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廉·莎士比亚

 老刘tdrhg 2016-08-13

莎士比亚的遗嘱

莎翁曾发现其二女婿 Quiney有婚外情并使其他女人怀孕并因此导致其夫妇二人被逐离教会对此莎翁颇为不满并于在1615年3月25日修改了著名的“莎士比亚遗嘱”只给女儿Judith300英镑的遗产份额相比其大女儿莎翁对次女显得异常吝啬在修改后的遗嘱中把其二女婿 Quiney完全剥夺了莎翁产业承继权利之后莎翁把大部分财富留给了其长女一家只留给其妻一张“次好”的床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沙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

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锦还乡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莎士比亚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常常在宫廷中演出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 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一些评论家的观点认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庄重的演说词经常阻碍了情节《维洛那二绅士》的台词则被评论为做作不自然

很快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 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

到1590年代中期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征转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 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 在创作生涯后期莎士比亚采用了很多技巧来达到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连续、不规则停顿和结束以及句子结构和长度的极度变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对听众是挑战 后期的传奇剧情节及时而出人意料地变换创造了一种末期的诗风其特点是长短句互相综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语和宾语倒转、词语省略产生了自然的效果

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征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 象那个时代所有的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将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等创作的故事戏剧化 他改编了每一个情节来创造出几个观众注意的中心同时向观众展示尽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设计的特点保证了莎士比亚的剧作能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剪裁宽松地诠释而不会丢失核心剧情 当莎士比亚的技巧提高后他赋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变化的动机以及说话时独一无二的风格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着重了剧院的效果中国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介绍和翻译莎剧1902年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最早用英语演出《威尼斯商人》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译本基础上经全面校订、补译的11卷《莎士比亚全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先后有65个职业和业余演出团体 以英、汉 、藏 、蒙 、粤5种语言 文明戏、现代话剧、戏曲、广播剧、芭蕾舞剧、木偶剧6种形式 共演出莎剧21部包括了莎剧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剧已成为中国中学、大学特别是戏剧院校的教材莎剧的重要角色为中国演员的培养和提高开辟了广阔天地

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况且他的名气也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将来的许许多多世纪里也将会受到普遍欢迎这一推测看来不无道理

在评价莎士比亚的影响时读者应该这样考虑如果没有他就根本不会有他的作品(当然类似的论断适合于每一位文学艺术人物但是这个因素在评价一般的艺术家的影响时看来并不特别重要)

据统计莎士比亚用词高达两万个以上它广泛采用民间语言(如民谣、俚语、古谚语和滑稽幽默的散文等)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当时英语之大成莎剧中许多语句已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相对而言他早期的剧作喜欢用华丽铿锵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既能用丰富多样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特色也能用朴素自然的词句传达扣人心弦的感情和思想

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莎士比亚与世界图书与版权日: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威廉·莎士比亚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

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许多人都知道现代英语由中古英语演变发展而来;而莎士比亚作为使用早期现代英语的代表,在传承中古英语、促进早期现代英语的形成和发展、丰富现代英语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著名语言学家周海中先生在论文《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中曾经指出的,“莎士比亚不仅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语言大师;就个人而言,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和贡献无人可比。”

莎士比亚生活在中古英语向现代英语演变的时期(即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因此他在创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古英语的影响。他的作品体现了对中古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部分特征的继承。在阅读莎翁作品时,细心的读者会发现eyen(=eyes)、shoon(=shoes)等表示复数的单词写法,这是因为虽然早期现代英语的绝大多数名词是用-(e)s构成复数的,但中古时期用-n表示名词复数的用法在早期现代英语中并没有绝迹。在这一时期,thou表示单数第二人称,ye表示复数第二人称,thee是宾格;到了13世纪,thou、thy和thee只用于表示称呼较熟悉的人或比说话人地位低下的人,表示单数第二人称,而ye、your和you则用于复数第二人称表示尊敬;到了16世纪,ye、your和you代替了thou、thy和thee,并失去了表示尊敬的含义,但读者在其作品中仍然可以找到thou、thee等词。此外,在莎翁作品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its”往往被人称代词“it”取代;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后面的“(e)s”常常被“(e)th”取代;常用双重比较级和双重最高级(即把more和most分别同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连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这些也是中古英语的用法。正是由于莎翁的作品,中古英语的许多特征才得以保留并为世人所知,而且为英语语言学家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史料。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是早期现代英语的形成时期,他对于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征是最乐于接受的。莎翁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接受现成的变化,而在于他对该时期英语词汇的最大胆的创新,而且用他的作品将新创的词最广泛地传播开来,最终对促进早期现代英语词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无人可及的贡献。现在使用的许多单词都是由他首次使用之后而进入英语词汇的,或是因为他的使用使原来的词义或词性发生了变化。例如,addiction、bedazzled、dishearten、extract、fancy-free、horrid、jaded、leapfrog、motionless、negotiate、obscene、prodigious、rant、uncomfortable等。一些来自拉丁语、法语等其他语言的单词经莎士比亚之手进入了英语词汇,其中有addiction、consign、generous、majestic、radiance、traditional等。他到底给英语造了多少个词,有人说至少几百个,也有人说上万个,但学术界公认大约1500个。著名莎翁研究专家布莱克先生在专著《莎士比亚语言》中曾经指出,虽然有一些词的首创者并非是莎士比亚,但他却是最早在其作品中使用它们的,如accommodation、consonancy、dexterously、frugal、pedant、reliance、submerged等。此外,莎翁还创造出相当数量生动活泼、简洁精辟、色彩鲜明的短语或习语,如catch a cold、for goodness sake、too much of a good thing、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等;这极大地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也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情趣、诗意和魅力。

莎士比亚使用过的单词和句子都被后来的作者有意无意地引用,许多单词和句子在反复引用中固定了下来。有些作者在使用方式中再进行引申,使词意和句意得到了扩大。莎翁的语言炉火纯青、出神入化、魅力无限,他不但是个遣词造句的高手,而且是个善用修辞的能手;其作品中比喻、双关、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象征、倒装、对照等别开生面,颇具特色;许多佳句音韵美妙,或表现鲜明形象,或者表达深刻哲理,这有利于其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传播和被人接受。例如:“All the world's a stage.”(全世界是个舞台),此句源于莎翁的《皆大欢喜》;又如:“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玫瑰不叫玫瑰,依然芳香如故),此句源于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再如:“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此句源于他的《哈姆雷特》。这些名句不仅体现出了文学语言的内涵,而且还具有极为深刻的思想哲理;它们巳经成为现代英语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此外,莎翁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也丰富着现代英语文化。例如:Shylock是《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放高利贷者,其性格贪婪、残忍,shylock成为这一类人的代名词已经家喻户晓;Cleopatra指绝代佳人,Falstaff指玩世不恭者,这些也是现代英语中独有的文化现象。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5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这些不朽的作品已经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而且推进了英语语言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早期现代英语与当代英语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使人们在阅读莎士比亚文学作品时感到困难;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莎翁作品就更不易读懂。如果对莎士比亚的语言特色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就相对容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