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区人民医院重点荐读: 本期《专科巡礼》亮相的专科为:神经内科。 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在神经内科医生的心中,时间就是大脑! 举例来说,在神经内科领域,中风(即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中风带来的偏瘫以及生活质量下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在中风发生后,病人是否治疗及时,十分重要,稍微迟疑,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时间,就是大脑!对于神经内科来说,更是如此。 脑梗死 高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高明区十三五医学特色专科,2007年成立卒中单元,开展脑梗死静脉溶栓,2008年开展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016年开展视频眼震电图检查,2017年开展神经心理测试,2018年1月被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授批卒中中心,2018年3月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2018年12月开展肌电图检查。
设门诊、住院部、神经内科检查室,专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头晕、头痛、癫痫、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痴呆、帕金森病、神经系统感染、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 1.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2.脑血管介入治疗:全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3.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4.癫痫门诊; 5.帕金森病门诊; 6.记忆门诊; 7.心理门诊。 检查技术: 1.视频眼震电图; 2.神经心理测试:焦虑、抑郁及痴呆测试等; 3.肌电图、诱发电位。 神经内科代理主任、主任医师朱常勤接受采访。 脑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导致人类死亡的3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时间窗”极窄。我院神经内科开展的静脉溶栓加介入治疗,为这类病人带来了最先进、有效的救治。 为抢救大脑,该科自2007年起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对起病6小时内有适应症、无禁忌症的脑梗死行阿替普酶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偏瘫、失语奇迹般恢复,11年来静脉溶栓的病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达65例。但部分大血管阻塞的患者仅靠静脉溶栓还不能改善病情,去年3月起,我院神经内科又开展了静脉溶栓后全脑血管造影桥接支架取栓术,使该科脑梗死治疗更上一个新台阶。 案例一:发病时间不详,错过静脉溶栓时机,动脉溶栓抢救成功 对于神经内科代理主任、主任医师朱常勤来说,这是一个很典型也很幸运的个案。 2018年10月份,神经内科收治了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但未正规诊治,被发现时左侧肢体无力已有2.5小时,经检查诊断为脑梗死、高血压病。 目前,治疗脑梗死首选的有效方法为静脉溶栓,但静脉溶栓有着严格的时间窗控制,只能在发病6小时内。此患者虽然明确诊断为脑梗死,但起病时间不详,也就是说,从真正发病到就诊之间的时间间隔无法得知。 静脉溶栓是不能进行的了,那如何是好?经过科室团队快速讨论和评估,予行脑血管介入诊治。 经过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神经内科医疗团队发现患者血管情况差,不能行取栓术,在朱常勤主任指示下,团队为患者改行右侧颈内动脉尿激酶溶栓术,术后患者偏瘫肢体逐渐恢复,1周后肌力完全恢复正常出院。“如果不及时采取动脉溶栓,长时间的脑梗死会让患者的肢体功能无法恢复。”朱常勤说道。 案例二:支架取栓,畅通闭塞的脑血管 不久前,一名男性57岁患者在早上起床后,发现左侧肢体乏力、不能行走,遂收入我院神经内科。 接诊医生周利胜仔细查看患者入院头颅CT,考虑可能为急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经科室多位医生评估病情初步拟定治疗方案,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工作,立即送入介入室行脑血管介入诊治。 当日上午,神经内科团队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为患者行脑血管造影,确认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再次告知家属病情,予支架取栓处理。经过两次拉栓,患者血管恢复血流,残留部分狭窄。术后患者肌力明显好转,左侧肢体肌力5-级,轻度跛行,整体恢复情况良好。 支架取栓是通过物理治疗的方式,直接将堵塞血管的栓子取出,迅速恢复闭塞血管,实现血流再灌,大大缩短了脑组织的缺血时间,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患者的长期预后,现已成为治疗急性脑大动脉闭塞的最佳方法。 目前,我院神经内科已成功开展脑血管介入诊治,常规开展项目有:全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支架取栓及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案例:晕头转向 两次手法复位即行动自如 头晕晕!不少人以为是感冒或者颈椎出了问题。其实不然。 此前,我院神经内科就接收了一位这样的患者,她突发眩晕入院,只能平躺,一坐起就剧烈眩晕、呕吐,静滴药物也无任何好转,体位变化诱发眼震,视频眼震电图诊断为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神经内科做了2次手法复位后,患者眩晕即刻消失,行走自如。 朱常勤表示,此类眩晕病人常常会被诊断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症、脑梗塞等,严重者,哪怕只是抬头、低头,也会诱发眩晕。实际上,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十有八九是由于耳朵的问题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中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这种疾病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为耳石症。 耳石症的诊断,主要是进行位置性眼震的激发试验,即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而耳石症的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是手法复位。患者在医生的协助下,仰卧在床上将头部悬空再转往不同方向,经反复数次后让耳石回到原位,整个治疗过程无需用药,而且疗效明显。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 复位疗法也不一定能使耳石症完全断根,虽然大多数患者在治疗1~2次后就完全治愈,但部分患者在治愈数月或数年后可能出现复发。即使如此,只要重复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就可以了。如果反复发作,或者手法复位无法成功,可考虑手术治疗。 ![]() 在神经内科,“溶栓、取栓”就是与时间赛跑,每早一小时,甚至早一分钟进行治疗,都有重大意义。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是,一旦出现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或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模糊、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和呕吐、突然出现神志模糊或昏迷等卒中现象,分秒必争、立即治疗是最正确的选择。 缺乏运动、抽烟、酗酒、嗜吃肥腻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者,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糖尿病和父母患有中风的家族史等人群,都是卒中的高危人群。 为了不断提高科室的诊断技术,2018年12月初,神经内科推出一项新服务——肌电图检查。这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主要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 肌电图检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常常认为记忆力下降是老年人正常的衰老现象,比如:忘记近期的事情、丢三落四、不会算账、词不达意、迷路等,殊不知这正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痴呆与认知障碍的早期症状。 如果家里老人家出现类似的症状,最好尽快就诊。神经内科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查体、量表评估、血液化验、神经影像学检查,甚至脑脊液检查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如果错过疾病早期的治疗机会,中重度痴呆的治疗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心理测试检查 如果你感觉自己有失眠、抑郁或焦虑情绪,可到我院神经内科进行心理测试检查,经专业的诊断,及早发现疾病,对症治疗,走出情绪阴影,恢复正常生活。为此,我院神经内科开设了记忆门诊、帕金森病门诊、心理门诊、癫痫门诊等。 ![]() 神经内科现有医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有4人(正高2人,副高2人),主治医师2名,护士16人,主管护师6人。 ![]() 朱常勤 神经内科代理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康复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眩晕学组成员。擅长危重症抢救、脑血管病、头晕、头痛、帕金森病、痴呆、重症肌无力等诊断及治疗,主持我院脑梗死静脉溶栓、耳石症手法复位等项目。负责我科记忆门诊、帕金森病门诊。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二、星期三上午 陈光荣 神经内科首席专家,内科副主任医师,历任佛山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在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神经症、眩晕、头痛等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本区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星期四上午。 李欣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研究生,广东省临床心理学会委员,佛山市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对癫痫、脑血管病、痴呆、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负责我科心理门诊、癫痫门诊。 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三下午、星期五上午 周利胜 医学硕士,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神经介入医师,广东省卒中学会缺血性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从事神经内科临床专业16年,开展神经介入工作4年余,曾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脑血管介入。 擅长:头痛、头晕、失眠、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内科疾病诊治;能开展脑血管造影、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颅内外血管成形等手术。为我科脑血管介入项目负责人。 别光看, 赶紧长按关注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