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情绪方面,其实我们都没有长大

 安好2016 2016-08-12

题记:情绪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当我们承担不起,或者不愿意承担的时候,总以为通过“逃避”,指责他人、环境,我们就会好了,其实是自己没有勇气、不愿意为自己的情绪承担责任。
 
  爱抱怨的女孩儿     
  昨天下班坐公交车回来,旁边做的是一个20岁左右的女生,车有点儿堵,走的比较慢,一路就一直听到她“唉声叹气”,从刚上车没有多久就有点儿堵开始,她一直在“唉!怎么这么慢啊!”、“是不是车坏了啊?”“唉!怎么这么慢呢!”“唉!……”
  我真同情她。
  遇个堵车就能如此“唉声叹气”、“怨声载道”的人,生活中得有多少负面情绪,芝麻大点儿事,都能影响她,让她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走不出来。
  问题是,她从来没觉得自己的情绪是自己的责任,总觉得是他人、环境对自己不好,自己不幸,从来没有觉得,情绪是自己的事儿,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负责,自己走出来,她总是在等别人变得好一点、环境变得好一点、自己走运一点就好了,可惜这种情况发生的太少。

  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情绪其实是自己的责任
  生活中,虽然大部分没有她那么脆弱,但我们都容易犯跟她一样的错。
  我们总是觉得,我们不开心、不幸福,我们悲伤、难受,是其它人对我们不好、不爱我们、不理解我们,或者环境太差、公司待遇不好、领导不公平,等等等等……
  我们随便一找,就能找到一堆别人、环境让我们不开心的例子,而且一旦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总是找对方去发泄,觉得对方应该为我们的情绪承担责任。当然结果,大家也知道,大部分情况下,效果不理想,有时候还很糟。
  其实,情绪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当我们自己承担不起,或者不愿意承担的时候,总以为通过“逃避”,指责他人、环境,我们就会好了,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勇气、不愿意为自己的情绪承担责任。
  这样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老婆看到老公不爽,或者没有按她的意愿行事,或者不爱她,然后非常生气、愤怒,然后就是持续的吵闹……
  父母看到孩子不听话、没好学习,很生气,然后就是持续的批评教育……
  领导看到下属没有把事情做好,总是拖延,很生气,有点儿愤怒,然后就是持续的“指导”、“建议”……

  为什么情绪是自己的责任?
  说情绪是自己的责任,很多人可能心有不甘,觉得明明是对方惹的我啊,为什么说是我自己的事儿,给大家来解释一下。
  情绪从本质上讲,是我们需求、欲望满足与否的反应,需求、欲望满足了,我们就会有正面的情绪,没有满足,我们就会有负面情绪。
  所以,本质上,是我们有需求、欲望,情绪只是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
  老婆回家看到老公翘着二郎腿看电视,家里乱糟糟的,瞬间“怒”从中来,然后就是对老公的一顿数落,还觉得自己是对的。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是老婆对回家之后有一个期待(也是个需求),期待老公把家收拾好,把饭做好,一个模范丈夫的样子,这是她自己的需求和期待。
  然后回家之后,发现对方完全没按这个期待来,完全是相反的样子,就怒火中来。
  老公一脸无辜的样子,觉得自己很冤。
  我们自己有很多需求、期待、欲望,要求对方满足,对方不满足,我们还“信心满满”的认为是对方不对,觉得对方就应该满足我们,这不是很自私吗?
  我们自私的要求对方满足我们的期待和需求,对方不配合,我们生气、愤怒,还觉得对方应该为我们的情绪承担责任,对方不是很冤么?
  其实,我们都是生活中的自己和对方。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看到这儿,是不是有点晕?同时想骂脏话?“靠,对方惹了我,还是我的错,还不能有情绪?妈的!什么道理!!!”
  *彼此的陪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都希望对方满足我们,都希望地球转着我们转,这是人的天性,我们彼此都需求对方满足我们。
  彼此能够成为满足对方需求、期待的对象,其实也是一种缘分,珍惜、感恩这种缘分,人生几十年,遇到的人、事儿,也就那么多,总是抱怨,不只对不起别人,首先对不起自己。
  *与对方沟通我们的需求、期待
  很多时候,对方生气,我们觉得很冤,是因为,对方并没有把他/她的需求、期待告诉我们,我们又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我们自己也一样,如果我们希望对方满足我们,我们得把自己的需求、期待告诉对方,否则,对方也会很冤。
  只有在双方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彼此满足、彼此让步,才有可能双赢,婚姻关系如此、亲子关系如此、领导下属关系同样如此。
  *尊重彼此的需求
  我们对对方有需求,对方对我们也有需求,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同时,我们其实也没有满足对方,一味的要求对方满足自己,其实是非常自私的(无论伙伴、孩子还是领导),如果你想对方满足你,可能你也得尊重他/她的需求。
  所有的争吵,都是双方都没有满足对方的需求,别再坚持自己是对的了,对方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对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卵用,你只有尊重对方的需求,对方才会尊重你。
  *为自己的需求承担责任
  我们意识不到情绪是自己的责任,其实根本上,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情绪后面的动机,忘了首先是自己有需求、有期待,而我们又不愿意为此负责,甚至不愿意承认。
  当我们可以为自己的需求、期待负责,知道这是自己的事,别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满足,那么,我们就会少很多指责、多很多感恩,也会少很多负责情绪,少很多争吵。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