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刺内睛明穴为主治疗干眼27例

 渐近故乡时 2016-08-16

针刺内睛明穴为主治疗干眼27

朱莉莉1倪金霞2朱文增3*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5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内睛明穴为主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54只眼)干眼患者均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门诊。针刺选取内睛明为主穴,以天柱、供血、百会、神庭、神门、太阳、攒竹、鱼腰、瞳子髎、中脘、天枢、照海等为配穴。每周3次治疗,共观察4周,记录首诊、二诊及每周第1次在针刺治疗前的干眼症状评分以及疗程前后泪液分泌量的变化。结果症状改善显效22.2%,有效68.5%,无效9.3%,总有效率90.7%结论以内睛明穴为主针刺治疗干眼的方法安全有效。

关键词:干眼;针刺;内睛明

 

       干眼(DryEye Disease, DED) 是泪液质或量或是泪液动力学异常所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出现眼部不适或眼表损害的一类疾病,常见有眼部干涩感、疲劳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针刺感、眼红、畏光等症状[[i]]。我国干眼患病率达17%[[ii]],女性、视频终端、老年、高原、糖尿病等是干眼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日本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视频终端工作者中76.5%的女性和60.2%的男性确诊或疑似干眼[[iii]]。针刺对本病有可靠疗效,但仍有进一步发掘空间。广安门医院针灸科朱文增主任医师以内睛明为主穴针刺治疗干眼,现报道如下。

  1. 1.     临床资料

  2. 1.1一般资料

27例(54只眼)均为201311月至2014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门诊患者,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30年。

1.2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眼科确诊干眼,诊断参考《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干眼诊断:至少具有一项主观不适症状,如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等,且满足以下任意一项者:BUT≤5sSIT (无表面麻醉)≤5mm5min5s或5mm5min<>无表面麻醉)≤10mm5min,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者;或干眼问卷评分表[[iv]](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基于McMonnies等设计的有很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干眼问卷,设计并应用改良的干眼问卷评分标准,特异性95%、敏感性92%,临床研究证实可有效诊断干眼)评分>30分。年龄在16-65岁之间。1周未采用其他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眼局部解剖异常,或眼部有明显器质性疾患者;临床诊断干燥综合征患者;严重内外科疾患或精神疾患者;孕妇。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选取主穴内睛明穴,配穴:天柱、供血[[v]](风池下1.5寸);百会、神庭、神门;太阳、攒竹、鱼腰、瞳子髎;中脘、天枢;照海。内睛明穴针刺方法:令患者向外上方转动眼球,使目内眦肉丘(泪阜,为内睛明穴所在之处)暴露,一手固定患者头部或眼睑,一手持3.3×40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快速稳准刺入肉丘,针尖朝向鼻侧内下方,缓慢进针0.5寸许,不行提插捻转等针刺手法,得胀感后出针。余穴常规操作,留针30min。每周3次治疗,连续治疗4周,共计12次治疗,分别记录首诊、二诊及每周第1次在针刺治疗前的干眼症状评分

2.2疗效观察

以眼部症状及Schirmer试验为观察指标,其中眼部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针刺感、眼痒眼痛、畏光、眼红、视物模糊、眼易疲劳,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干涩感赋值为正常(0)、轻度(2)、中度(4)、重度(6),其余症状分别为0123。左右眼分别计分。症状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评定标准:显效: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90%;无效:疗效指数<>

3. 治疗结果

3.1症状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变化

1示,在4周的疗程内,患眼的症状评分均值呈递减趋势,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说明每1周治疗均有进一步疗效,且第1次治疗即取效。


3.2泪液分泌治疗前后变化注:经单组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比较均值,*Mauchly球形检验W=0.100P=0.000,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系数校正后,F=64.832P=0.000

由于各项条件限制,本次研究中Schirmer试验I的结果在治疗前后均有记录的有12只眼,经统计,该12只眼平均症状疗效指数为(54.96±27.36%,而全部54只眼平均疗效指数为(65.27±24.71%,说明此12只眼并非疗效最优者,尚有一定的代表性。表2示,治疗后泪液分泌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说明本疗法可以增加泪液分泌量。


3.3疗效

4周共12次治疗后,干眼症状改善显效12只眼(22.2%),有效37只眼(68.5%),无效5只眼(9.3%),总有效率90.7%

3.4随访

电话随访21例(77.78%)患者,治疗后第2个月干眼症状均未见反复。20153月随访18例(66.67%),有3例(11.11%)患者反映疗效分别持续146个月,8例(29.63%)疗效始终平稳(11-16个月),7例(25.93%)与治疗前相比有较大改善;9例(33.33%)患者在随访时因继续治疗或采用其他方法治疗,难以判断疗效。

