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中山陵

 杏坛归客 2016-08-15
 

中山陵是被称为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东邻灵谷寺、西毗明孝陵。中山陵1926年1月开始兴建,当年6月1日孙中山入葬,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

中山陵由吕彦直设计,整体平面呈警钟形,与孙中山“唤起民众”的政治遗嘱相契合。陵墓设计充分利用地势,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等主要建筑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在紫金山南的缓坡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的“自由钟”。主体建筑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的大屋顶造型,应用西方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以肃穆的蓝白色调和严谨的建筑构型表现出沉静恢弘的气度,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融合中西的经典作品。民国魂——中山陵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

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的颜色——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民国魂——中山陵
       沿墓道前行为陵门,这是是中山陵的正门,处于中山陵中轴线正中。

陵门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宽27米,高16.5米,进深8.8米,屋身为由福建花岗石砌成的三间无梁殿式样,在斗拱、梁、枋等处都有雕刻精美的花纹。陵门为单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南北面各有三道拱门,两边的拱门稍小,凸显出中门的高大。在南面正门的上方镶有一方石额,上刻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鎏金大字,这四个字是孙中山书赠黎民伟的。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孙中山将“天下为公”借用为对“民权主义”的解释,说明政权为广大平民所共有。民国魂——中山陵
       碑亭在陵门后的第二层平台上,建筑结构为仿中国古代木结构,用花岗石建造,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碑亭平面为方形,边长12.2米,高约17米。民国魂——中山陵

碑亭正中竖立着长方形的花岗石墓碑,高9米,宽4米,重数十吨,碑材采自福建。墓碑正面竖刻三行鎏金碑文:“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由谭延闿以颜体书写。

墓碑顶端刻云彩、底座刻巨浪,线条简洁朴素,是吕彦直的设计。墓碑在顶端花纹下方的正反面各刻国民党党徽青天百日图案一枚,碑亭的东、南、西三面,各有拱门一洞,供谒陵者出入。

据记载,1928年1月7日,葬事筹备委员会认为孙中山的思想和业绩不是文字能概括的,因此决定仅书写碑文。关于这一点我不由想到了唐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大功大德是无法用简单的文字来记录的,与其勉强书写不如留给后人评说,孙先生也当如此吧。

碑文上的金字虽然简短,但是却融汇了难以名状的深厚感情在内,让人看着会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那是无比的遗憾和难舍。让你感觉到孙先生的魂魄仍在这里,他的精神仍在这里。民国魂——中山陵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
民国魂——中山陵
       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处在山顶最高峰,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

祭堂坐北朝南,是仿木结构的石造宫殿式建筑,长28米,宽22.5米,高26米,重檐歇山顶覆蓝色琉璃瓦,檐下筑石斗拱飞檐二层,是整个陵园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

祭堂正立面开三座拱门,三座拱门分别安装镂空梅花格图案的紫铜门一对,门楣上方的额枋上从东到西分别为张静江书写的“民族”、“民权”、“民生”六个篆书金字,代表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正中的拱门略大,上下重檐之间嵌有直额,上刻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个金字。民国魂——中山陵

 祭堂庄严肃穆,由于游客太多,所以大家必须有序的排队参观。

 殿堂四周有反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总理遗嘱》,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

墓室设在祭堂后方,与祭堂通过墓门相连。墓门分内外两道,第一道是美国造双开紫铜保险门,开在祭堂孙中山坐像身后,用黑色大理石砌成外框,横额上是孙中山原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题写的“浩气长存”四字。第二道是独扇铜门,门上镌有张静江书写的“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民国魂——中山陵

这是祭堂中央的孙中山坐像,高4.6米,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民国魂——中山陵

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墓室在海拔165米处,与起点平面距离700米,上下落差73米。顶部用彩色马赛克镶嵌成国民党党徽,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汉白玉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琪按遗体形象雕刻的。下面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墓穴直径4米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瞻仰者可在圆形墓室内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

不过在游客太多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保护墓室,有时并没有对外开放。民国魂——中山陵

站在祭堂之外俯视下去,视野极为宽阔。群山怀抱之中,松涛滚滚,紫气东来,有种龙盘虎踞之势,真是风水极佳之地。

中山陵两侧,长眠着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国民党政要等。而在由灵谷寺无梁殿改建的纪念堂内,镌刻着北伐、抗日诸役阵亡将士姓名军衔,据计当时共刻碑10块,有人名33000多个。钟山北麓,还有座庄严肃穆的航空烈士公墓,墓碑上刻着3306位为抗日而捐躯的中、美、苏等国烈士姓名。
民国魂——中山陵

中山陵无论从规模从建制上来看,都堪称古今陵墓建筑的极品,属于最高档次的。孙先生虽然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在,承载了人民渴望自由的希望,也承载了民国之魂。而这里又有“钟山龙蟠”之美誉。山、水、城、林浑然一体,自然景观丰富优美,文化底蕴博大深厚。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和中华民国总理孙先生的陵墓同山相邻也传为美谈,实为旅游胜地。

中山陵实在是太壮观了,其实这里的一切建筑,包括那条从下关码头至中山陵修建的迎柩大道,都是孙先生身后的纪念碑。

只是这里有一个疑问,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建立了中华民国,何以在他的身后却建了一座豪华不亚于帝王陵的陵墓呢?孙先生生前是平实的,作为建立民国的一代伟人,他是值得后人永远怀念的。只是这身后的耀眼,这是本人的意愿?还是人民的意愿? 难道是孙中山被称为国父,因此他的墓地也被赋予了帝王的象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