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敌制胜的七种要素

 风世界 2016-08-17
每个人都想学会克敌制胜的技术,因为难免些时候,人们会遇到一些危险。克敌制胜这个词,经过体育界、商界、政界无休止的比喻、类推运用,它现在喻指一种能出人意料、快捷有效的获胜技术。简单地讲,克敌制胜代表着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克敌制胜的七种要素 - 武道研究 - 武道研究的博客 
  在拳击比赛中,克敌制胜就更加目标明确了。拳击手都想击败对方获胜,拳击爱好者喜欢观看获胜的场面:一击制胜就可以避免有争议的裁决,用事实来证明胜利,从而表示对抗的结束。 
  如果获胜能够赢得百万大奖,就更要想办法获胜了。赢取胜利有运气方面的因素,但决不仅仅是运气好。知识和训练能使人在比赛中运气更好。本文将讨论克敌制胜的七大要素和他们在比赛中的应用。 
  一、攻击目标 
  拳击比赛中要想获胜,攻击目标应该是对方的下颌部位或耳朵后部。击打这些部位能中断通往大脑的颅骨神经,引起对方暂时性的昏迷。拳击对抗中,最精彩的制胜技术就是对这些部位的脚踢或拳击。要击中这些部位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动作的运行路线会比较长,所以要求出招的速度和打击的精确度要高很多才行。 
  另一个可以击之而获胜的部位是人的肝部。如果被击中该区域,对方就无法再继续比赛了。要看准对方的右肋下方猛击(打右侧比打左侧更有效)。击打肝部虽然不会使对方昏迷,但会产生剧烈的疼痛,也许是跪倒在地或躺倒在地,身体弯曲无法起来。人们以为许多获胜是击打头部造成的,但是,通过慢动作分析却发现,不是击打头部,而是在打击头部之前打击了肝部造成的。 
  克敌制胜的七种要素 - 武道研究 - 武道研究的博客 
  打击肝部可以用左拳、拧身踢、膝盖顶或转身后踹,都能产生令对手难以忍受的疼痛。调节能力强的对手可以忍受对太阳穴的打击,因为打击太阳穴产生的疼痛消失得快。但是打击肝部产生的疼痛却会越来越剧烈,最后令人无法忍受。 
  许多泰拳比赛中,选手靠踢踹对手下盘获胜。在赛场上,这种攻击下盘的技术易于施用,而且作为防卫技术也非常有效。但是,这种技术中,踢的力度要足够大才行。因为胫骨部位很不经打,一旦遭受攻击,就会使人站立不稳,无法再战。任何人如果不懂如何防守下盘,就会得到惨痛的教训,因为一旦被攻击,可能会几周都无法正常行走。 
  突袭对手的腿部肌肉也能使对手无法再猛力出拳。因为在出拳的组合动作中,他将无法再灵活地调整自己的重心,许多选手就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而惨败的。 
  二、起始动作 
  明确攻击对方的那些部位能够获胜仅仅是赢取胜利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运用具体的技术去攻击这些有效的目标。围棋手和跳棋手的区别就在于攻击目标是否明确。绰号“喷气机”的宾尼·尤奎德兹就喜欢提醒学生:“从身体上讲,你别无选择,你的攻击必须勇猛有力;从心理上讲,你应该作围棋手,而不是跳棋手。优秀的选手必须知道如何开始攻击,正确的开始动作要求手脚配合,协调动作,使自己击中目标,实现攻击效果。” 
  克敌制胜的七种要素 - 武道研究 - 武道研究的博客 
  使用假动作和佯攻技术能够给你创造攻击机会,可以使你了解对方的反应动作,和对方的应敌偏好,还能是你了解对方的防御破绽在何处。只有当你佯攻的动作似乎目标明确、动作用力、充满信心时,对方才会上当。假动作要做的象真正的进攻动作,否则对方是不会上当的。 
  可以在镜子前反复练习假动作和佯攻技术,把假动作和佯攻技术用于对付假想的对手。在对打训练中也要反复练习使用假动作和佯攻技术。佯攻时,要眼睛盯住假功目标,如果要用腿佯攻,要晃动肩膀,让对方以为你要用腿攻击,让对方上当,你才能设法击中真正的攻击目标。 
  三、身体距离 
  出手攻击,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攻击目的。如果出拳或出腿的招式不够凶猛,或出招不到位,就会失去攻击目标,无法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要学会如何控制攻击距离,当彼此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要学会设法使对方在自己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内。对于距离的变化要敏感,反应要快,并借助于步法的变化来控制距离的变化。有经验的教练会假作对手,训练队员对距离变化的适应和调整能力。 
  打沙袋无法训练选手对距离的变化敏感度。因为沙袋不会象真正的对手那样不断的移动。如果平时只作打沙袋练习,可能就会习惯于进一步或退一两步的防卫或攻击,因为沙袋悬挂在固定的位置,不会有很丰富的位置变化。这样就会造成选手在赛场上忽视距离的变化而象打沙袋那样进攻或防卫。 
  要想克敌制胜,就不能依赖打沙袋练习,要多选择对打或陪练练习。有教练或选手陪练,就可以象在赛场上一样全方位练习各种攻防技术,就可以训练选手时刻注意彼此距离的变化,培养时间观念,使选手的攻击不致于落空。 
