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口:你为什么抓不住?

  平凡的人 2016-08-12

作者:钟清扬

来源:支点思维


现在,大家一谈起风口,几乎就是打了鸡血一般地亢奋,但一说起在风口中的奋斗果实,大家又似乎没抓没捞的,缺少相应的谈资,很多人的看法是,风口是大家的机会,而成果则是极少数人的专利,自己总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缺乏预判,风口出现的时候才去行动,已然来不及。


风口其实就是一个大趋势,一个天大的机会,可是,这样的机会却依旧只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公司,那些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也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公司,是把握不住风口的,即便是这个风口就出现在自己的家门口,即便是这个风口正好刮过自己所在的行业。


但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不清和没有预见力那么简单,这其中还有行动迟缓的问题。


大家普遍地不愿意冒风险去创新、更不愿意提前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大家普遍地希望有其它企业去先蹚一遍雷,然后自己再安全进入,抢夺胜利果实。


但是,这种观念,既不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态势,也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逻辑,而是不愿当炮灰只愿意占有胜利果实的一厢情愿。


但在创业和经营公司这个层面上,不愿意承担风险,只愿意收获,是基本不可能的,即便有些大公司和资本机构想要收购那些已经被市场证明了发展潜力的企业,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溢价资本才可以实现。


所以,等到风口出现的时候,想要再开始行动去赶上它,就已然来不及了,即便是自己行动速度超级迅猛,也终究只能是赶上喝点剩汤的机会,而不会摘个大蟠桃回来。




二次选择时方向不对头,定位不合理,即便是再努力,也是空欢喜。


其实,有些创业人员、有些公司,是很有预判的先见之明的,但却常在大方向确定之后的岔路口进行二次选择的时候,出现新的问题。


这个所谓的二次选择,有可能是技术上的,也有可能是股权结构上的,更有可能是市场领域的,还有可能是产品层面的,没有哪个企业从一开始到最后是一成不变的,变是常态,但正是在这常态之中,在岔路口的时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我们常说,很多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错了,那么越是努力,就距离成功越远。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联想手机了,在二次选择的时候,打算跟智能家居并联在一起,但实际上,截止到目前,智能手机是一个智能终端,这一个小小的差别,可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最终,现在的联想手机连国产手机的第一阵容都挤不进来,更不要说曾经夸口要跟苹果扳扳手腕子了。




关注和投入的重点,走偏了,没有锤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人是关注风口,而不是关注怎么才能被风口托起来,很多人是关注被风吹上天的这头猪,而不关注为什么是“这头猪”而不是“那头猪”。甚至,很多人关注的重点是怎么在风口揩油,而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于是,因为关注点的不同,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方面,也就相应地走偏了。我们注意到,有很多企业,在风口中只顾着随风起舞,却并没有沉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至于脚步虚浮,脚底下没有根,以至于最终在风口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我,最终摔下来的时候,一塌糊涂。


我们注意到,国内那些赶时间赶风口的企业,绝大部分没有苦练内功,外表看着来势汹汹,其实到头来连从地上捡钱的功夫都没有炼成,更不用说去锤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了。


有太多的企业,忙着去开拓市场,忙着去铺设渠道,忙着去树立品牌,却唯独没有在产品和人才上下功夫,或者功夫没有下足,到头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终究不过是干着急无以为继的局面。




没有持之以恒,短时间内不出业绩,就调头。


真正赶风口的公司,要懂得大趋势,要提前进入角色,要推动风口的产生,而且,还要做好长期投入不产出的煎熬准备。那些唯业绩论,要求一定时间之内有回款,一定时间之内须盈利的公司,往往是无法持之以恒的。


很多企业就是这样,始终处在不断的选择和调头的过程中,整天被趋势和业绩搞得团团转,而没有一定的定力,也没有相应的各种准备,只知道一味地向风口要成绩,也只知道一味地向风口要当下的成绩,于是,这样的企业达不到那些懂得沉潜的企业的高度,几乎就是必然的。


今日最佳微信公众号推荐

99%的商界巨头必备的微信公众号推荐您:


商战智库

商战智库,创业成功,业绩做大,企业做强,战术思维,决胜商界必备智库。

微信号:shangzhanzhiku


↑↑↑长摁二维码 一键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期热文人靠不靠谱,看这4个细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