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世界最好吃的馄饨在黄山,黄山最好吃的馄饨在哪里?

 抹云阁 2016-08-16

馄饨,汉语拼音:hún tun (而不是hún dùn哦),英文名:wonton,是中国民间传统面食之一,用薄面皮包馅儿,煮熟后带汤食用。一碗完美的馄饨,必须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皮薄、肉嫩、汤鲜。一家好的馄饨店,除了馄饨好吃、环境卫生达标、服务好之外,最重要的是必须保证出品的稳定性和食材的新鲜度,时好时坏是难以持久的。

馄饨的名字其实有很多,在四川、重庆,叫抄手;在湖北,叫包面、水饺;在江西,叫清汤;在福建、台湾,叫扁食、扁肉,在广东、日本,叫云吞。还有些地方管我们的包袱饺叫作馄饨。然而吃了那么多地方的馄饨,还是觉得全世界最好吃的馄饨在黄山。那么,黄山最好吃的馄饨在哪里呢?

第一名:上品馄饨(店址:屯溪商贸城720-1号,剪发城、色色美甲对面,四中对面尹记香鸭爪附近)

上榜理由:完美。

1  总体体验:还没吃,就能闻见小时候的馄饨香味。


吃上一口,满满的徽州传统馄饨的感觉沁入心脾,再吃上一口,你只想一句话都不说,默默品完,一口汤都不剩。一碗成功的馄饨,就是能激起你的一种情怀。对于有馄饨情结的人来说,当你以为小时候记忆中的味道一去不复返、带着一丝遗憾而感慨时候,“上品馄饨”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你的身边,真是天大的惊喜。

2  皮:绝对的手擀皮,最佳状态真的是薄如蝉翼,煮熟了之后晶莹剔透,但因为毕竟是手工的,有一次擀得偏厚了些。煮熟的皮有点像泡过汤的油条?又有点像福建的肉燕皮?也许我的形容不够准确,但是我的舌头感觉到那目测7×7cm的馄饨皮,布满了透气的毛孔。(某馄饨店的老板死都不信是手擀的,我建议你可以去吃一碗试试,或者看一看都行。)

(这可是为老板娘家擀了几十年手工馄饨皮的大叔哦)

3  馅:精选后腿肉,为什么是后退而不是前腿呢?因为猪就好像车一样,一般后轮驱动较多。后腿支撑着一只猪的重量,经常运动,所以瘦肉多、且有劲道。(如果我联想地不对,欢迎指正)。没有肥肉的陷,如何做到嫩呢?老板娘说,那是“打”出来的。肉馅里吃不出复杂的调料,只能吃到咸香的肉味。听一位徽菜名厨说,一位做馄饨的老人家告诉他,传统徽州馄饨的肉就是要放很多盐和水不停地“和”,不停地“打”。看似简单的馅,但要做到好吃,真的是太难了。

4  汤:清爽鲜美。传统馄饨该有的料都齐了:盐和味精不多不少;猪油是新鲜的、香喷喷的猪油,来个一大勺;葱是细细的小葱;胡椒粉一定要正宗的黑胡椒,而且一定不能撒太少;榨菜是精挑细选的优质榨菜,不会很酸也不会很咸(第一次去吃的时候,榨菜太咸了,老板娘果断换掉)。没有紫菜、没有虾皮,这才是真正的徽州传统馄饨。开业的头几天,老板娘用的是鸡汤,可是现在的鸡哪比从前,土鸡很难买到,做不到极致和长久还不如舍弃,干脆用精选的上好的蔬菜味精。其实吃一点味精对健康无害,我问过度娘,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实就是氨基酸的一种,一天不吃多是没事的,体重100斤的人,一天不超过5克都无妨。辣椒粉可以自行添加,我个人觉得吧,任何东西还是原味的最好吃。徽州传统馄饨最最关键的当然是猪油渣啦,没有猪油渣的馄饨就像没有星空的夜,暗淡无光。但是好东西不是每天都有的哦,碰上了有猪油渣的馄饨,那可是有福之人。

        第一次听说这家店,消息来自我的吃货上司(再次感谢,捂嘴笑.jpg),只要有人告诉我哪儿的馄饨好吃,再远我也是要寻去的,结果竟在屯溪市中心,大笑三声立马驱车前往。那时,老板娘还只是在她朋友的店里(大润发Mr.Seven咖喱屋)试卖,每天限量50份,我想应该是开店前的市场调研吧。结果有一次,我去吃,咖喱屋的老板说做馄饨的老板娘已经自己去商贸城开店了,正在装修。等了一个多月,终于等到开业啊。据我现在有限的了解,老板娘的父亲70年代就在屯溪老街开了一家叫做“鸡汤饺”的馄饨店,可见是祖传手艺;吃了几次,经过交谈,得知老板娘是个特别爱厨房、爱美食、爱馄饨的人(只有打心底里热爱,才能做出动人的美食),她很认真,做每件事都很认真,厨房一尘不染,她说要做就做到极致,连碗都是专程到景德镇挑选的,不得不说认真的人太有魅力啦;感觉老板娘不差钱,她开馄饨店,只是因为传承,让更多的人爱上馄饨。我说“阿姨,从早到晚做吃的很辛苦的,你不累吗?”而她却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非常开心的,所以不觉得累”。(此处应有掌声)我问老板娘对自己做的馄饨有何评价,她说:“手擀皮馄饨做法讲究,地道的手扞皮馄饨个个饱满灌汤,晶莹剔透,煮沸后如云朵般浮于水面,入口柔软回味香浓。食客只认味道,味道源自手艺,手艺来自传承!”目前,上品馄饨已在糯米网上线啦,美团也即将特价开抢哦,想吃的可以赶紧行动啦!

