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语文老师反思:即便是在应试的话语系统里,依然看见语文素养的获胜

 启程的男孩 2016-08-12

一位语文老师反思:即便是在应试的话语系统里,依然看见语文素养的获胜

美丽语文mp 06-29 11:35
1/1

最近几天,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在和学生高考分数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位语文老师欣喜地发现,那些语文素养较高的孩子,那些热爱读书的孩子,大多都是语文考试的赢家。

借着这个契机,这位老师想谈谈培养语文素养中的关键环节:从阅读这个“输入”,到写作这个“输出”,这两者之间的跨越是如何实现的。

这位语文老师叫汤老师,是海南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组组长。她任教只有13年,带过8届毕业班,带出了2个总分状元和3个语文单科状元,今年高考带出了海南省理科语文第二名,9位学生考入海南省语文前四十名。

不仅如此,“漂亮”、“感性”、“温暖”、“爱生活”、“文艺范”的汤老师,更是学生心目中崇拜和喜爱的“教育女神”。

这两天一直在跟孩子们的高考分数打交道,纷至沓来的信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很庆幸的是,那些语文素养较高的孩子,那些热爱读书的孩子,大多都是语文考试的赢家。

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即便是在应试的话语系统里,依然看见语文素养的获胜。如果语文考试让那些投机取巧的学生胜出,只能说狠狠地扇了这个颠倒是非的社会一巴掌!

借着这个话题,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语文素养中最关键的环节,阅读与写作的关联,阅读的输入与写作的输出之道。

我的前世——阅读与写作故事

我小时候是被放养生长。所读到的书,都是见一本,便读一本。从未经过挑选。记忆中有几个节点,让我真正感觉什么是阅读,什么是写作。

1

高一。海中校门前有一家书店,我在那里买了人生中第一本张爱玲的书。一个下午便不闻不觉地把它读完了。

无法言说的震颤,骨子里的深刻共鸣,响彻在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的胸腔里。直至今天,任凭张爱玲的只言片语,我一捡起来读,都是十五岁的那个味道。

年少的时候,一清二白的心,那些首先闯入她视线里的书,无心酿造了她一生的生命涵养。

2

我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一段阅读经历,大学时候特别迷恋安妮宝贝的书。

在姜花海藻长发棉布裙里陶醉过,甚至以模仿她的文字排列结构为荣,甚至大学毕业论文都以研究安妮宝贝为切口。

不回避,是因为真实地存在过这段青春记忆。不常提起,是因为到了现在,哪怕她更名为“庆山”后也不再读她的书。爱过她又放下她。

那时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写东西时,每个字词好像很用力,想去挤出一种姿态,让世人为之倾倒。但就是在这种不讲究的蛮力背后,尽是破碎的思绪。

3

在大学现当代文学老师的影响下,我爱上了沈从文的文字。那条豆绿色的河水,常常润湿我的眼睛。

后来,自己摸索去读了汪曾祺。读完汪老的全集后,我把沈老小心翼翼地放下。汪老文字里的洗练、清新,日常又幽默将我深深吸引,他会时常逗乐你,不正经一笑,又是心头一紧。那文字好似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用嘴吹气吹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