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天路”——急性脑血管闭塞开通术

 昵称33542116 2016-08-12

(河南省中医院  脑病科  刘志华主任医师)

 

        《天路》是大家都很喜爱的一首歌曲,每当响起那动听的旋律,人们都会禁不住随拍吟唱:“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象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天路指的就是“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青藏铁路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陆的时空联系,被誉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

 

        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人体自身的神奇“天路”——脑血管。大脑仅占人体重量的2~3%,葡萄糖和氧耗量却占全身供应量的20~25%,完全依靠着脑血管这条神奇的“天路”输送。但脑血管也会因各种原因出现堵塞,其所供应的脑组织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医学上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医生所要做的同筑路工人一样,要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开通这条“天路”,以保证大脑和生命的健康。

 


 

        闭塞脑血管开通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静脉溶栓,包括国外指南:发病4.5小时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以及国内“九五”攻关课题:发病6小时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对于血栓负荷大的血管闭塞,静脉溶栓就显得力不从心,且全身出血的风险加大。神经介入的发展为开通闭塞脑血管打开了另一扇窗,最早出现的是动脉溶栓,通过微导管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射到血栓内部,它能直视病灶,药物直达病所,应用较小的药物剂量,达到最佳临床疗效。再后来出现了微导丝碎栓、导管吸栓,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支架取栓术,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使急性脑血管闭塞的开通率大大提高。

 

        目前临床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神经介入“高不可攀”,无法在基层医院开展,使广大患者失去了救治机会。另一种认为,急性脑血管闭塞开通是神经介入的入门技术,其实不然,当一种方法不成功时,你可能要应用神经介入多种方法打出“组合拳”才能奏效,这几乎囊括了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全部技术,如动脉溶栓术、机械碎栓术、导管吸栓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应用,所以说脑血管闭塞开通术是神经介入的升级版和终极版,是临床决策、精湛技术、团队合作、奉献精神完美结合的产物。

 


 

        面对面面对面对小小的血栓,人们不禁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千山万水的阻隔,而是脑血管仅数毫米的闭塞,血流近在咫尺却不可逾越。而世界上最漫长的时间,不是天长地久,而是脑梗塞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欠缺,未引起重视延迟就诊,反复商议犹豫不决,还有部分医院每个环节衔接不良而致分分秒秒的耽搁,以致于这么先进的医术,仅有1~3%的脑梗塞患者才有幸应用,这些幸运儿们经过医生采用血管开通的组合技术,才有了如歌曲《天路》里唱的那样:“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带给大家一个刚做的病例吧:65岁男性患者,后半夜被家人发现左侧肢体无力,患者儿子是社区医生,紧急送至我院急诊科,到医院后应用药物治疗一度缓解,但早晨6时30分,症状再次加重,左侧肢体全瘫,肌力0级。我院“卒中绿色通道”快速运转,全脑血管造影发现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经过介入取栓、动脉溶栓、微导丝碎栓,最后发现病变部位存在严重的原位狭窄,又施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醒麻后患者肌力即完全恢复正常。这就是一个成功应用神经介入“组合拳”击溃脑血栓的病例。

 


 

        联合应用各种开通技术治疗急性脑梗塞,为卒中开辟了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才会呈现出歌曲《天路》结尾那样的美好景象:“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但最后还是要反复强调,技术属于医生,对于患者及家属,最重要的是:提高认识,分秒必争,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到医院就诊,才有可能应用此先进技术开通“天路”,“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就体现于此,这也正是开展全民卒中科普教育的意义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