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ture子刊揭示鼻咽癌转移新机制

 微笑如酒 2016-08-18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长期以来发病率一直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我国每年鼻咽癌的新发病例达2.8万例,其中广东地区鼻咽癌发病率占全国60%,死亡率超过5/10万,因此被称“广东瘤”。


目前认为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感染关系密切,其中95%以上的未分化型鼻咽癌组织中均可检出该病毒的感染,因此,EB病毒及其编码的miRNAs在鼻咽癌中的作用及机制一直是鼻咽癌研究的重点。


南方医科大学蔡隆梅博士在其导师李欣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发现EBV编码的microRNA BART1(EBV-miR-BART1-3p)在鼻咽癌组织表达量明显增高(图1a),并且通过直接靶向肿瘤抑制基因PTEN而调控其依赖的多条信号通路(PI3K-Akt、FAK-p130Cas和Shc-MAPK/ERK1/2)诱导鼻咽上皮细胞发生间充质转化(EMT) (图1b),由此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016 IF:11.3)杂志上。



图1.芯片发现EBV-miR-BART1在鼻咽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并且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转移


蔡隆梅博士跟笔者分享了在进行此项研究的时候遇到的一些难题及趣事。蔡博士首先利用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EBV-miR-BART1的鼻咽癌细胞株,体外实验进行的较为顺利。但是利用稳转细胞株进行动物实验(裸鼠肝包膜注射)可谓是遇到不小的挑战,如何将稳转细胞准确无误的注入裸属肝包膜下成为一个技术难点。


经过多次不懈的努力尝试,蔡隆梅博士终于顺利完成了实验(图2),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裸鼠肝包膜实验方法,简称“蔡式”法。现分享如下:①固定:戊巴比妥钠(100uL/10g)腹腔注射麻醉裸鼠,将裸鼠固定在泡沫板上。②消毒:酒精棉球、碘伏棉球分别消毒一次裸鼠胸腹腔皮肤。③注射:将 50ul 细胞悬液吸入注射器中,用注射器轻轻在肝左叶表面 10°进针至肝包膜下,进针后紧贴着肝包膜下平行前进约 2-2.5cm;缓慢轻推注射器,将其内细胞轻轻缓慢注射置肝包膜下;待细胞注射完缓慢将注射器抽出,并用碘伏棉球按压注射口 2-5min。④缝合:用镊子及碘伏棉球将肝脏轻轻放回至腹腔;按解剖结构逐层缝合切口。



图2.裸鼠肝包膜注射实验证实:EBV-miR-BART1在体内促进鼻咽癌细胞的转移


本项研究揭示EBV所转录的miRNA BART1通过影响重要抑癌基因PTEN而促进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完整阐明了EBV-miR-BART1/PTEN信号轴,揭示EBV促进鼻咽癌转移的新机制,为鼻咽癌临床干预策略开发指出新方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这一新观点的提出为鼻咽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突破口,为鼻咽癌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