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德区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方圆儒人 2016-08-18
改革开放30年,顺德人以“敢为人先”的胆略,开展机构改革、企业产权改革和社会综合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创造了骄人的成绩。教育领域在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已成为顺德发展的关键。而顺德教育发展正面临机遇与挑战,体制障碍、制度滞后、模式单一、动力不足等因素困扰着顺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推进教育的综合改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顺德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

  (一)顺德教育具备良好的改革发展基础


  上世纪90年代,顺德作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办学体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全面夯实教育基础,高位完成了普及十二年教育任务,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进入新世纪,顺德全面开展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推行办学自主,强化内部管理,同时优化教师队伍,加强教育科研,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较好地解决了读好书的问题。近年来,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顺德致力于提升教育内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采用“扬峰填谷”的策略,较好地解决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异,建立科学的教育督导评价机制,关注“特质生”与“学困生”的成长,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受教育与成才的机会,在全面落实了教育公平的同时,教育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

  20年的教育改革,铸造了顺德教育的品牌,顺德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二)顺德教育发展面临的障碍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和实践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中体现不足。区、镇两级政府之间,政府、社会、学校之间办学的责、权、利有待进一步在法治的框架下明晰,社会办学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待更充分地调动,以利于形成教育发展的动力。

  学校办学的外部监管尚待加强;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依法、民主治校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利于办好每一所学校。

  教师尚未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型教师不足,缺乏名师与教育专家;有利于激发校长、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政策、环境与制度机制建设有待健全;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有待完善;教师培训内容的质量有待提高,培训课程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升级。

  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过于统一的课程体系、评价制度,不利于学校和学生个性发展,也不符合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

  (三)顺德教育面临改革创新的良机

  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要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省委已经确定顺德为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创新将成为顺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旋律。顺德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联系点,又是中国教育学会在全国唯一的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这将为顺德教育改革提供最有力的智力和政策支持。顺德教育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应该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秉承 “敢为天下先”的顺德文化精神,以 “促进人的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为主题,以制度创新、体制建设为重点,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同时,为全国教育突破观念约束与体制瓶颈创造和积累经验。

  二、顺德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

  围绕“优先发展、制度创新、完善体系”的主题,在教育管理体制、现代学校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在3~5年内通过制度创新,初步形成“有限的政府、规范的市场、自主的学校、专业的中介、自觉的公民”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激发顺德教育发展的活力,保证顺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顺德教育品牌,为满足顺德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受教育者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着眼于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为目标,以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在制定标准、购买服务、加强监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为重点,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在依法确保政府教育财政投入的前提下,深入探索社会参与的多元教育投入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保障基本教育需求与满足社会多元教育需求之间的关系,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本着调动多种积极性的原则,健全以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基本保障与多元供给相平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更有力地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转变政府对办学活动直接微观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依法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在办学与管理方面的责任和权力,构建新型政校关系;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对学校办学监督、问责和参与的制度与机制,探索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完善内、外部监管的基础上,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有效参与、学校以学生发展为第一需要依法自主办学的现代学校机制、体制。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3~5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形成完善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再经过3~5年,基本实现“一个体系框架、两个显著提高”的改革目标。

  “一个体系框架”即基本建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形成“学校教育各环节互为联动,大、中、小、幼各学段纵向衔接,政府、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框架。

  “两个显著提高”即努力使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努力使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全面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构建有效的保障、激励、评价机制,强化教师专业道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有业务提高的空间、发挥才能的平台、成就业绩的机会。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和名师群体。

  三、顺德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容与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围绕办学体制、管理机制、人的发展和教育品牌等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建立教育发展新机制,注入新动力,推动新发展,开创顺德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一)政府为主,建立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人才兴区战略,明确政府提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教育在地区规划、人才引进、经费投入等方面的“优先发展”。

  ——重视舆论宣传,加强部门协调,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发展教育,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

  ——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工作机制,推动社区教育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营造顺德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规划引领,全面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提升义务教育,优化高中教育,创新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拓展社区教育。

  ——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促进顺德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区域现代教育体系。

  (三)创新管理,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通过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标准,保障教育投入,监管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提供信息服务,逐步将政府对办学活动直接微观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管理。

  ——加快推进教育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探索管理权、办学权、评价体系适度分离、相对独立的体制,以及政府、社会、学区多元化办学和多形式管理的机制,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完善教育管理的机构建设,合理划分区、镇两级的教育管理权限,构建“大部制”后区镇统筹协调、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教育管理体系架构,形成宏观管理上移、微观管理下移,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层教育管理专业化的运行机制。

  ——在政府承担基本责任、充分保障公民享受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免费权利的前提下,推行教育公共服务生产过程的市场化改革,推进非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教育发展,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引导广大市民参与教育、了解教育,破解由政府单一办学而形成的资源投入不足、管理压力过大的问题。

  ——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培育和发展管理服务型、咨询评估型、行业协会型教育中介组织。

  (四)全力推进,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转变政府和学校之间行政隶属关系为法治框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依法划分权力和责任的基础上,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加强监管,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监管学校依法办学的情况,监管学校的行政行为和管理行为;同时,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促进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关注与不断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

  ——创新学校内部治理的组织结构,形成完整而稳定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

  ——创新校长任免、考核、晋升与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创新发展,立足校本,办出特色。

  (五)完善机制,促进教师队伍自主发展、专业发展

  ——完善教师准入、退出、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等管理制度与工作程序,探索教师队伍的优化机制,实现教师的动态管理,确保优秀人才能有序、有效充实教师队伍。

  ——制定各级教师的专业标准与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多种途径,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条件、搭建平台,引导和激励教师终身学习,终身从教,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建立满足教师个性与专业发展的继续教育机制,提供业务提高的机会。

  (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通过建立各学段的学校教育之间相互衔接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评价和选拔制度,为顺德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开放多元、国家和校本课程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扩大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

  ——引导并支持学校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和创新潜能。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充分尊重、认可和支持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勇于探索、求新求异的良好风尚。

  ——完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逐步实现每个镇(街)都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加强青少年宫和科技场馆建设,为未成年人创设一个幸福家园。

  四、教育综合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保障

  成立顺德区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统筹协调发展规划统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财税、教育等职能部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合力,为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保障;在教育局成立综合改革秘书组,安排人员专责做好统筹工作;健全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机制,制定综合改革进展情况通报制度、专题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综合改革和实施过程中的政策难题和实际困难;开展教育专项督导评估,通过决策督办事项,使教育综合改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动员,形成改革共识

  举行教育综合改革媒体通气会,通报改革的背景与事项;安排采访参与改革的相关人员,深入报道改革的要点与举措;开展“对话顺德教育改革”活动,引导广大市民、师生参与;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等形式,使改革深入人心。

  (三)研究先行,组建内、外专家队伍

  依托中国教育学会的智力资源,聘请专家学者指导并全程参与改革,组建顺德自己的专家队伍,双方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组织论证,研究策略,确保综合改革顺利实施。

  (四)设立专项经费,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必需的改革成本,解决调查研究、聘请专家、材料印刷、成果集成出版等方面的费用。

  (五)试验周期与具体安排

  改革周期为3年,每年组织3~4次研讨或培训会,一次总结汇报会,中期进行一次系统总结。

  3年后组织全面总结,召开专题论证会,形成改革成果并在镇、校推广。

  规划部分镇、街道和学校作为综合实验点,由点到面,循序渐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