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的养生与技击

 李国良李国良李 2016-08-15


太极拳以虚静为主,一切动作重柔轻刚,外壮者每以为病。太极拳本以修养精神为其无上功效.其施诸技击亦非以力胜,其与外壮功夫相形见绌处.适足以知其特性之所在,与诸家拳术之各有特性,初无二致。爰本此旨,述其优点如下。



一、养生方面


1.身心合修

外功以发达肉体为主旨,盖深信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也。静坐功以修养精神为主旨,则谓精神充实足以改造身体也。分而言之,固各有其是:合而言之,则亦各有所偏。

昔达摩大师传易筋、洗髓二经,内家拳主先身后

心,皆足证养生之道贵乎身心兼修!太极拳一入手,

即从身心两方同时进行,故谓之身心合修。


2.动作缓和


剧烈运动见效虽速,然其流弊亦不胜言。太极拳一切动作,以柔缓随和为主,明足以舒展筋骨.暗足以调和气血,即合修养精神而言,亦最合于体育原则。



3.姿势平顺


太极拳以立身中正安舒、运劲无过不及为其重要原则之一,故一切姿势悉任自然。自然者,平稳和顺之谓也,与剧烈派拳术以险奇为胜者迥然不相同。


4.发达自然


人体各部之发达,生理上均有一定程序。剧烈运动不合生理程序,最易发生流弊。太极拳行功之时,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于肢体任何部分皆无偏重之虞,故在生理作用上有补助之功,无妨害之弊,盖即所谓顺其自然之性也。




5.治病特效


拳术有治病之效,固人人所知。唯练剧烈运动,消耗体力过多,弱者不易补充,反属有碍。太极拳以适应生理变化为其原则之一,其补助气血处,纯以婉和为主,不使呼吸与循环丝毫失其常,故虽有肺病者亦可练之而奏奇效(唯病发时仍宜静养),其他可治之病,自更不待言矣。


6.陶养性情


人之性情不同,皆与体质有关,精神能变化体质,凡稍知心理学者皆能言之。太极拳重柔道,以虚静为主,如粗躁、滞钝等弊,均在禁忌之列,故练之既久,便可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优美之习惯,足为佩弦佩韦之助,若富于暴戾气者习之尤有明效。



二、技击方面


1.以静制动


兵法重虚实,拳术亦然。拳术之虚实,在劲不在形。我之虚实,我自知之。人之虚实,当其蓄劲未发时,我皆无由知之,故于此时进击敌人最为不宜,盖敌人富有伸缩余地,我若轻进反为所乘。

太极拳于此等处,必任敌人先我发劲,俟其逼近,则用逆来顺受之法,引使入我彀中,然后从而制之(即打手歌所谓“引进落空合即出”也),则无不应手而仆矣!语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皆此以静制动之妙用也!


2.以柔克刚


自来论拳劲者,每引经义为训,故于刚柔之分,辄以阴阳二宇为其注解。此二字含义至广,固足概括一切。唯初学则鲜有不病其宽泛者。其实凡一种劲,若有抵抗者,不问其劲之大小,应皆谓之刚劲;反之,若有一种劲,能随敌劲以为伸缩而不含抵抗性者,应皆谓之柔劲。

柔劲,以伸缩性为最要。若无此性,则一遇敌劲便无复活之望}此种劲可名之日死劲。刚劲,以强为胜,遇强则折,势所必然,其致败之由虽与死劲不同,然其结果则无以异焉。可见,以柔敌刚犹之以活劲与死劲较,胜败之数不卜可知。

太极拳以因敌变化示其神奇,盖即本乎此理,非习斯术者故神其说也。



3.以小胜大


此言太极拳破敌之时,常以小力胜大力。盖太极拳所用之术(形于外者,日着;蕴于内者,日劲;着与劲合而用之,日术),无形之中皆以力学为根据。其发劲之时,或先使敌人重心失其主宰,或利用合力原则顺势追击,故无须大力而敌人自倒。此中妙处,迥非以硬打硬进为胜者所能梦见也!


4.以顺避害


太极拳用劲之法有二,曰走,曰黏。“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走以化敌,黏以制敌,二者交相为用,乃能变化无穷。

太极拳种种动作俱成圆形,一圆之中即含无数走黏,随机应变,纯恃感觉,其最要法则不外顺之一字!盖应敌之法,非柔即刚。用刚,则与敌劲逆而不顺,不顺则无由走,不走则无由化,不化则无由黏,不黏则敌之变动无由感觉。轻进者不审敌势,以能招架为胜,一遇大力压迫,未有不创巨痛深者,皆不知用顺以避害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