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 ■李炳锋
炎炎夏日,风雨雷电似乎也藏匿了起来,酷热难耐,用忍耐、煎熬、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活在夏天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呀! 忆想当年,在酷暑造成的所有不悦中,最难受的还是夜晚的难以入眠。躺在床上,汗水不停歇地往外冒,能安然睡去是一件奢侈的事儿。常常是好不容易睡着,转眼之间又被热醒。醒了再冲个凉,继续躺下,勉强撑个把小时再起来。睡着,醒来,醒来,再睡去……不知折腾几个来回才能熬到天亮。早晨起床后,头脑昏昏沉沉地就像灌了铅。 觉睡不好,单位上的事可不能耽误。第二天伴随着火辣辣的太阳,骑着那辆有千斤重的破自行车,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那时上班流行穿大裤衩,实属无奈之举,被热逼的。办公室里唯一驱暑的物件儿是竖在墙角处的金龙牌电扇,嗡嗡响着摆着头。为了增加风扇的覆盖面积,有的人就把它请到办公室中央,来办事的人一进门就能看到一个傻乎乎的铁疙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机关上第一代空调出现了,是窗式的。安装这种空调需要先锯窗棂割玻璃,为避免透风撒气影响制冷效果,要用塑料泡沫之类的东西把机器的四周堵严。一切鼓捣停当,打开机器一股清凉之风立即灌满整个房间,感觉就像三伏天吃井里刚刚拔出的西瓜,这才叫沁人心脾。不过窗机最大的毛病是嗓音大,轰轰的响声不亚于拖拉机。尽管这样,空调却不是人人都能安装的。 又过了几年,空调越来越普及了,且绝大多数是分体壁挂式的,把清凉留在室内,嗓音挡在了室外。温度降下来,人们开始穿着长裤长褂上班了,立马人五人六起来。文明是有条件的。不过有段时间流传挂机通风不畅,开机时间长了对人体不好。传言归传言,可没几个换的。一个个悬挂在外面的空调就成了高楼大厦的青春痘,虽不好看,可舒适带来的惬意还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空调,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夏日的晚上睡不好觉,城里人对季节的更替就更麻木了。有了空调,大脑休息好了,脏器得以滋养,白天人也精神开来。老年人也许是最大的受益者吧,觉睡得香了,身体自然就好。也难怪新加坡原总理李光耀将空调称为第二个千年最重要的发明。前些年,他老人家已九十多岁了还耳不聋眼不花,为国事操心为世界做事,在新加坡那个一年到头都是夏天的地方,谁能说这不是空调的功劳? 今年夏天,江浙一带特别热,温度达到43摄氏度以上,室外温度甚至高达六七十度。这样的炎热就像在蒸笼里煎熬,假如没有空调,人是没法生活的,更别提安然入睡了。 自从家里有了空调,知冷怕热的我每年总是在夏至前,把空调里的过滤网取出清洗,把空调的外壳擦拭干净,等待着那个残酷的到来。等闷热的夏天真的找上门来,晚上睡觉之前总会提前半小时把空调打开,将遥控器调到制冷24℃的位置。要入睡的时候,室温已降至很低,躺在柔软舒适的床上,盖上毛巾被,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一觉醒来,感觉浑身有点冷的时候,再把空调调至抽湿的档位,借着冷气的惯性和去湿的功能,一觉睡到天亮。每当第二天清晨在惬意中醒来,我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恩戴德的想法,是现代文明救我们于火热之中,此时总会深情地望一眼那沙沙喷着凉风的空调。 当处暑过后,秋风送来凉意,妻子就会把精心缝制的布罩给空调套上,仿佛要送其远行,在我看来,又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味道。是的,劳作了几个月的空调要休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