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穷秀才但没穷举人?

 bangjh 2016-08-13

我们在书中或电视剧经常看到、听到一种说法:穷秀才,说明他虽是读书人但依然很穷。不过,开讲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谓的读书高,不仅仅是才学高,更加实际的说法应是:透过读书所获的回报远远高于其它行业。不过,我们经常听到穷秀才,但没有听过穷举人、穷进士,为什么呢?就要了解古代科举制度。

隋唐以后朝廷开科取士。在科举制度下,有乡试,会试和殿试之分,不过在乡试之前,学道内会有童子试,只要童子试过关就成为秀才,有了这个资历,就能到更高阶的学校学习。在此基础之上的人,称之为生员,他们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的取中者才叫举人,有资格参加京城会试以及皇上钦点的殿试,会试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中参加殿试的一二三甲就是进士。

为什么有穷秀才但没穷举人?

简单以现代考政府工举例,当你想考公务员时,你要有学历,而拥有这学历的就是古代科举制下的秀才,取得秀才资格后,再参加公务员考试,成功之后,就是举人,即代表已经有做官的资格。所以秀才及举人的分别就相当大。

这个分别也能了解到为什么我们会有穷秀才之说,就以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有一章范进中举为例,范进没中举前是秀才,经常是被自己的岳父胡屠户嘲讽: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到了中举后就说: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同样一个人,中举前后两种说话。只因中举后,范进能给胡屠户带来利益。

为什么有穷秀才但没穷举人?

古代秀才的福利大致分为三等,只有一等可获得国家每月发给的粮食和银两,称为食饩,清代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饿鬼》有云:入场,适是其题,录之,得优等,食饩焉。另外,凡取得秀才资格者,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公堂上面对县官可以不跪,也可免除自己和配偶的徭役,每个月还有国家的补贴。当范进还是秀才时,大多数利益都只与自身有关,对周围人没有利益可言,这也是为什么说是穷秀才。一旦贫家子弟全靠一人读书,一家没有经济来源,只靠少许国家补贴远远不够。

但中举后,意味着已踏入仕途,即使日后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据了解,成为举人后,全家就不用纳税纳粮,更可与县令平起平坐,自由出入县衙。而举人更与进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当时有说:举人在野,进士在朝,他们可共同操纵天下士风舆论。所以《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胡屠户对范进突然变好,不无理由,因为范进能给他带来实际的利益,再加上范进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为什么有穷秀才但没穷举人?

除了范进,亦有诗仙李白做例子,他是著名的酒仙,不过,他的酒钱从何来?最主要也是国家俸禄,李白当时虽然没有参加科举,但经人举荐下入翰林院工作,表明当时封建官场是级别越高,福利待遇越高,也是才会有李白天天可以喝酒的本钱。由此古代举人是已有做官的资格,所以就不会穷,秀才只得自身有一点福利,所以才会有穷秀才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