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巫蛊之祸:戾太子蒙冤,武帝丧子(二)

 老刘tdrhg 2016-08-18

         巫蛊之祸:戾太子蒙冤,武帝丧子(二)

征和二年(前91)的七月,太子派人装扮成武帝的使者,前去捉拿江充一干人。按道侯韩说起了疑心,不肯受诏,被武士们格杀。江充被抓。御史章赣和黄门苏文侥幸逃命甘泉宫。武士们把江充带到太子跟前,刘据痛骂江充道:赵贼,你以前离间你们赵国的父子还不够吗?现在竟又挑拨我和父皇!太子亲自监斩江充,又将胡巫烧死在上林苑中。

 

太子派人拿着节杖来到未央宫,向母后卫子夫请罪。卫子夫最终选择“护犊”,即使成为大汉江山的罪人,至爱君王的叛臣,她也不能让恶毒的巫蛊再次夺走自己的孩子!卫子夫调用宫中所有车马,打开兵器库,集合长乐宫所有卫士,全力支持太子。

 

苏文和章赣一到甘泉宫,立马向武帝告发太子谋反。武帝沉吟半晌,说:太子一定是害怕了,又痛恨江充,才做了傻事。于是,派身边的内侍去召太子前来问话。内侍过去也没少告太子的刁状,怕太子杀红了眼,把自己也宰了,就在外面晃了一圈,回来对武帝说:太子真造反了!他还要杀我,我只好逃回来了!武帝大怒,至此斩断父子恩情。

 

汉武帝聪明一世,为什么会作出太子谋反的错误判断呢?

 

第一,宠信江充

如果没有总导演江充,这场父子悲剧根本无从上演。武帝对江充过度宠信,过去的江湖混混江充,已经不再是“野火烧不尽”的杂草了,而是温室里的毒花,受不得半点委屈冷落。江充认定,今日不杀太子,武帝百年之时自己必死。江充迫害太子,实质上是内心虚弱的表现。

 

第二,太子失宠。

如果没有太子的失宠,这场悲剧便失去了原动力。太子之母卫子夫年迈失幸,太子与武帝政见不合,父子关系已经岌岌可危。闭目塞听的老皇帝不再把太子视为掌上明珠,不仅判断严重失误,处理还会更加苛酷。

 

第三,近侍撒谎。

如果派去传唤太子的近侍进城面见太子,说明武帝意图;太子有机会亲自向父皇说明真相,这场悲剧完全可能避免。汉武帝初听到“太子造反”,第一反应是太子“病急乱投医”。作为父亲,他对太子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儿子不是无法无天之人。可惜,这个近侍既胆小又胆大。胆小的是他连面见太子、传达皇帝旨意的勇气都没有;胆大的是他竟然编造太子造反的谎言。

 

长安城中,谣言四起。丞相刘屈氂(máo,毛)听说太子谋反,慌慌张张地逃到城外,连丞相大印也丢了,派长史(秘书长)乘快马到甘泉宫报告。

 

第四个人通报太子谋反!三人已成虎,何况四人?对于这场“巫蛊之祸”,后人往往抱怨武帝冷酷无情;谁能体会体弱多病的老父亲听到儿子谋反,何等寒心!何等震怒!武帝问丞相长史:丞相准备怎么处理?长史说:丞相已封锁消息,不敢发兵平叛。武帝大怒:事态已经到这个地步,丞相居然还讲面子,要风度!论儒雅,他比得上周公吗?周公尚且剿灭乱臣管叔、蔡叔,丞相居然坐视不理?

 

汉武帝顾不上病痛,从甘泉宫中出来,亲临长安城西指挥平叛。武帝下诏征召京城临近各县的士兵,各地两千石以下的官员由丞相调遣。在平叛动员会上,汉武帝明白无误地告诉所有士兵:谁全力捕杀反贼,我大大有赏!又亲自策划作战阵形:用牛车结阵,坚闭城门,不许放走一个反贼!

 

汉武帝等于向天下人宣告:太子刘据不再是我的儿子,而是大汉的敌人!

 

太子这边如何应对呢?首先,太子向百官讲明自己用兵的合法性:皇上病重,困在甘泉宫,不知是否有变故,而奸臣江充已经准备作乱。紧接着,太子假传圣旨释放长安城里的囚犯,发给武器,由少傅石德和门客张光统率,抵抗丞相的军队。他又派使者持节杖,征招驻扎在长水及宣曲的胡人骑兵军团,没想到汉武帝的侍郎赶来,告诉胡人:太子的节杖是假的,不要听他的命令!原来,汉朝的节杖本来是纯赤色的,太子使者持的就是这种赤杖。这次汉武帝加上了黄色的旄缨,用以防伪。于是,太子使者被斩。胡人骑兵军团掉转矛头,攻打太子军队。

 

太子想到北军护军使者任安,请求他发北军精兵助战。但任安实在不想趟这父子相残的浑水。

 

如果任安帮了太子,太子失败,他是同案犯,一定会被杀;如果他不帮太子,太子屈死,太子平反之日,他也活不了。

 

宦海沉浮,身不由己,只有居其间者才知个中甘苦。

 