(勤劳的老板娘把操作间打扫得一尘不染)


 

第二名:潜口馄饨(店址:岩寺老街街尾,古戏台附近)

上榜理由:味道浓郁、分量十足、价格实惠。

1、总体体验:皮薄、肉嫩(有时不嫩)、汤鲜(有时有些咸)。

2、皮:薄,有弹性,爽滑。(已然不能确定是否手擀,有时候去吃是手擀的,有时候不是)

3、馅:遵循徽州传统馄饨的做法,但有时候不能保持统一的味道和软硬程度是个问题。

4、汤:最赞的就是汤了,可能因为我们都是重口味,小米葱、农家收购的猪油渣都给汤料增色不少。

说实话,我对这家店是很有感情的,因为外婆家就在潜口。九十年代末,那时候我在念小学,他们的店还开在潜口的紫金祠旁,每年暑假和寒假,我就待在潜口,包月在他家吃馄饨,我记得那时候的馄饨才12毛钱一碗,我还自己动手包,包好多肉,老板娘人很好,从不介意,我一碗吃不够还要吃两碗。那时候的馄饨,比现在的还好吃,我亲眼看着老板擀皮,擀完的皮用刀切了之后一叠叠地放在烟盒里,用两根橡皮筋扎起来,再放进冰箱,以防受潮;肉也都是潜口的土猪肉,鲜红鲜红的,不像现在的肉是淡淡的粉色。若不是因为潜口有好吃的馄饨,我的暑假肯定在潜口是待不下去的。最近几年,搬去岩寺了,第一次为了找店址,误闯单行道来回两次,还被罚了6分和400块啊,不得不说这碗馄饨是我吃的全世界最贵的,囧,不过找到了也是挺值的。老板说他的梦想是在屯溪开分店,我替屯溪广大吃货说一句:“你倒是快点来啊,省的我们跑啊!!!”

 

第三类:虽然排不上前两名,但是都符合皮薄、肉嫩、汤鲜的基本原则,且各有特点。

休宁老电影院饺店(休宁最繁华的那条街上):大肉馄饨,简直是肉桶福利啊,猪油渣和黑胡椒可棒了。

老樟树馄饨(五中隔壁):曾经在我的馄饨排行榜是第一名啊,在传统馄饨上有所创新,肉很弹,汤的佐料特别多,紫菜虾米什么的,榨菜也很好吃,就是有的麻花有点甜、猪油太少了(猪油渣熬得不够老没有香味)。

榆村馄饨:柴火、铜锅、溪畔、老奶奶、简陋的桌椅,矮油,意境不错哦。(不过现在基本上老奶奶都很少做了,都是她媳妇儿做的,汤好咸啊)

聂记馄饨(安东路,九州大酒店对面):肉多!还有自制的肉酱放在汤里,最值得一提的是老板娘人美声甜,服务超好。

糊涂小铺(三马路靠河边):哦哟,那个装修我太喜欢了,卖徽州馄饨的就该装修成那样,用门板做的桌子,还有些古玩小摆件,也是祖传的馄饨,值得一尝。

辣鸭子小吃(东园旁边):肉也很多,关键是还超便宜啊,现在屯溪市区5块钱一碗的馄饨几乎绝种了。

桂花面馆(万贯家园农贸市场旁边):也是5块钱的哦,最奇葩的是默认口味是辣的。

阳湖供销社无名氏小吃店:前不久吃货朋友发现的一家,不过在老二中的老里面,猪油好香哦,店铺非常简陋,但是真正的馄饨控绝对不会介意这些。

前园胡师傅饺店:从一个竹筒里撒出来的,应该不止胡椒粉,还有别的香料,大概是祖传秘方。

周记饺店(荷花池小吃一条街):榨菜棒,汤鲜,肉更鲜。去这里就不该开车,又3分200块没了。/(ㄒoㄒ)/~~

周一碗馄饨:以前在唐模景区挑担子卖的,现在在黎阳印象,也是有一种特殊的辛香粉,和前园胡师傅的不一样,这个辛香味更重。

汊口吴嫂馄饨:猪油渣很多是个亮点,不过可不可以把皮上的面粉抖掉点啊?一坨坨地,吃进嘴好像生的一样诶。

还有一些名声在外的的什么休宁饺师、山城馄饨、国脉饺店、长辫子阿姨、陈大福馄饨、阿婆馄饨、松柏馄饨and so on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但是歙县渔梁那家馄饨我能不能吐槽一下?第一次去吃油渣是坏的,我以为是猪油渣影响了口感,结果第二次去特地跑去吃,比第一次还失望,一点味道都没有,肉也不嫩,除了皮薄、包功还可以。顺便再吐槽一个,潜口的万记馄饨,比以前差好多啊,就剩一张皮啦。还有钱记馄饨,那皮擀得比以前厚十几倍啊。哎,记忆中的美味感觉渐渐地都快消失了,但是仍然抱着希望,希望你们能继续钻研恢复到最佳状态。看来无论什么年代,做生意都是要讲心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非广告帖,不喜随便喷。

 

写完这篇杂记之后,我自封了十几年的馄饨Queen名号,怕是要拱手让人了,上品馄饨店的老板娘才是实至名归的馄饨Queen,我顶多只能算个馄饨控咯……希望广大的馄饨控发现好吃的馄饨可以分享给我啊,让我们这些馄饨控一起快乐地徜徉在馄饨的海洋里吧哈哈哈~~~

QQ:3032128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