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接近的三种成药

 xcaq 2016-08-18

很接近的三种成药

(2010-10-27 09:49:25)

这三种中成药是:槟榔四消丸、开胸顺气丸、木香顺气丸

它们的成份分别是:

槟榔四消丸:槟榔猪牙皂、牵牛子、大黄、香附、五灵脂。

开胸顺气丸:槟榔、猪牙皂、牵牛子陈皮木香厚朴、三棱、莪术。

木香顺气丸:槟榔、木香香附(砂仁、醋制)、甘草、陈皮厚朴(制)、枳壳(炒)、苍术、青皮。

它们的功能主治是:

槟榔四消丸:消食导滞、行气泄水、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

开胸顺气丸: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气郁食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呕恶、食少纳呆。

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脘腹胀痛、恶心、嗳气。

显然,三者的成份和功能主治很接近——特别是前二者完全可以互相代替。

只是需要知道,此三药是治疗实证的——食积、气滞、痰饮、大便秘结、脘腹急痛都是实证。使用时要中病即止,否则必然会克伐正气。

以下试举二案:

案1:带状疱疹

2005年,二嫂67岁,于4月下旬患严重的带状疱疹。

发病前适值种棉花。她虽然不亲自劳动,却在地里呆了两天。华北的春天忽冷忽热,又恰值大风。于是,一开始她自认为是劳累感冒。自觉全身不适,尤以右腰部及右腹部疼痛明显。按感冒服药2日无效。随即出现自右腰背至下腹部,多处面积较大的带状疱疹。不但疱疹部位疼痛难忍,还有腹中急痛。自觉腹胀满不通。服木香顺气丸、槟榔四消丸和板蓝根冲剂各6克3次无效。于是急煎下方:

板兰根50g、连翘25g、菊花15g、甘草5g、丹皮10g、川朴10g、枳实10g。

首煎10分钟,2煎20分钟左右。冲服木香顺气丸6克。

服药一剂,腑气通,自觉大好。可以进流食。仍自觉内外发热,服西药出大汗而退热不尽。又见舌大而色淡,于是改用中药下方。

连翘25g、菊花15g、丹皮15g、党参20g、甘草5g、生石膏细粉10g。

服上方一剂热退尽,自觉好转。但大面积疱疹有部分溃疡糜烂。于是用下方煎汤热敷。

板蓝根30g、连翘20g、白芍20g、红花5g。

加水约1500ml,开一两沸即用新毛巾浸药液热敷,每天3~4次。

热敷后自觉舒适。大约一周后完全脱痂。没有后遗症。

按:“腹中急痛,自觉腹胀满不通”是典型的气滞。“服木香顺气丸、槟榔四消丸和板蓝根冲剂各6克3次无效”说明气滞较重。于是再给煎剂加厚朴、枳实,冲服木香顺气丸。结果“腑气通,自觉大好”。后来见舌大而色淡——气虚的表现,于是继续给的清热方剂中有党参。总之,中病即止还会出现正气受克伐。倘一用再用,邪气已去继续攻伐,必然矫枉过正,甚至出现很难处理的情况。

 

案2伤食并脾胃受损

 

石RF,男,64岁,威县时家庄人,2010年5月28日初诊。

强食后上腹胀满不适2日,同时有全身乏力不欲食。已服西药无效。一般情况可,脉沉细,舌淡嫩。处理如下:

陈皮12g、茯苓12g、半夏8g、香附6g、川芎8g、党参12g、桂枝12g、生甘草4g、生姜20g、生三仙各10g。水煎日一付。

槟榔四消丸6克日2次,只服2次

香砂养胃丸6克日2次

6月3日再诊:病减约一半。有气不足息之感。脉可,舌苔少。煎剂如前,成药去槟榔四消丸,加补中益气丸9克日2次。

患者又就诊2次痊愈。

按:此案是虚实夹杂证。实证就是强食导致的食积和气滞。虚证就是强食必然损伤脾胃。但此案的脾胃不足还有更深远的原因。原来,患者在30岁左右时患过黄疸型肝炎——凡曾患此病者脾胃必然受损。全身乏力,不欲食。气不足息感觉都是中气不足的缘故。对这样的患者,更不能过用攻伐之剂。故首次就诊时槟榔四消丸只服2次。尽管如此,2诊时还是需要加服补中益气丸。

由于患者不很注意饮食,该年又出现下述情况。

10月15日再诊:三日前连续两天吃凉柿子各4、5个,又饮酒一次,致上腹胀满,气息不舒。又多困并全身不适。脉沉细,舌质淡,苔白,又多处剥苔。处理如5月28日。

10月20日再诊:自觉大好。16日在县医院作胸透(—)。血液生化仅见甘油三脂略高。脉象仍见沉细。剥苔大部恢复。煎剂如前。成药改服香砂养胃丸和人参健脾丸。

按:此番也是虚实夹杂证,故处理与5、6月份略同。假如不是像此案这样早就有脾胃受损,不严重的食积、气滞,只需服用上举三种成药之一一两次即可。此后注意少吃和休息即可自行恢复。特别是小孩子容易“吃着”,严重的可以呕吐腹泻——吃奶的孩子更常见,这时最好的治法是:饿一顿并继续减少食量一天,大多可以自行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