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窑建盏的历史地位和特征

 七秒的鱼 2016-08-13
建窑建盏的历史地位和特征[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1 20:58|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0.webp.jpg

640.webp.jpg

2001625,国务院发布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福建省福建省建阳市宋代建窑名列其中。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后井村一带,在宋代以烧制黑釉瓷盏(碗)著称。这个偏于闽北山区一隅的窑场,在宋代那个郁郁乎文哉的重文轻武环境中,在官、哥、汝、定、钧、龙泉等名窑林立的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竟然以一般并不讨人喜欢的黑乎乎的瓷品占据了一席之地,影响遍布全国,并形成了中国著名的黑瓷生产基地和建窑系黑瓷的命名窑场,在中国瓷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0150130_235142.jpg


宋代建盏金油滴标本
建窑在宋代虽然极盛一时,但在整个窑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三百多年的昙花一现,从元明以后由于中国人饮茶方式的改变和文化趣味的转向,建瓷就开始衰落,窑火将近熄灭六百年,因此在元代以后建瓷就淡出了国人的视野。然而日本由于茶道盛行,对建窑产品格外钟情,更是将国人都难得一见的天目曜变盏视为国宝。在日本镰仓幕府时代(1192——1333),日本僧侣来到我国浙江天目山径山寺学佛,回国时带回一批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他们把这批茶盏称为天目,此后天目一词逐渐演变为黑釉瓷盏的代称。随着日本茶道的传播和发展,建盏也越来越受到日本各界的喜好和珍爱。文化大革命后,古建窑茶盏(碗)大量流入日本,日本人甚至将建窑窑场的瓷土都买回去研究,开发生产黑瓷。
建窑黑瓷的胎质特征为:截面呈黑色、灰黑、黑褐、褐色灰白等,其中黑色成分越多含铁越高;加之胎骨厚实坚硬,手感厚重,扣之有金属声,因此俗称铁胎;其因含沙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目视犹如桃酥饼

20141130_235924.jpg

2015-1-31 19:46 上传
下载附件 (76.23 KB)

20150130_230315.jpg


宋代建盏标本
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保温,适合斗茶需求,所以其在宋代称为上乘的茶具之一。
建窑瓷釉色分为两大类,即黑色釉类和杂色釉类。建窑黑釉是结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在高温熔烧过程中,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和氛围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这些釉面的花纹与人工彩绘或雕饰不同,他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变化的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有其难以预见,难以把握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陶瓷界称之为窑变由于非人力所为,因而十分珍贵。
建窑黑釉普遍采用蘸浸法一次性施釉,且釉层普遍较厚,釉汁肥润,与吉州窑同时代同类黑釉瓷产品相比,建窑产品釉厚,而吉州窑产品釉薄。由于建盏都采用正烧法,加之石灰釉黏性强,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故产品口沿釉层较薄,而其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有余釉在高温中易于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建窑黑釉玻化程度较高,釉面光亮但不刺眼,给人以收敛之感。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从建窑遗址的废弃产品来考察,主要有以下几种黑釉类瓷窑变纹饰;
柿红釉
20150130_232717.jpg

  建盏金油滴
mmexport1409655940716.jpg

  兔毫
20140906_103701_副本.jpg

 

乌金银毫
 
20140906_104340_副本.jpg
铁锈斑
20141201_000220.jpg

 

 


乌金
20150130_225919.jpg
银油滴
20150130_230334.jpg

茶叶末
20150130_231714.jpg
酱釉
20150130_232201.jpg

龟裂纹灰被盏
20150130_232349.jpg
 
西瓜花
20150130_232530.jpg

珍珠斑(白点)
20150130_232615.jpg
 

 

 

 

2015-1-31 19:20 上传
下载附件 (49.33 K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