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谈误国: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为何落个悲惨下场

 水深流缓 2016-08-16

空谈误国: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为何落个悲惨下场


来源:解放日报、解放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战国时,舌辩之士凭着一张利嘴,游说诸侯,博取功名。他们之中,有的建功立业,如秦国的商鞅;也有的虽风光一时,但最终昙花一现,苏秦可谓典型。如果单论学识,苏秦与商鞅应该差不多;但论成就,却不可同日而语。原因很简单:商鞅注重实干,把理论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苏秦则主要靠耍嘴皮子去忽悠诸侯,一旦牛皮吹破,使命也就终结了。

苏秦和商鞅(资料图)

苏秦游说的第一站,是周显王。那时的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共主”,无权无势,加上其部下都了解苏秦,知道他靠不住,要周显王别理他。苏秦无奈,只好步商鞅的后尘,来到秦国游说。他对秦惠王说:“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但秦惠王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对苏秦说:“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飞;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苏秦在秦国碰了壁,就决定以合纵之策,游说赵、魏、韩、燕、楚、齐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他对燕文侯说:燕国的主要威胁来自于邻近的赵国。只要与赵国结盟,联合周边国家共同对抗秦国,就能够平安无事了。燕文侯想想有道理,就资助他车马金帛,去游说各国。

从策略上说,苏秦的主张是有道理的。而且从六国之君最终都被说服、组成联合抗秦的统一战线这一事实来看,苏秦也的确有过人的口才。但问题是,实现这一策略需要六国必须先放下各自私利,齐心协力。可苏秦去游说各国时,并没有一个总体提升各国国力的战略规划,而仅仅是从各自利益的角度,去打动各国君主。

他游说赵肃侯时,就提出赵国虽然强大,但要依托韩、魏两国为屏障;一旦韩、魏臣服于秦国,赵国必然受害。所以,只有联合六国,才能对抗强秦。游说韩宣王时,用的则是激将法:“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事秦,何异于牛后乎?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游说楚威王时,则直截了当: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只有形成合纵之势,不仅可以孤立秦国,而且诸侯也会“割地以事楚”。

战国形势图(资料图)

这就产生了一个苏秦自己也难以回答的悖论:要说服各国君主接受他的主张,必须首先使他们觉得有利可图; 而如果六国君主都是基于各自的利益,就不可能真正结成牢固的同盟,合纵之势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就这样,一个貌似强大、实际上却是三心二意的军事同盟形成了。苏秦做了纵约长,同时还担任六国的相国,一时风光无限。但事实上,这个合纵联盟是靠不住的,只要真正同秦国发生对抗,立刻就会穿帮。对于这一点,苏秦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

他游说各国的时候,为了避免各国直接同秦国发生军事冲突而导致自己策略的失败,便使用激将法,资助自己的同学张仪入秦,担任秦国的客卿,以延缓秦国对六国的进攻。秦国发现了这一图谋后,反过来使用连横之策,离间各国之间的关系。秦惠王命公孙衍以利诱惑齐、魏两国共同讨伐赵国。

合纵联盟还没有发挥作用,内部就先打起来了,而且受到攻击的竟然是作为“盟主”的赵国。赵肃侯非常恼怒,责问苏秦。苏秦怕被追究,借口出使燕国,仓皇逃离。苏秦一走,合纵联盟也就立刻解体了。苏秦到燕国后不久,燕文侯去世,燕易王继位,齐国乘机讨伐燕国。苏秦无奈,又跑到了齐国,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博得齐王的信任,被任命为客卿。但后来,又因与齐国的大夫争宠,被人暗杀。

苏秦称得上一时之豪杰,他的合纵之策也有着较高的军事和外交价值,但他并没有真正从提高各国国力、巩固各国间军事联盟的具体措施上下功夫,而只是做表面文章,折腾了半天,最终一事无成。苏秦的悲剧告诉我们,实干才能兴邦,空谈只会误国,耍嘴皮子终究是靠不住的。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原标题:苏秦的悲剧:耍嘴皮子终究靠不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