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接的问题

 叮咚叮咛叮铃铃 2016-08-16

你是否能做到专注于他人,这是人们在与人连接时最大的障碍。这是端正态度的问题,但光有这些还不够,得必须能够把这种无私的态度表达出去。具体怎么做呢?我相信你可以通过回答3个与人交往时人们问自己的问题来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客户、顾客、客人、听众、朋友、同事还是员工。


第一个问题:你关心我吗?

想想你和别人一起度过的最好时光,静下来好好回忆三四个这样的经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我敢打赌,参与这些经历的人肯定非常关心你。

互相关心在人们之间建立连接。是不是总有几个朋友和亲人是你特别想花时间在一起的呢?因为你和他们之间有连接。好消息是,你可以拓展自己关心他人的能力,而不仅限于自己的私人社交圈。如果你学会关心他们,你就能和他们建立连接。无论你的职业是什么,你都能帮助他们,你能让自己的生活和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看看几位不同行业的成功人士说的话:


商界:“和别人在一起时,你要是暗地里瞧不起他,你不可能让对方觉得你很重要。”——美国著名演讲大师里斯·吉卜林曾获得美国“年度销售员”


政界:“如果想赢得别人参与你的事业,你首先让对方相信,你是他的知心好友。”——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娱乐界:“有些歌手想着观众爱他,我爱观众。”-——传奇性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卢切亚诺·帕瓦罗蒂


神职人员:“我都不用演讲了,因为我热爱着你们,想要帮助你们。”——作家和牧师诺曼·文森特·皮尔


每当你帮助人们相信你真心在乎对方,你就打开了连接、沟通和交往的大门。你开始创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从那个时刻开始,我就有了为你和对方创造益处的潜能,因为良好的伙伴关系通常会带来好结果:想法、成长、合作,以及更多。当人们互相关心,他们都能活得更好。



第二个问题:你能帮我吗?

销售行业有句老话:没人想被销售,但人人都想得到帮助。和人们建立连接的成功人士牢牢记住,人们总是问这个问题:“这个人能帮我吗?”他们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之一是,专注于能提供给对方什么好处。

杰瑞·魏斯曼在《演讲圣经》中写道,在沟通时,人们太专注于自己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而忘记回答这个问题:“我能帮助你吗?”在魏斯曼看来,要专注于好处,而不是特点。他写道:


特点是关于你自己、你的公司,你销售的产品,或你推广的想法的事实或品质。另外,这个事实或品质为对方带来的帮助,就是所谓的好处。想要说服别人,只说自己产品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特点都要转化为好处。一个特点,也许对于你的听众的兴趣或需要无关,至于好处,就一定相关了。


在现代社会,人们每天都被各种产品信息狂轰滥炸,他们通常会干脆关掉频道。如果你想赢得别人的注意力,就让他们看到你能帮助他们。、


第三个问题:我能相信你吗?

你买过车吗?买车的过程如何?很多人因为不相信卖车的人,所以买车的过程十分糟糕。这个行业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故意让顾客不知所措、疑心重重。

对于任何生意来说,信任都是决定生死的因素。事实上,信任对生活也是如此。美国作家和演讲家杰弗里·吉特默告诉我,相信甚至比爱更重要。

买车的时候,当你走进汽车展厅,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看着销售员,已经在心里悄悄问几个问题:


第一,你关心我吗?

第二,你能帮我吗?

第三,我能相信你吗?


如果买车的过程不愉快,你很可能无法给予所有问题肯定的回答,甚至一个肯定的回答都没有。结果,你和销售员一定没有连接。

每当人们采取行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你的或者我的。所以,我们必须配合他们的意图,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只是浪费双方的时间罢了。

只要愿意抛开自己,为他人着想,尝试去了解他们和他们的需求,你就能和人连接。如果你真心想帮助别人,连接就会更加自然,更不显得机械。它从你只是做的事情,变成你真实自己的一部分。一旦你愿意学会连接,未来将会向你敞开大门,人们愿意和你在一起工作,所有这些将会令你吃惊的。而你只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要时刻想着他人。


摘自美国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一书《社交力决定成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