任安的选择是接受太子之节,却不出兵。但是,汉武帝并不理会他的苦心,反而认为任安首鼠两端,对朝廷怀有二心,任安最后仍未逃一死。

 

正规军调不动,太子只好征召民兵。受尽江充“巫蛊”祸害的长安平民,听说太子杀了江充,都愿意帮助太子挺过难关。太子之兵终于正面遭遇丞相大军。双方混战五天,死伤数万人。长安城血流成河,尸横遍地。

后来人们听到汉武帝的昭告,才知是太子作乱,于是一哄而散。

 

太子兵败,情理之中。

 

一是太子手中没有兵权。

我们想想那个作壁上观的任安。他曾是卫青的部下,居然袖手旁观。如果太子握有兵权,任安会不会拔刀相助?很难说。

 

二是汉武帝亲自主持平叛。

汉武帝虽年迈有病,但他对整个政局的掌控能力绝非太子能比。因此,只要武帝宣布太子“造反”,京城的百姓就不会支持太子,太子必败无疑。

 

兵败的太子只能选择逃亡。那夜,轮到司直田仁守城门。所有的士卒都在等待他的命令,田仁默默无语。终于,侍卫打开城门,太子带两个儿子策马离去。田仁知道,放太子生路,就是逼自己走上绝路。丞相刘屈氂赶来,要杀田仁的头。御史大夫暴胜之拦住他说:田仁是二千石的官员,要杀他也得先奏明皇上,怎么能擅自处死呢?他有苦衷啊!田仁怕武帝杀了儿子将来后悔;暴胜之怕丞相冤杀好人将来受到追究。局外人尚且看明了父子相残,两败俱伤;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却全然不顾:痛骂暴胜之自作主张,把他关进大牢。暴胜之狱中自杀。

 

叛乱终于平息,杀戮却没有停止。田仁被杀,任安腰斩。任安生前多次致信好友司马迁,希望太史公能在皇帝面前“推贤进士”,迟迟未得回复。谁知临刑前,意外得到了司马迁的回信。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如今您遭遇不测之罪,再过一个月就是冬末,我不得不随皇上去雍地,我担心,一旦您突然离世,那我再也无法向您抒发我的愤懑之情,您的魂魄也会抱恨无穷。”字字泣血、惺惺相惜,那是两千年前的君子之交、生死之谊!

 

同时,太子的门客中,只要曾经出入太子宫门者,诛杀;跟随太子发兵的处谋反罪,族诛;被太子裹胁的普通士卒全部发配敦煌郡,守边。

 

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也到了恩断情绝的一天。汉武帝派遣使臣来到未央宫,收缴皇后的印玺和绶带,卫子夫悬梁自尽。

 

难举棋生死相隔

 

逆子出逃,汉武帝怒气未消,群臣战战兢兢。

 

恰在此时,壶关(今山西壶关县)三老(掌管教化)令狐茂冒死上书武帝:

1皇太子与皇上父子关系至亲至密,决非世间其他关系可比;

2江充是一布衣,却奉皇上之命迫害太子;

3太子受到江充的迫害却不能与父皇沟通,忍无可忍才起兵杀充,兵败逃亡;

4子盗父兵,以求自免,并无邪恶之心;

5速速罢兵,不可让太子长期在外逃亡。

 

令狐茂是汉武帝晚年第一个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的人。他说出了人人心中有,又个个口中无的大实话。满朝文武,莫不知太子冤屈,却无一人敢于为太子辩冤。令狐茂担了这个风险。

 

令狐茂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太子起兵杀江充的看法,二是劝武帝尽快停止对太子的追杀;入情入理,情真意切。

 

汉武帝看后,幡然醒悟,但还是不愿公开说明赦免太子的事。汉武帝此时急转弯,确有难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难道还要为父的先认错吗?

 

但是,汉武帝晚一天赦免,太子就多一分危险。历史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内心犹豫而停止进程。就在汉武帝徘徊不定之时,噩耗传来--太子被逼自杀。

 

原来,太子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县西北),藏匿在一户人家。这家人贫穷善良,靠卖鞋供养太子。一天,太子突然想起一位发达的老朋友也在湖县,希望他能够接济自己,减轻恩人一家的负担。谁知,送信人被官府的人发现了行踪。八月,官吏围捕太子。太子自知无法脱身,紧闭房门,自缢身亡。这家主人在保护太子的格斗中被杀,太子的两个儿子全部遇害。

 

当时山阳县的男子张富昌还是一名士卒,他一脚踢开房门,新安令史李寿赶快上前抱住太子,解救下来。但是,太子已经气绝身亡。尽管太子未能救活,但是汉武帝非常感激,事后,封张富昌、李寿二人为侯。

 

在“巫蛊”阴云笼罩之下,汉武帝内心的安全危机和平民百姓毫无二致,不过他可以举国之力,在肉体上消灭任何潜在的敌人,包括自己的儿子。然而,错杀爱子,汉武帝痛何以堪!太子下世,储君之位面临新一轮角逐,汉武帝将怎样应对这一难题呢?

 巫蛊之祸:戾太子蒙冤,武帝丧子(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