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挣汗钱挣苦钱,就是不挣讨巧钱(社会现象拾零1693)凤凰快博姚小辛的日志

 五岭智叟 2016-08-15

老纪的豆腐坊,开在城南亟待改造的旧民居中的一个简陋僻静处,店内就他们夫妻俩,一起加工生产,产品做出来后,妻子负责照应门口的零售和批发,老纪就忙着各处送货。送货车已换了好几回,一开始是自行车,之后是人力三轮车,再之后是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现在的这辆电动三轮车是第二辆,新车装修就花掉3000元。

今年五十出头的老纪,30多年前还是愣头青的小纪时,是在乡下的家中,跟着他老爸后面做豆腐,他老爸从前,是跟在他爷爷后面做豆腐,因此,老纪的手艺属于祖传是无疑的了。他爸爸在村里一直守着自家的豆腐坊,什么想法都没有,“在村子里穷混,安安逸逸的,也蛮好。”但是,年轻的小纪思想活跃,胸怀的理想比较大,老是有到外面闯闯未知世界的冲动,“努力弄出点名堂,把祖传的手艺来个发扬光大。”

结婚后,小纪夫妻俩一番商量,认为闯世界不一定要走得很远,于是进城租房,开起了豆腐坊,村子的老店还在,由父母支撑着,他的店就是分店,由于坚持使用老法制作,他的豆腐茶干百页等豆制品都“土”得正宗,品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很快就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并持续的保持这种优势,生意就这么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有人问老纪,为什么不添置机器设备,多招些人手,扩大经营规模办厂呢?老纪说:“我就这么点水平,能保持这个样子,混混穷就够了。”

如今,作坊还是那爿作坊,但老纪在城里早已买下了大套房。他进城最大的收获,是将一儿一女送进城里的学校培养,现在均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老纪感慨地说:“他们闯荡世界,比我们走得远了。”子女在外地的安顿,老纪是出了大力的,近日又大手笔,分别补贴给儿女每人10万元购车。“混混穷”能混到如此,是可以的了。经营豆腐作坊者,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酷暑,必须三更半夜起床,辛勤劳作,如果不能忍受“夜里没觉睡、白天睡不着”之苦,是做了了这个营生的。

老纪经济地位的提升,在社区得到了一些人的恭维,敬称为“老板”,有些人多次盛情邀请他去劳逸结合,耍耍麻将,享受享受,说:“人不能太苦了自己,也要适当的犒劳犒劳自己。”可老纪说:“我没空啊,我要做豆腐,你们享受快乐吧。”有人多次向老纪推荐理财产品,说:“你不要这么辛苦,只要购买了这个理财产品,坐在家里不动,也能发大财的。”老纪说:“我这个人是劳碌的命,没有发横财的运,只会踏踏实实挣卖力流汗的钱,挣吃苦耐劳的钱,一分一分的慢慢攒,其他讨巧的钞票,我是赚不了的,谢谢啦。”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星期日,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