,梁伟雄,蔡业峰.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的初步建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7):410-412

[7]陈佑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6

[8]陈卓伟.针刺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62-663

[9]桂清民,孙德礼,李刚.针刀松解配合整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X 线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7):949-9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