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086回| 行痹非风论~~

 紫荆88 2016-08-18
小编说:
今天,颠覆一下,看点不一样的“风”痹~~

086回

案1
案1:
一人,素耽于酒,患遍身关节肿痛,此愈彼剧,胸膈不宽。脉弦而数滑,右为甚。
处方:________。
---朱丹溪案(《续名医娄案·饮》卷十六)
 
案2:
同年好友李友兰,亦精医理。辛亥秋在会垣闲寓,得痛病,或手或足,或头或腹,或膝或胁,发无定时,亦无定处。自以为痹病,用续命汤不教。又以为聋,用麻黄汤亦不效。一日与余闲谈,告余日:弟病实不可测。余请一诊,脉缓而滞。
处方:______________。
---王堉 、李友兰医案《醉花窗医案》


案1:
诊断:行痹
辨证:此酒湿症,痰饮在胃,流注经络,即流饮症也。
处方:二陈汤加酒芩、苍术、羌活、威灵仙、泽泻,倍葛根而愈。
 
 
案2下文,原作者这样写:
余告友兰曰:君之病乃湿痰流注也。欲再言,友兰顿悟曰:不差!不差!余已知之,君破题,下文我自作也。相与一笑。
越两日,病良已。问服何药,友兰日:个中人岂烦明言,君试言何药?余曰,不过二陈汤加苍术、姜黄、羌活、独活也。友兰出方示之,种种不谬。石虞琴广文在座,叹曰:二公可谓心心相印也。

读罢上二案,方恍然大悟,原来表现为全身关节走串疼痛的行痹,传统甚至直接命名为“风痹”的痹,实际病因未必为风,亦可为痰湿流注经络所致
辨证剖析
本证与风致痹,有类似特点,周身游走性疼痛而痛无定处,临床亦可见,关节遇阴雨天加重,均与风性致病难以区分。然而,细思之,仍有迹可循。其舌、脉,多有痰湿之像,如上案中,“脉弦而数滑,右为甚”,“脉缓而滞”其实可见病在气分,以痰湿之气为显。

病因:
痰乃流动之物,痰随人体气机变化,随着活动,流窜走注于全身处,经络、肌肉、关节,聚则作痛,行则暂散而愈。临床上常见有些病人的关节并无骨质破坏,却会有这样的描述:有时候关节不痛,用得多了,随后即痛。有人认为此属虚,个人却认为,过用的关节,气机升降出入旺盛,因此,痰随气的活动而来,故为痛。还有病人,形容自己有时候足凉,尤其疼痛时加重时,足底冷如踩冰。当然,首先要排除下焦阳虚。然而,有些病人,足时冷时缓,这时则需要注意,是否可能与痰湿流注有关了,因为真阳虚,冷感持续,并非忽作忽止。

想起《金匮.痰饮病脉症并治》一句话“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如掌大”,其实这时一种饮邪郁遏阳气,导致的一种冷感,并非阳虚所致(也可伴见阳不足,因饮为阴邪,得温则滑,得阳则性,可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原则治之)。其实,因“风”致痹,和痰湿流注还是可以辨别的,临床谨察细节,定可见蛛丝马迹。



解此点后,咱们再看几则小案,也许有豁然开阔之感。

头痛    
乌东江大尹时疫病后,忽患头风,时发时止,如偶然触怒,则两太阳亦作痛。诊脉浮弦数。此内挟痰涎风火,郁遏经络,气血壅滞所致。遂用二陈汤加柴胡、川芎、当归、炒山栀、石菖蒲,以开郁、涤痰、疏散而愈。
--《临证医案笔记.头痛》卷三
胁痛
一人,年三十六,虚损瘦甚,右胁下疼,四肢软弱。二陈扬加白芥子、枳实、姜炒黄连、竹沥,八十帖安。
--《名医类案·胁痛》卷六
颈痛
一人项强,动则痛。脉弦而数实,右为甚。作痰热客太阻经治治之,以二陈汤加酒洗黄
芩、羌活,红花而愈。
--《名医类案·痛风》卷八

可见痰气流动,可至周身游走疼痛,位置可上可下,万不可仅以“风”来认知。
综上,可见湿痰流注,乃病情之变,知常知变,方是上工。
 
方歌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