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人民幸福指数的风向标;是继续深化改革的试金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航者。我国发展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机遇期和矛盾的多发期,城镇化的进程在这种特殊的时期肩负着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我国城镇化面临着种种困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无疑为此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正如霍华德畅想的“田园城市”一样,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才能绘制出城镇化和谐美好的“新蓝图”。我们一直在思考,城镇化的意义何在?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社会更加和谐、民众更加幸福。而现如今城镇化的进程出现了瓶颈,究其原因就是管理者没有站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度,有步骤、有目的统一推进,因此必须在产业布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没有下足功夫。城乡一体化,亟需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城镇化“新蓝图”的产业布局。仅仅依靠工业化的力量难以顺利实现城镇化。建立集约、和谐、低碳、高效的产业布局,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在产业布局上看,重点发展能够形成带动全产业发展的旅游业,各个地方应根据地方特色,结合当地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带动城市周边农民就业,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城市扩张中“穷出”、“富进”的尴尬,真正让城镇化回归到城市科学发展的理念中来。城乡一体化,必须注重心理调适,做好城镇化“新蓝图”的社会管理。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促使农民与城市居民在心理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现象,管理者要“向下使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新市民”的新诉求、新困难和新问题,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在所有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站”,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进城农民在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的心理抚慰,促进农民在心理上进城,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提升新型农民和居民文明素质,促进农民在文明习惯上进城。城乡一体化,更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城镇化“新蓝图”的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解决农民城市化后的后顾之忧,而社会保障就是其核心部分。而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忽略农民工合理诉求的现在比比皆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完善基本的农民城市化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在城市与现有居民实现均等化,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农民工子女教育限制,进一步扩大保障房在农民工中的适用范围,扩大建设,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健全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同分享城镇化成果。相信通过建生态、重心理、完保障的“三位一体”化战略,定能绘制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环境美好的城镇化“新蓝图”。 今天带大家读了一篇申论一类文,是否对大家有所帮助呢?如果你们有什么更好的申论写作方法,不妨点击右下方的留言分享出来吧!更多公考内容,点击上方“公务员考试网”蓝字订阅,每天为您推送最新公务员考试资讯及最全备考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