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曦:易语文,新思路

 萬里无雲萬里天 2016-08-12


名师简介

陈曦,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首届名师,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骨干校长,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语文学会小语专委会常务理事长,“陈曦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国培”专家库成员,多次获全国阅读教学比赛特等奖。七十多篇论文、文章在全国、省级比赛中获奖,并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潜心钻研语文教学,是“易语文”的首创者,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2009至2010年成为福州市首位被教育部选派驻香港教育局一年,任中文教学指导顾问,在全国小学语文届和德育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易语文,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

“易语文”之源

“易语文”的提出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我们研究团队长期浸润在闽派语文的土壤中,综合一线教学实战经验以及海量阅读相关书籍后共同思考的结果。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以及一线老师“忙、慢、漫、盲”的教学困惑,我们一直在尝试构建“简约、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为此提出“易语文”教学主张。

被喻为“百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就曾提到,天地(创造万物)都是用平易、简单显示它们的智慧和才能的。平易就容易知道,简单就容易遵从。容易知道就会有所亲近、依附;容易遵从就会产生功效。有所亲近就可以长久传下去,有功效就可以扩大作用。能长久传下去就成为贤人的道德,能扩大作用就成为贤人的事业。

汉语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袭着《易经》的文化,语文教学不也可以借鉴《易经》的思想武装自己,使语文教学“不易”、“简易”、“变易”吗?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我开始思索是否能从《易经》中获得启发,从纷繁复杂的教学乱象中梳理出一套比较清晰的思维方式。


“易语文”之实

“易语文”的“易”有三层的含义:

第一,不易:

      即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根本。事物的根本属性是阴阳两性,一阴一阳之谓道。大道同源,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是狭义的,也是广义的;不仅关注老师教,也要关注学生学;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只有一分为二地看待语文教学,才能使各方力量不断地相互中和、促进、生长,周行而不改,独立而不殆。

第二,简易:

大道至简。在纷繁复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老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高效,是我们的价值追求。简易不能单纯理解为简单,我们理解为在服务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让教学过程简约,使课堂简洁又易于操作。主要内容包含:1.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2.教学内容取舍;3.教学环节简单;4.教学方法高效。

第三,变易:

这是“易语文”最精髓的思想。一切事物均有两面性,并且不断转化。“生生之谓易”,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一成不变,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花样百出、动荡不宁。变与不变要在“易”上求得和谐统一。


“易语文”之法

在“易语文”指导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梳理语文教学的各种关系。一方面,我们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尽量让课堂简约,明快,易于操作。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以辩证观为指导,在看似简单的教学过程中渗入丰富的思想。


1

解读教材“四象互动”,“厚积薄发”。

备课过程是进一步发展“易”的思想的过程。两极生“四象”,备课时应注重做到“四心”相通。一通编者心 ,此为心之“窍”。编者是以课标为指针,以文本为载体,“依标靠本”,合理组织阅读文本。所以通编者心,会为教师打开新的思路。二通作者心。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文学特色及相关作品等,以便更好地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更加准确的抓住“文眼”,把握“课眼”,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三通学生心。此为关键节点。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心中无学生,课堂无好课。四通自己的真实内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自己就是要彰显教出自己的特色、水平,并以此影响、激励学生。

备课要深入有效,就要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厚积薄发,更要深入浅出。《新课标》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要时刻胸怀大语文观,在课堂上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因此,文本解读时深入语言文字,摩挲,涵泳其中,又能跳出来,懂得“取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研究知识的重难点,大胆取舍,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化”之。


2

课堂教学应注重因势定教,注意“变易”,力求中和。


首先,教学的目标设定要因“人”制宜。全面了解学生,关照学生,是课堂教学变易的初衷和旨归。教学目标虽然是“约定俗成”、“众所周知”的。但细化到具体的内容就要注意学生的“元认知”和“知识停靠点”,并关注到群体差异,才能部署出更为合适的“局”,“渡化”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舒展自己,发展自己,放飞思维,展示个性。

其次,教学的内容取舍要因“文”制宜。易语文教学讲求“洁净精微”,紧守“语文实践”,不为泛滥,此是“洁净”。教学扣紧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感悟、体会、积累、运用……穷理尽性,细如秋毫,精微之至。中和教学中各个方面的矛盾,达到新的和谐。

第三,教学策略使用要因“情”制宜。“情动而辞发”,语言学习,让学生感悟、体会、运用语言,最为有效的是学生情绪的管理。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适当调节教学的策略,师生情绪中正平和,才能皆大欢喜。

第四,教学节奏的变化要因“时”制宜。在教学时要注意课堂的变奏中和美。根据教材、学生、教师自身特点,教学时注意动静结合,高低起伏,疏密适当,课堂气氛必然抑扬顿挫,高潮迭起!


“易语文”之趣

“易语文”教学主张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呈现出特别的情趣:

第一,融合性:

重在理念,以势定教。“易语文”的教学要根据不同文本、不同的师情、学情来调整内容,调整策略,而策略在不断协调整合过程中达到平衡,即为最佳效果。

第二,灵活性:

活在课堂,注重生成。《易经》指导人做事要注意“时”与“中”。“时”指要与时势一致,“中”就是孔子讲的“中庸之道”,既不太过,也不不及。《易经》讲求“洁净精微”,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万物的运动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所谓“活”是指师生思维活跃带动课堂气氛活跃。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具体情况,不断积极转化,待时而动,营造气场,让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得到动态的平衡。

第三,空白性:

功在平时,注重训练。《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一切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的艰难、坎坷。因此,我们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磨练,每一节课都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获得提升。


“易语文”之美


1.自然美:

自然之美,美在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美在课堂以真实的教与学的状态呈现。“易语文”课堂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面向全体,追求简单、易行、高效。因此我们要多了解学生,解读教材,在课堂上顺势而导,灵活机动,利用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得自然,学得从容,一课一得,扎实有效。

2.生长美:

课堂的活力在于师生在课堂上的“生长”。易语文的课堂是平淡的,不急不躁,顺势而长,从容不迫;易语文的课堂是谦和的,教师放低身段,不断让位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生长的激情和动力;易语文的课堂是精致的,注意每个微小“细胞”的裂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看似粗放,实则精致,不断传递学生学以致用的信息。

3.中和美:

“易语文”重在“中和”,协调矛盾各方,优化组合,提高教学实效。课堂上化繁为简、刚柔并济、动静相宜;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思维训练与听说读写能力齐飞,语文素养与品德教育并进;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在交流和转化过程中,师生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思想的碰撞,人格的提升。


“易语文”的课堂追求是“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易语文”的教学主张强调简约明快,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课堂易于操作。

我们以“学”为落脚点,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各方素养。

名师风采


01

2008年到四川彭州灾区帮扶支教和帐篷学校的孩子在一起


02

教师岗位培训示范教学


03

在香港示范教学


04

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会展示课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