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费衮《梁溪漫志》的史料价值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6-08-15

 

费衮《梁溪漫志》的史料价值

 

本学期学习了史料学的相关课程,课余时间曾去图书馆翻阅一些有关史料的古人杂记。古人的的记事笔记与正史相比,总有些许不同,正史多讲大事要事,而私人杂记中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名人轶事,或者对某些正史加以纠正的。20世纪以来的宋人笔记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不受重视到受重视,从少数知名学者为主到众多学者和出版机构争相介入,从选题的无序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并出现了《梦溪笔谈校证》、《历代笔记概述》等一批颇具典范意义的研究成果,令人欣喜。但在整理的数量、质量以及检索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还远不能满足唐宋文史研究的需要。加大整理和研究宋人笔记的力度,编撰《宋人笔记类编》,建设更加完整的宋人笔记数据库,加强宋人笔记研究的理论建构等,是宋人笔记研究的必然出路。总之,从各个角度来看,众多古人的笔记拥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今人为了更好的了解历史、研究历史,必须对这些古人的记载给予相当的重视。在本文中,我主要对这段时间看过的宋人费衮的一部笔记《梁溪漫志》的史料价值进行分析。

 

一、费衮其人与《梁溪漫志》

 

费衮,字补之。无锡人。国子监免解进士。费衮自幼承家训,博学而能文。平生所著除《梁溪漫志》外,还有《续志》三卷、《文章正派》十卷、《文选李善五臣注异同》若干卷,今皆失佚无传。由于有关费衮的史料极为罕见,所以对他的生平事迹所知甚少。他自以为平生无益于时,不得已而著作,欲垂世之教于后。故此,其书具有抒发经世施用的目的。书中所载,涉及宋世时政,议论颇多。据此书前作者《自序》所称,其著作过程是平日暇时,把所欲述、欲言者记之于纸,经过多年的积累,最后汇集成编。故名为“漫志”。“梁溪”是因他居于无锡县城西梁伯鸾寓居而得名。费衮所著《梁溪漫志》为史料笔记体裁。全书共有一百六十余篇,分十卷。内容记述了宋代政事典章,考证史传,评论诗文,间及传闻琐事。第四卷内容则全记苏轼事。《梁溪漫志》书成于宋绍熙三年(1192年),首刊于宋嘉泰元年(1201年),刊行六年后,即开僖二年被国史实录馆征收。以备编修高、孝、光三朝正史参用。清修《四库全书》虽把它列入子部杂家类,但在《总目提要》中,却颇见推崇,称其为“持论有根抵,旧典遗文往往而在”。据此书前作者《自序》所称,其著作过程是平日暇时,把所欲述、欲言者记之于纸,经过多年的积累,最后汇集成编。故名为“漫志”。“梁溪”是因为他居于无锡县城西梁伯鸾寓居而得名。总之《梁溪漫志》是宋代笔记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一种,对于研究宋代典章制度、人物遗闻以及史考、史评和文学等都是一部较重要的文献。

《梁溪漫志》此书所述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当时亦受时人的推崇。实因本书中所记内容确实相当的精辟,是一份质量相当高的古人笔记。比如说书中第一卷的内容主要讲宋朝的典章制度,这种事情在正史中有相当全面的介绍,而在本书中的描述却让人有一种近乎全新的感觉。它使人觉得更加明了清楚,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对于典章制度在宋朝的相关的一些轶事进行记载,使得历史成为鲜活的历史。此中对宋朝宰相制度的记载中插入“宰相出处”、“宰相父子袭爵”等片段,内中写到“吕文靖初封申公,其子正亦封申。韩忠初封义公,其子文定亦封义。本朝父子为相,独此两家。且袭其爵,亦盛事也。”充分说明作者写此书的心态之自然。此书成于绍熙三年(1192年),嘉泰元年(1201年)首刊,刊行六年后,即开僖二年被国史实录馆征收。以备编修高、孝、光三朝正史参用。清修《四库全书》虽把它列入子部杂家类,但在《总目提要》中,却颇见推崇,称其为“持论有根抵,旧典遗文往往而在”。总之《梁溪漫志》是宋代笔记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一种,对于研究宋代典章制度、人物遗闻以及史考、史评和文学等都是一部较重要的文献。

 

二、《梁溪漫志》中各种史料的记载价值

 

《梁溪漫志》全书分为十卷,共有一百六十余篇。每篇皆有标题目录,其排列次序大致以类相从。书中前两卷及第三卷第一条“入阁”,很详细的描述宋朝廷典故。自讲述“元祐党人”各条以下,则主要多述杂事。第三卷最后一条及第四卷,全述苏东坡的一些事情。第五卷以下大多属于考证史传、品定诗文的内容。最后一卷杂记神怪庙祠之事。综观全书,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辨述朝廷典章制度,如对元丰年间改官及入阁仪制等,叙述相当详备,足可弥补正史中所记之不足。二为记叙前人遗闻轶事。如苏子美(舜钦)与欧阳公书一篇,对于后人了解庆历党争的史实,颇有借助之用。费氏对苏东坡推崇备至,书中有关苏东坡的事迹记录尤多,可窥见苏轼之政治抱负、文学造诣等。三为考订史事。如纠《归田录》、《避暑录话》、《甲申杂记》、《四六谈麈》、《闻见后录》等书之伪。他对前人讹失的驳正,皆考证详实。如《地理指掌图》条,据该书末《宋朝升改废置州郡图》中,“乃有崇宁以后,迄于建炎、绍兴所废置者”,而否定此书序云东坡所作之说;又如“薛能诗”条,以正史为据,力辨世传薛能与秦宗权联诗一事之讹传,均确凿可信。四为品评诗画文章。费氏盛赞苏东坡论文,以立意传神为本,谓之可为作诗论画之法。其中所述、所论,多可资今人品评诗画、文章之参考。下面详细进行说明。