3.5安全性评价

针刺内睛明穴治疗干眼未出现针刺安全性事件,偶见泪阜处少量皮外出血(2例各1次);眼周轻微淤青(3例各1次);内眦处痒感(4例);已行泪点栓塞术患者或可感到泪道干涩,不适宜此法。

4.体会

近年来,干眼的治疗方法逐渐多样化,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人工泪液、泪点栓塞、环孢霉素A抑制炎症以及物理辅助治疗等。大量临床报道显示,针刺治疗干眼有效,且通过针刺组与人工泪液组的对照研究,证实了针刺对于干眼的治疗优于人工泪液[[vi],[vii]]。内睛明穴是眼部奇穴,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viii]]中写道:眼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但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病全消。睛明,在目内眦泪孔中,针入一分半,略针向鼻,泻,禁灸。据黄龙祥《针灸腧穴通考》[[ix]]考证,此处睛明穴实即内睛明穴,并定位内睛明穴为眼内眦角泪阜上,睛明内一分许。《针灸学辞典》[[x]]也有:(内睛明穴)位于目内眦泪阜上,局部有眼动脉分支及三叉神经分支。主治急慢性眼表炎症,视物模糊,以及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等。沿框内侧壁直刺,深0.5-1寸。由此可见,内睛明穴位于目内眦的泪阜上,其内下方为泪道、泪囊及鼻泪管,三者由鼻捷神经的分支滑车下神经支配,并有内眦动静脉伴随。记载内睛明穴有据可查的文献较少,临床报道不多,常用于治疗内眼疾病,如皮质盲、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xi],[xii]],也可治疗翼状胬肉、近视、冷泪、目痒等眼表疾病[[xiii]],未见应用内睛明穴为主治疗干眼的相关报道,这也是本疗法的创新之处。

《灵枢·经脉篇》: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目内眦为一个区域,内睛明穴与睛明穴同处于目内眦,主治相似,穴性相似,也是目内眦的一部分。目内眦、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起止穴位,而足太阳络肾属膀胱为诸阳主气(《素问·热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灵枢·决气》)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灵枢·本脏》),气从太阴出,……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灵枢·营气》)。可见,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气化,在津液分布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其中,津液在气化作用下可通过腠理、玄府渗出,眼表泪液分泌与玄府理论密切相关[[xiv]],针刺内睛明穴不仅可以振奋足太阳膀胱经,增强气化功能,又能通过其局部作用开通眼表之玄府,从而改善津液分布及泪液分泌。此外,内睛明穴也与其他经脉相关,如跷脉:《灵枢·脉度》有跷脉者,……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和,阴阳跷脉与足太阳经相会于目内眦,此处可同调三经气血,且阴阳跷脉司眼睑之开合,调睡眠,而干眼程度受睡眠质量影响[[xv],[xvi]],睡眠实可促进干眼的康复。故通过针刺内睛明穴,一方面迅速引发泪液分泌,即刻改善症状,同时又借助经络的调节作用,整体上发挥相对持久的作用。

以特定角度针刺内睛明穴,患者会感到强烈酸胀感并伴有泪液涌出。泪液本身含有抗炎、杀菌等功效,并能为角膜提供营养和氧气,对受损的角结膜修复起到积极作用,且因是自身的泪液,天然、柔和而无毒副作用,效果或优于人工泪液。针刺内睛明穴时,刺激泪囊或鼻泪管附近的神经,引起海绵窦膨胀,进而泪道管腔关闭而使泪液溢于眼表,同时泪囊和鼻泪管开放后较前空虚,对泪腺产生反馈信号引起泪腺分泌泪液[[xvii]]

天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同供血穴并用,可疏通颈项部经络气机以利头面诸窍。攒竹、鱼腰、瞳子髎三穴可松解眼周肌肉的紧张,改善血供;百会使清阳升而濡眼窍;神庭、神门可安神定志,从而缓解干眼患者焦虑情绪,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干眼的致病因素;中脘乃胃之募穴,天枢为大肠募穴,《素问·通评虚实论》有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目为眼窍,肠胃强则后天之本雄厚,有助于气血化生而滋养官窍。照海与内眦皆位于阴跷脉,常用于目疾,朗照银海之意。

综上可见,以内睛明穴为主针刺治疗干眼疗效较好,有效率达90.7%。首诊即可改善症状,且疗效相对持久,安全,可初步为针刺内睛明穴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