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月黄

 苏迷 2016-08-13
去年夏天去苏州,朋友说六月黄上市了,晚上一道吃饭,尝尝鲜。大暑节气到苏州去,本来是带着受难的心理准备,打算接受烈日的考验,试试人体高温极限的。没想到,冷气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不稀奇,户外是接近四十度的高温,室内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像芳春时节一样。时代变了,时令佳肴没变,我算是时来运转,有好朋友前来提醒已经遗忘的美味,说六月黄螃蟹,正不动声色,在苏州等着呢。
  六月黄的“六月”,讲的是阴历六月,不是阳历。换成阳历,差不多就是七八月间,大暑节气前后,幼年的大闸蟹刚刚换了壳,在阳澄湖的水波中载浮载沉,享受青春岁月的愉悦。我们现代人,生活按照阳历行事,所以,想到六月黄,糊里糊涂就觉得是初夏时令的美味珍馐,没跟三伏天连在一起。朋友这么一提,真是喜出望外,好像老天爷掉馅饼,不不,是掉大闸蟹。
  其实,说白了,“六月黄”,就是还没完全成熟的大闸蟹,是一种萌萌嫩嫩的青春蟹。有人称之为“童子蟹”,想来是套用“童子鸡”一词,以形容稚嫩,但却不那么恰当,因为这些螃蟹已经从扣蟹阶段,三次脱壳,算是经历了青春期的脱胎换骨。在螃蟹的生命周期中,早已过了“婷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的阶段,体重一般在二两左右,有了丰腴香醇的蟹膏,可以在餐桌上抛头露面,让人尝鲜了。苏州人吃六月黄,十分讲究,最平常的吃法是面拖六月黄与六月黄炒年糕,主要是品尝那个萌鲜的滋味,有点“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韵味,适可而止,不像到了深秋季节,要吃四五两重肥硕的大蟹,大快朵颐,歌“大江东去浪淘尽”,淘尽满湖大闸蟹。
  在苏州三晚,三顿晚餐都有六月黄,前两顿是阿季和老王安排的,犹可说是事先知道我们想吃。第三晚是评弹皇后盛小云请客,老早订的约会,设宴观前街的松鹤楼,也上了一道面拖六月黄,让我尽情享用时令美味。她并不知道我们想吃六月黄,上菜时还特别解释,说这是苏州当令的佳肴,一年一度,过了这个时候就没有了,特别跟厨师安排,找了几个体态丰满、青春美貌的,都有二两半之重,让我们品尝。不禁深感苏州朋友的热情好客,心思体贴细腻,呈献当令最珍贵的美味来飨客。
  六月黄和成年大闸蟹最不同处,是在于年纪萌嫩,个性也就温柔得多,不像成年蟹那么张牙舞爪,生猛好斗。做成佳肴,蟹壳比较脆,蟹脚比较软,介乎一般成年蟹与软壳蟹之间,蟹肉甜嫩,蟹黄芳香,别有一番风味。烹制面拖六月黄的程序并不难,关键是在当令的嫩蟹,还要配点新鲜的毛豆。把螃蟹清洗干净之后,一切两段,去除蟹脐、蟹鳃等秽物,然后在热锅里放三汤匙油,待到七分热的时候,把螃蟹蘸点面粉,放入锅中,煎到金黄色。倒入黄酒除腥,加入葱姜毛豆煸炒,再加水盖过螃蟹,加盐、糖调味。大火烧滚,改中火,大约十分钟后,将用剩的面粉加水调匀,倒入锅内勾芡。此时要不停翻炒收汁,当面芡与蟹膏融成一体,芳香弥漫,即可出锅上桌。
  面拖六月黄的做法,与面拖毛蟹相同,没什么稀奇,不必一定要米其林星级饭店的名厨亲自掌厨,才做得地道。不瞒你说,这本来是道家常菜,我就会做,而且做得有模有样。只要有靓丽鲜嫩的六月黄,就可以做出一道美肴,像我在苏州吃到的一样。你要问我是怎么学会的,那就触动了我深藏心底的怀念与感伤,因为我是跟着母亲,有样学样,从小学的。小时候喜欢吃螃蟹,母亲从她的上海闺蜜那里学会了面拖蟹的做法,有时用海蟹,有时用毛蟹,亲自下厨,巧手烹调,端上桌来。她自己是不吃螃蟹的,只看着我们几个孩子吃。我还记得她满怀深情的眼神,看着我吃得开心,最后还得下手掰拆,吃得满手满脸都是面糊,她就在一旁笑了,笑得如此满足,如此美丽。每次她做菜,我都黏在她身后,等着吃好的。久而久之,也学会了。
  在苏州吃六月黄,我想起了过世多年的母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