书中前两卷中主要讲宋朝的典章制度以及文武官职方面的内容。第一卷中主要讲了宋朝殿阁建官方面的内容,写了宋朝宰相、枢密使等官职都由来以及相关的一些史实,第二卷中主要讲述了学士以及臣下姓谥等一些内容。其实这类关于官职方面的内容,在《宋史》的职官志一部分中已经有了相当全面的记载。不过在《宋史》中,只讲某一种官员的主要职能以及职权范围,而在《梁溪漫志》中更详细的讲了设置某一官职的时间以及官职的设置背景,使得读书之人对历史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书中第三卷中记录了大量元祐党人事迹,从中人们可以对元祐党人当时的一些情况进行有根据的判断和猜测。至于第四卷,全部内容都是对苏东坡的一些轶事加以记载,可以使读者更详细深入的了解古时候的大家风范以及他们的政治文学方面的抱负。苏轼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与他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追求密不可分。其天真的秉性,率真的情怀,求真的毅力,和他一心向善,与人为善,时时积善的风格,铸就了他那唯美的、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生。他用率真的本质,善意的目光,搜寻美,描写美,刻画美,创造美, 同时也创造了美丽的生活, 美好的人生, 闪耀着中国人向往和追求的人性化光辉。苏轼的各种评判我们都可以从本书中借鉴。第五卷以及之后的内容,则是对杂史的一些记载与品评。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可以从侧面看道某些史实的影子。另外,许多成语都出自《梁溪漫志》中,比如:《梁溪漫志·闲乐异事》:“命诸子子妇皆坐,置酒,谆谆告戒,家人见公无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这几句中就包含了我们现今常用的成语谆谆告诫。另外还有好多此类的成语出自《梁溪漫志》一书中,《梁溪漫志·张文潜粥记》引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这句话中的推陈致新则是现在所用成语推陈出新一词的前身。

凡此种种,都体现了《梁溪漫志》一书很高的纪实与借鉴的价值。费衮对各种人与事的评价,大都相当可观,很值得作为我们品评古代人与事的借鉴。而且其中对其他史书的补充和纠正,更是值得大家仔细探讨的。

 

三、费衮时代宋朝的史料笔记及其研究

 

《梁溪漫志》无可否认属于相当珍贵的史料笔记。它的作者是南宋时期的费衮,在费衮之前以至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时期内,宋人类似的史料笔记数量可谓繁多。在历代的笔记类作品中,宋人笔记是比较独特的。20世纪以来的宋人笔记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不受重视到受重视,从少数知名学者为主到众多学者和出版机构争相介入,从选题的无序到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并出现了《梦溪笔谈校证》、《历代笔记概述》等一批颇具典范意义的研究成果。但在整理的数量、质量以及检索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还远不能满足唐宋文史研究的需要。因此说,宋人的笔记是比较独特的。明人《五朝小说》序言说“唯宋则出士大夫手,非公余纂录,即林下闲谭,所述皆平生父兄师友相与谈说,或履历见闻,疑误考证。故一语一笑,想见先辈风流。其事可补正史之亡,裨掌故之阙”。这些话就宠物说明了了宋人笔记的特点和价值。

历代也都有学者从中检阅史事 ,以作为学术研究之资。近年来更是有不少学者撰文肯定其价值。但在经学垄断学术的年代,宋人笔记同其它朝代的笔记一样被视为浅薄不合义理的“小道”,只是人们茶余饭后聊以消闲的谈资,并不能登学术研究之大堂。在传统的目录学家那里 ,笔记也只是被当作“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摇摆于子史之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20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科学观念的传入,传统的对待笔记的观念逐渐开始发生变化,一些知名的学者和出版机构也开始重视笔记的整理和研究,陆续出版和发表了一些关于宋人笔记的论著。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之前很长一段时期内,宋人笔记只是人们茶余饭后聊以消遣的谈资,并不受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宋人笔记研究,主要是在1980年以后。而且,研究和整理的队伍,也由少数著名学者扩大到众多学者和著名出版机构争相参与。先是关出版社,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开始组织力量整理历代笔记。与宋代有关的,先后有中华书局的《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宋元笔记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唐宋小说笔记丛刊》等。台湾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46月出版的《笔记小说大观丛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月出版的《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大象出版社也分别于2003年、2006年、2008年出版了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整理的《全宋笔记》第一、第二、第三辑。再从使用价值来着眼,即使是上述数量不多的宋人笔记点校本也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从宋人笔记的史料来源来看,有道听途说的,有误书误引的,有重复记载的,有考辨不精的,有随意雌黄的,甚至有挟个人恩怨而记事记言的。所有这些,仅仅凭一个好的点校本,是不够的。因此相对于点校本宋人笔记而言,我们更希望对价值较高的宋人笔记中的记事及文字异同等进行深入考订、校正。

史料笔记虽然不如正史那样编纂队伍宏大,记事也不够全面。但是它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与正史相辅相成,使我们有可能将历史看的尽可能的清晰。有专家曾评价古代《历代笔记概述》一书说:“这部看似很小的书,却是一部可分可阖可拆可接的大书。由此,足见史料笔记的重要性。本文中所写的《梁溪漫志》便是古人史料笔记的一个很好的代表,这些笔记对我们更真实的认识历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更清楚的认识历史,学界的业内认识应该更加努力的去发掘史料笔记中可用的信息,更加真实的还原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