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思想的产生年代及其社会根源

 高处不胜寒676 2016-08-12

  老子一书的辨伪工作,从宋人开始,一直到晚近学者的多次探讨,大体上已可确定此书出于战国之世。但由此仍可导出分歧的理解:或谓老子其书与其思想同为晚出,或谓老子书虽晚成,而其基本思想固可先孔、墨而早出。因此,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老子的成书年代,而在于老子思想所由发生之时代。这一问题如果不先辨明,我们就不但不能弄清学术源流,反而会张冠李戴,混乱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线索。

 

  著者在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一书中曾提出许多证据论证老子思想为孔、墨显学的批判的发展。这里我们不再重复考证的讨论,只就老子思想之后于孔、墨的道理作一概括的说明。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时期,也正当孔、墨二位大师活动的时代。孔、墨在社会理想方面,在人类道德方面,各以其私学代替了官学,迎接他们所憧憬的新世界,即所谓国民显族的社会。他们不问这个将要出现的社会之是非善恶及其前途之矛盾与否,而以批判精神斥责了旧现实,以永恒的真理信心向往于新世界,——这些都是孔、墨的共同特点。

 

  到了战国中叶,社会已是相对的显族社会,但这一新世界并不是孔子的现实看法所希望的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社会,也不是墨子的现实看法所希望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相反的,古代显族社会的矛盾更扩大了:劳动力的再生产成了严重的问题,而氏族公社为基础的土地国有制与尽地力的土地私有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在这一时期,思想家也具有和过去哲人不同的风貌。过去哲人,作为古代私人学术的创始者,必须具有他自己的信条,为此信条而牺牲一切,孔、墨便是这样的哲人。但这一时期却出现了怀疑哲学,老子便是这样的思想家:在社会理想方面怀疑了现实世界,在人类道德方面怀疑了私学,在历史方面怀疑了发展,在信心方面怀疑了个体,在阶级方面怀疑了斗争。就在这里,老子思想表现了对孔、墨的批判的发展,例如,不贵其师学不学,復众人之所过,便是对昭昭察察的众人来批判的,其对象就是私学;又如辩者不善博者不知,显然也是针对孔、墨而发,孔子博学,墨子善辩,孔、墨以外,谁又是博者辩者?

 

  在这一时期,思想界更出现了一种薪的斗争形式,更趋向于哲学思想的批判形式。接受孔、墨显学的优良传统的人,固然升华了其现实看法,进一步提出宇宙与人生的问题,而曲解孔、墨的人也从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中寻找理论,因而展开了对自然史的认识的诘辩。老子的形而上学的的学说的出现,也正具有这一时代的特点。

 

  在这一时期,某些片面的概念得到了解放。孔、墨各以自己的观点规定了人类与社会,老、庄则解放了这些规定,这是历史的批判的发展。在这里,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先王观念和天道观念的解放。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还束缚着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时,观念上的先王上帝也束缚着春秋、战国的思想发展,孔子的天命、墨子的天鬼,都是和称道尧、舜先王的天道思想相关联的: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已趋没落时,上帝先王也就失灵,老子否定先王,并谓天道无亲,就是这一时代的反映。如果没有孔、墨的天道思想在前,老子不会忽然来一个道法自然

 

  这样的线索,在老子一书中便可以举出证明。继承老子遗绪的庄子,更是毫无隐词地剽剝儒、墨。因此,著者认为老子思想之晚出于孔、墨之后,实无可置疑。

 

  现在我们再进而探究老子思想的社会根源。这一探究,从研究方法上说,应该在通盘考察了老子思想以后再来进行,但在叙述方法上则不妨提前一步,而与以下各节的叙述相为照应。

 

  我们已经在上文指出,战国之世乃是古代显族社会的矛盾已经扩大了的时代,老子正是从现实社会中看出了种种互相统一着的矛盾与对立: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十八章)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七十五章)

 

  老子认为,所有这些矛盾,乃是现实社会中一切动乱与灾患的根源;要消除这些动乱与灾患,首先得消解动因,即消解对立。对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因此,消解其中的一面,也就消解了整体。在这里,老子消极地重消解而不是重斗争,老子从消极的消解想使历史的车轮倒退,即在历史方面否定了发展。

 

护肤推荐美容护肤-水月老师


护肤先排毒,脸上几种状况告诉你,应该排毒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