  四、重心变化 
  克敌制胜的七种要素 - 武道研究 - 武道研究的博客 
  攻击要凶猛有力,是对手被击倒。攻击中要会借助于自己重心的变化来加快攻击的速度。拳手在攻防中常犯的错误是不会放松和不会移动重心帮助攻击,尤其是尤左向右的移动。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原因是陪练者常常使手靶远离自己而靠近选手打出的钩拳,这样就会使手靶离选手更近一些,实际上陪练者是下意识的把手靶深处去迎击选手的拳,这就常会使选手把重心放在后腿上而不需要往前移动重心就能够击中手靶。而在实际的比赛或打斗中,选手就常会由于钩拳攻击的距离不够而失去钩拳的攻击力。 
  距离过远,就无法产生击败对手的威力。要在正常的距离内充分发挥重心移动产生的效果,虽然这样的移动并不显眼。泰拳和西方拳击选手重心移动的方式与传统武术中右拳在前时打左拳的重心移动一样。没有重心的移动,就不会有力度的产生。 
  举重和其他力量训练都有助于攻防时的速度和力度。体型不是很显眼的人常能克敌制胜,但体型瘦弱者很难获胜。在踢打时,力借助于呼吸由腰而生,强壮的腿和胳膊也是力量传输的重要工具。 
  五、迅猛的速度 
  克敌制胜的七种要素 - 武道研究 - 武道研究的博客 
  要记住加快自己速度最重要的两点是呼吸的配合和放松。其他必要的方式包括协调能力训练和反复的放松训练。反复的攻击动作想要达到某一具体目标却不会放松,将会使人的身体无法承受,尤其是对手在年龄和体力上有优势时。 
  训练要注意各种动作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展,要时刻注意不要过分训练否一部分而导致身体受伤或产生某种不必要的痛苦,否则就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恢复。 常做意念训练能够增强选手注意力的集中,能够增强选手的打斗意识和时间把握。在比赛中,时机感和快速的动作是获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训练,可以加快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加快选手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不够快,就会错失战机,尤其是身体失衡、过于紧张或反应迟钝时,就会失去战机。 
  六、把握时机 
  获胜的关键还在于对时机的把握。在陪练和对打训练时,要注意训练预见对方出现破绽的能力,要能够预见对方可能会在哪出现破绽。这样的训练能使选手的反应成为自动的动作,而不是有意识的思考。 
  还要注意训练选手一扫而视,即能发现攻击目标的能力。高水平的"看",还包括听对手的呼吸变化,注意对方的移动而变换自己的步法。如果侧转头,就会只有一只眼能看到对方,无法全面注意对方的各种变化,如果低头,能看到的就更少了,所以,注意对方的变化很重要。 
  训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选手的实际感和加快选手的出击速度。最好的训练是编制适合选手自己的一些动作组合,相信教练的指导,但不要完全依赖教练,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预见所有的打斗变化,更无法编制出可以应对任何变化的动作组合。 
  对于选手的出招,有以下一些建议:在选手完成动作组合的瞬间、放下手的瞬间,都会出现破绽;身体失衡的瞬间或出腿攻击时单腿站立的瞬间破绽就会出现。简而言之任何选手在变招的瞬间常会露出破绽,如果能够抓住这种瞬间的战机,就能制敌获胜。 
  七、意念的训练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意念的作用,特别是想象或冥想。有一句很流行的武术格言是:能想到,就能做到。如果不训练大脑的意识,就不大可能制敌而获胜。距离感、时机感、攻击的速度和力度等,如果没有大脑中意念的指挥,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训练前后,要有意识地留些时间安静一下,想象自己的技术动作运用的整个过程,注意每一个细节。正确的想象训练,有助于选手完成平时无法完成的任务。意念训练就是要借助于想象或冥想的作用,将之动作的运用紧密结合,从而达到攻防目标明确,进而克敌制胜的目的。 
  图示: 
  克敌制胜的打击目标是下颌部(图1)和耳后部(图2)。出拳击打对方肝部(图3)和拧身踢(图4)或用膝撞对方肝部(图5)。上下攻击组合:汤姆·琼斯(图中赤裸上身者)用直拳攻击对方下颌部(图6-7),然后出腿踢击对方的腿(图8),接着有击打对方的下颌部(图9)。使对手在自己的踢击范围内:乔·斯宾赛(图中穿黑色上衣者)拧身踢击对方耳后部(图10-11),然后在对方反击时缩身(图12),,就在对方离自己很近而收招时,迅速出腿后踹对方肝部(图13)。恰当的伸出以获得需要的距离:在彼此中等身体距离时,如果不能拧身送肩,加大自己的打击距离,就无法加大自己的打击效果(图14);如果能尽力拧身送肩,加大自己的打击距离,就能够使自己的打击速度和力度都加大(图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